APP下载

对小学数学课堂延迟性评价的思考

2019-09-10蔡凤梅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即时评价课堂评价深度学习

蔡凤梅

摘要:教师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导向、矫正、激励等多种功能。课堂上教师精准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师生融洽关系的形成,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根据时机,课堂评价可以分为即时评价与延迟评价,而当前使用的最多的就是即时评价。如果课堂中只有“一夸了之”的即时评价,势必会造成诸多不良后果。所谓延迟评价,是基于学生的期待心理,当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时不及时进行评价,而是将评价的时间往后拖延。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把课堂让位给学生,致力于让学生能在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畅所欲言,从而诱发出更多有特色的思想和方法。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延时评价如果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课堂评价;深度学习;即时评价;延迟评价

在一次公开课上,一位教师在执教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基本性质”一课时,在引导学生化简比2/9:1/3之后,为了让学生能够利用求比值的方法进行化简比,当学生的答案与该教师想要的预设答案一再不一致时,这位教师就不停地追问学生:“同学们,还有其他化简比的方法吗?”过了一会儿,终于有一位学生如他所愿,说出了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进行化简比。这位教师欣喜不已,即刻大力赞赏:“你太会思考了,真棒!”后来,在练习环节,大多数学生都选择了这种教师刚才大力赞赏的求比值的方法进行化简比。然而,在练习的过程中,学生错误百出,陷入了化简比与求比值之间的“泥沼”。尽管该教师苦口婆心地一直强调化简比的结果是一个比例,而求比值的结果是一个得数,但是学生那种“先人为主”的错误认识却一直占据着主导作用。这位教师课后陷入了困惑:我到底做错了什么?

教师的课堂评价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课堂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具有导向、矫正、激励等多种功能。课堂上教师精准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师生融洽关系的形成,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从而有效地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进入深度学习。

以上的教学案例中,教师原本评价的出发点是好的,对于善于开动脑筋的学生给予充分的夸赞,以激发更多的学生能积极地进行探究与思考。然而为什么事与愿违,反而使教学陷入尴尬之境呢?理性分析一下,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教师的评价时机不对,他的评价太及时了,反而让学生误认为用求比值的方法就是最佳的,混淆了化简比与求比值。事实上,用求比值的方法来进行化简比,其实质还是运用“比的基本性质”来进行的,所不同的是后项除以后项,结果正好是“1”。在以上案例中,如果教师在学生提出可以用求比值的方法化简比之时,就能及时地让学生充分理解其算理,在学生认清和理解求法背后所隐含的“为什么”之后再给予评价,那么就可以有效地避免混淆概念这种状况的发生了。

以上案例引发了笔者对当前课堂评价的思考,根据时机,课堂评价可以分为即时评价与延迟评价,而当前使用的多的就是即时评价。显然,如果课堂中只有这种“一夸了之”的即时评价,势必会造成许多问题的产生。

(一)指向一元标准

教师肯定性的赞赏评价,有力地鼓舞与激励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然而也使得这种评价指向了一元标准。

在上面的案例中,本来学生已经建构了清晰的用“比的基本性质”进行化简比的一般方法,但由于教师想促使学生进行“方法”上的共通,想让学生用更简便的求比值的方法,故而在一位学生的回答如教师所愿之时,便给予了大力的赞赏。这样,就让所有的学生都误认为求比值的方法就是最佳的方法,导致了学生在化简比与求比值之间存在着纠结不清的问题。因为教师的评价常常是带有一定明确的导向性和权威性的,因此上述案例将多元算法指向一元标准,会让学生觉得这种求比值的方法进行化简比就是教师所倡导的方法,因此就很少有人再愿意去想想这种算法背后所隐含的算理了。

(二)压缩思维空间

及时地对学生的独到见解给予肯定,这对于当事学生来说是能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的,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抑制该学生之外的其他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教师过早、过急地进行及时赞赏,势必会压缩学生的思维空间,他们或许会认为在教师眼中自己已是最棒的了,就无须再继续探究了。这样就抑制了学生的思考,一个可能还存在其他多种答案的问题也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从而熄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三)挤占探究时间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使他们容易产生思维定势,如果课堂上教师总是进行即时性评价,课堂教学如“打乒乓球”般快节奏地理答,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会挤占大多数学生的探究时间。由于高阶思维通常是会在受启发之时而“顿悟”,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当有的学生回答后,教师不妨将评价的时间缓一缓,将这种评价的机会留给学生,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评价中进行思维的碰撞,从而以一种思维来点燃另一种思维。这样的教学评价可以让教师的“无为”或“装傻”来成就学生的精彩。

所谓延迟评价,是基于学生的期待心理,当学生对教师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时不及时进行评价,而是将评价的时间往后拖延。关于延迟评价的最早的课堂实践是美国创造学家奥斯本提出的“智力激励法”和我国的华国栋研究员所倡导的“差异教学论”。其实质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把课堂让位给学生,致力于让学生能在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畅所欲言,从而诱发更多有特色的思想和方法。实践证明,课堂教学中的延时评价如果运用得当,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從而让深度学习真正发生。

(一)捕捉延迟评价的时机

如果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进行即时性评价,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被套上很多的“框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就很难被激发。当然,也不能说即时性评价一无是处,而是应在课堂中科学地施用。课堂上合理地进行延时评价,可以有效地给学生提供更多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因此,什么时候实施延迟性评价最合适,也就是延迟评价时机的捕捉是有效评价的首要问题。在知识的重难点处或是学生产生了问题的时候等一等,学生自己发现之时,就是延迟评价的最佳时机。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课时,当课堂上已经让学生通过正迁移而归纳总结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之后,一位教师先是让学生尝试进行练习:25.2÷6、86÷16,再让学生继续计算1.26÷28。在让一位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板演时,出现的结果是4.5。这时,如果进行及时评价,则学生对于算理的理解还是会有所欠缺的,为了让学生能深刻领悟自己的出错的原由,引起学生思考的“火花”,这位教师巧妙地把握了延迟评价的时机,直接继续出示“12.6÷28、126÷28”两道题目让学生继续动笔完成。

于是,大部分学生能马上“顿悟”到刚才那位学生的错误算法,纷纷提出异议。这个时候教师依然不作出评价,而是又一次把“绣球”抛给了学生了:“刚才这位同学错在哪儿呢?谁能说说是为什么呢?”于是,再次点燃了学生思考的“火花”,学生在相互交流中得出“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算理。在对比练习中,学生深刻地发现了“当被除数小于除数时,商小于1,反之则大于1”这个规律。这时,教师才介入并进行适当的评价:“我们刚开始学习,出错并不可怕,只要找出错误的原因,下次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正是因为教师很好地把握了延迟的时机,不但给出错的学生树立了信心,而且很好地利用了错误资源,使错误成就了课堂的精彩,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考,学生的高阶思维也得到了有效的发展。

(二)找准延迟评价的方法

课堂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传输,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与学生的实际学情而采用多维的评价方法。这里所提出的多维的评价方法包含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与学生自己的自評。让学生进行自评,能够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与醒悟;学生之间的互评,能够让学生的智慧产生碰撞,并学会互相欣赏。课堂上,充分地进行学生的自评与学生之间的互评之后,教师再介入进行评价,这种延迟的评价方法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深度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例如,在教学“角的度量”一课时,我让一位学生上台演示用量角器进行测量的方法,结果这位学生不是将量角器的零刻度线对准角的一条边进行测量,但是最后也通过起始刻度相减而得出了角的度数。这个时候,台下的学生都大叫“错了,错了!”这时,我并没有急着进行评价,而是故意地“装傻”,问这位学生为什么要这么测量。这位学生振振有词地说:“去找零刻度线对齐很麻烦的,我这样用后面这边上的刻度减去开始的这边上的刻度,一样可以量出角的大小”。接着,我又把目光投向了台下的学生,追问道:“你们觉得他这样量有道理吗?”课堂上,学生议论纷纷,有的学生认为不对,认为这样测量跟教材中的要求不一样;有的学生则通过深度思考认为,“这位学生的测量方法虽然与教材中的要求不一样,但其实质是一样的,从零刻度开始,只要看后面的刻度就可以了,其实也是用后面的刻度减去零刻度。”

于是,我再出示两个角让学生分别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测量,从而促使学生发现方法虽不同但其测量结果是一样的。这个时候,我因势利导地进行点评:“我建议我们用热烈的掌声谢谢刚才这位同学,他用他创新的测量方法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启示,课本上介绍的是基本测量方法,而他能进行创新方法,我们要向他学习。”这样多维的课堂评价,在学生的自评与互评的基础上,给学生创造了探究思考的时空,从而激活了学生更多的思维,促使学生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之后,教师再进行延迟性的激励评价,让学生的学习由表及里、去伪存真,从而造就了精彩纷呈的数学课堂。

(三)把握延迟评价的尺度

实践证明,当解题方法或是解题思路不止一种时,如果我们运用延时评价,不但可以加深对题意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让更多的学生有更开阔的思维空间。但我们也要理性地意识到,这里所倡导的课堂延迟评价并不是对所有的问题都适用,也并不是随处都可用,而是要把握延迟评价的尺度。当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或是有争议时,才可以适时地选用延迟评价。同时,当问题有明显的正确答案,或当问题一看就会时,这时就无须再进行延迟评价了。

例如,在教学“15-9”一课时,当通过情境引出算式“15-9”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进行计算,当学生出现“10-9=1,5+1=6”的算法时,不用急着进行即时性评价,而是应问学生还有没有不同的算法。这时,有的学生会一个数一个数地相减得到结果;有的学生会想到“9+6=15,因此15-9=6”;还有的学生会想到“先用9-5等于4,再用10-4=6”。我们可以将学生的所有算法都一一罗列在黑板上,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辨析,然后再对各种算法进行针对性的评价。像这样遇到有多向思维的算法的内容时,我们应该耐心等待,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促使他们充分联想、各抒己见。这样的内容可以发挥延迟评价的优势,充分诱导学生的多角度思维,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努力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控制延迟评价的节奏

我们既反对课堂教学评价中满堂的“棒!棒!你真棒”,但也反对整节课的延迟评价。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势必是不可取的。可想而知,如果整节课都没有即时评价而只有延迟评价,那么这样的课堂势必也无法激起学生积极思考的“火花”,课堂氛围就会如一潭死水。因此,我们要控制好延迟评价的节奏:一方面在延迟评价时,时间不能延得太后;另一方面,一节数学课中的延迟评价应控制在三次以内。只有控制好延迟评价的节奏,让即时评价与延迟评价相得益彰,才能有效地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从而实现富有激情的、张弛有度的、快慢相宜的动态课堂。

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我们通常都是让学生先回忆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再让学生进行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呢”。由于有长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负迁移,就会有学生提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以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邻边乘以邻边”这两种猜想。

这时,教师不应急着进行评价,可以先把这两种猜想都板书在黑板上,然后导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到底是怎样计算的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吧?”在学生动手探究出计算方法之后,就要及时地对之前的猜想进行评价,不但要对那些猜想正确的学生给予赞赏,而且还要对那些计算存在错误的学生给予敢大胆猜想精神的肯定。因此,在这节课中,我们要在教学的重点处采用延迟评价,而其他探究推导公式的过程,就要充分发挥即时评价的作用,不断地激发、助推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地逼近数学思考。只有控制好延评价的节奏,才能实现“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课堂效果。

猜你喜欢

即时评价课堂评价深度学习
初中语文即时评价的实施策略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试论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巧用课堂评价 提高教学效率
中职信息技术课堂评价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注重情感评价,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上健康成长
初中英语课堂即时评价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