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生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的策略
2019-09-10陈明凤
陈明凤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其中包括数学阅读能力、数学应用能力和数学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潜能的重要前提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能力。然而在现实中,许多数学教师往往认为文本阅读更多的是语文教师的事,而忽略了数学文本阅读。
其实,在小学数学中也涉及到文本的问题,如概念、对话、问题、文字题、解决问题、图表等,这些数学文本由数字、抽象符号以及语言词汇等构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进行大量的、有效的文本阅读,使学生掌握有用的数学信息,能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课前,教师可以布置初步阅读,这时,如果学生没有带着问题与要求来读,那么阅读就容易漫无目的,也就没有了阅读效果。所以,为了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目的的阅读,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设计导读提纲,引领学生阅读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启发在阅读中思考。提纲的内容可以包括:新知要解决什么问题?概念是如何得来的?如何辨析易混淆概念?应注意什么?结论是什么?你能自己举例验证吗?还有其他的方法吗?你还有哪些困惑与问题?
例如,在教学“倒数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如下的导读提纲:
1.什么是倒数,你怎么理解倒数的定义?
2.你会求整数、分数、小数的倒数吗?能举几个例子验证你的方法吗?
3.1和0有没有倒数?你是怎么想的?
4.对于倒数,你还有什么困惑?
这样,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前瞻性的阅读并伴随一系列分析、归类、总结等思维活动,学生就会在文本阅读中体会到自学的乐趣,久而久之,也会使学生养成阅读的自觉性。
富兰克林说:“人的一生的工作,无论是精湛还是粗劣,都由他的每个习惯所养成的。”教学中,很多时候学生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错误,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在做题时审题不够认真,题目的意思还未理解清楚,就开始动笔作答。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了“圆的周长”之后,出示了这样一遒题:画一个周长是3.14dnl的圆,圆规两脚在直尺上应量取()cm的距离。结果这位教师发现部分学生还未看完整题目,就不假思索地填上了0.5。这样的错误究其原因就是学生对题目问题没有读完整、审题不认真。
这时,教师应教会学生正确、良好的文本阅读方法:第一步,先要提醒学生应先将题目读完整后再思考;第二步,对于读了一遍还不能明白的要多读几遍、深刻理解题意;第三步,填好答案之后应将题目完整地读一遍,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符合要求。通过完整地阅读,就有很大可能发现存在的错误。这样,有助于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同时,要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针对题目中关键的或是较难理解的字词做个记号,以提醒自己注意。教师在平时的练习、作业中的经常提醒,也能够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閱读习惯。
另外,在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出示一些学生易错的对比练习。例如,在教学“简便计算”时,对于“122-36+64”的计算,学生常会这样算“122-(36+64)”。针对此问题,可以出示这样两道对比练习题:①122-36+64,②122-(36+64)。让学生先算出得数,再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发现问题,明白在计算时候“先要看清楚运算顺序、再计算”这个需要注意的点。经常进行对比练习,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做题之前看清题目、理解题意、认真审题的重要性,进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任何学习都是学习者自主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的相互作用。而学习主体与文本之间要产生有效的相互作用,实现与文本进行智慧的“对话”,又离不开方法的引领。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时,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咬文嚼字,反复推敲。这种方法适合于学生阅读解决问题、概念、定律、公式以及解题方法、操作步骤等。例如,在教学梯形的概念“只有一组对边互相平行的四边形是梯形”时,可以追问学生“‘只有’能换成‘有’吗”?能否用别的词代替?”这样,通过抓关键词,反复推敲,能够很好地让学生认识梯形所具备的条件。
第二,潜心会文,动中悟意。这种方法是指让学生通过与文本的多次对话,并借助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折一折等实践活动去发现、体验文本,从而实现文本的有效阅读。例如,在教学“可能性”时,可以用课件出示:从长方形里去掉一个任意的正方形,剩下的图形( )是长方形(括号里填“一定”“可能”“不可能”)。这种题目如果让学生单独去思考和解决,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不小的难度,所以我让学生先想一想、然后动手画一画,通过实际的操作让学生直观感知,化抽象为具体,从而化解知识的难点。
第三,质疑问难,比较阅读。这种方法是指进行文本对话时,要针对文本中所提的问题,要求学生要通过认真思考、探究验证、比较结论等方式,弄清楚每个概念、算式、图形的意思以及知识之间的前后联系。
师:同学们,这样算对吗?谁能说说理由?
生:我把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新分子,分母不变。
师:教材上和我们算得一样吗?我们去看一看,比一比。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疑问吗?
生:咦。怎么教材上的算法和我们的不一样?(质疑)
生:我知道,这样可以约分再计算,能使计算更简便。(释疑)
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方法提出质疑,说明学生在主动求知、积极思考,我们要鼓励他们去质疑问难。长期进行质疑问难和对比阅读,可以有效地改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除此之外,在培养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文本阅读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进行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阅读”的表现,我们要及时给予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应及时表扬和鼓励。这样,能促使学生对文本阅读产生更大的兴趣,使其能更投入地进入到文本阅读之中。教学时,为了激发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与数学文本对话,我采用了“加分与积分激励办法”来评价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况,从而激发了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责任编辑:杨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