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祭歌里的坦然与焦灼

2019-09-10刘立志

中华瑰宝 2019年8期
关键词:敬之小子

《诗经》中《周颂》包含三十一篇作品,分为三个单元,分别是“清庙之什”“臣工之什”和“闵予小子之什”。前面两组各自包括十篇诗歌,“闵予小子之什”作为殿后组诗,则多出一篇,包括《闵予小子》《访落》《敬之》《小毖》《载芟》《良耜》《丝衣》《酌》《桓》《赉》《般》十一首诗歌。

“闵予小子之什”的十一首诗歌全部都是祭祀乐歌。依据其主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前四篇是成王祭祖乐歌,中间三篇是祭神乐歌,后四篇是《大武》乐歌。

永世克孝

《闵予小子》是周武王去世后,以即位的幼子成王的口气演唱的祭歌。周武王在位前后总共六年时间,灭商兴周,建立了不朽的功业,但因操劳过度,克商后仅仅两年,便不幸英年早逝。他的儿子姬诵继承王位,是为周成王。遵照礼法规定,成王先要为父亲服丧三年,实际期限为二十五个月,等到丧满,告祭祖庙之后,正式为君亲政。《闵予小子》一诗就是述写服丧期满,成王免丧,朝于祖庙的情景。诗作内容是惯常标准的三段式,先是申述先王去世后自己的哀痛之情,遭逢家门不幸,孤苦无依,忧心畏惧;继而追思父祖恩德,父亲“永世克孝”,获致祖父神灵的庇佑;最后表示决心,一定继承先祖的遗志,以他们为榜样,“夙夜敬止”,励精图治,承担起应付的责任。此诗的作者,或以为周成王,或以为周公旦,今天已经不能考实了,但此诗抒情出于衷肠,真实而动人,嗣王心境表现得极为真切。

《访落》一诗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成王悔恨疑忌周公从而祭祀告庙之作,有人认为是为昭王招魂而作,都是猜拟得来,缺乏证据,现今存世的《诗经》最早的注本《毛诗故训传》里说是“嗣王谋于庙”,大体是可信从的,结合诗篇行文进行分析,也毫无违和感。此诗话题接着《闵予小子》讲下去,写的是成王开始执政,在祖庙召集群臣,希望群臣帮助他继承武王之道,之后祈祷于武王的神灵,“绍庭上下,陟降厥家。休矣皇考,以保明其身”,意思是,伟大的父亲啊,希望你能够保佑我教导我,不时降临,护佑王朝。因为诗中提到祈祷神灵,因此这首诗应当是成王临朝执政,祭祀武王时演唱的诗作,与《闵予小子》一诗的创作背景有所不同,两者有时间差。

《敬之》也是宗庙祭祀乐歌,《毛诗序》揭明它的主旨是“群臣进戒嗣王也”,内容是臣下对成王的告诫。欧阳修、朱熹等人则以为是群臣戒成王、成王答群臣见戒之意,文中前半部分是臣下之语,后半部分是成王的答话。清代学者牟应震在其所著《诗问》中说:“上三诗当合为一篇,成王免丧告庙也。”所见未免偏狭。细心体会诗中的语气,方玉润、郝懿行等人所持的“成王自警说”比较圆融,贯通无碍。开篇言“敬之敬之,天维显思,命不易哉!”上天赏罚分明,得到天命极其不易。苍天高高在上,明察秋毫,世人岂能不戒惧!之后联系到自身,“维予小子,不聪敬止”,我年少无知,自当敬慎处事,并且还要不断学习。“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提高能力,增进经验,精进不已,最终达到光明之境界。末尾两句“佛时仔肩,示我显德行”,是面向群臣而言,求助于臣下,勉励大家尽心辅政,担负责任,以美德引导我。全诗的思路,正如郝懿行的夫人王瑞玉所说:“既述天监之不远,敬之之不可忘。又惧学未至,而求助于群臣。”戒骄戒慎、敬畏天命即是此詩的主旋律。

《小毖》诗旨与《敬之》类似,是成王祭祀宗庙、自我警醒的乐歌。第一句“予其惩而毖后患”,揭明主题,要惩前毖后,“莫予荓蜂,自求辛螫”,不要使得它像毒蜂一样蜇人。后面继续使用比喻句,说明防患于未然的道理,“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桃虫是小鸟,体形不大,慢慢成长,能够高飞冲天,国事亦是如此,忽视或容忍微小的祸患,结果必然会生成心头大患,把国家带入灾难的深渊。全诗笔墨精练,比喻生动,颇具匠心。有人认为诗中所指灾祸乃是暗指周公摄政后发生的管蔡之乱,周公虽受到猜忌,仍一如既往,尽心国事,东征三年,平息叛乱,成王最终悔悟,认识到无端听信流言,致使国家陷入危局,几乎颠覆,于是深刻反省,喊出了“毖后患”之言。但是全诗字里行间并没有与周公东征相关的任何暗示,这种见解不免有钻求过深之嫌。

上述四首诗歌都是以成王口吻述作,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情节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因此元代学者朱公迁认为:“《闵予小子》之思念文武,《访落》之专法武王,《敬之》勉于学问以敬天,《小毖》惩其往事以谨患,而皆有皇皇不及之意焉。四篇盖一时诗也。”高亨先生甚至怀疑这四首诗是一篇的四章。

播厥百谷

接下来的《载芟》《良耜》《丝衣》三诗都是祭祀神灵的乐歌,《载芟》是春耕祈祷社稷之诗,《良耜》记述的是秋收时分祭祀社稷之神的诗篇,《丝衣》描述的是祭祀次日的饮酒活动。

《载芟》是《周颂》中篇幅最长的诗作,记述周王参加的农业首耕仪式,《毛诗序》所谓“春籍田祈社稷之所歌也”。唐代杜佑《通典》卷四十六记载籍田礼仪式:“周制,天子孟春之月,乃择元辰,亲载耒耜,置之车右,帅公卿、诸侯、大夫,躬耕籍田千亩于南郊。冕而朱纮,躬秉耒,天子三推,以事天地、山川、社稷、先古,以为醴酪粢盛,于是乎取之。”《国语·周语》载录当天的具体仪节:太史引导天子进入籍田,天子单独用耒耜耕一尺,表示亲耕,官吏陪耕,公耕三尺,卿耕九尺,按官职高下依次劳作,最后由平民耕完千亩籍田;之后,由大农官检查耕作质量,司徒稽核参加籍礼的人数,宰夫陈设宴席,天子、公卿、百官依次享用祭品,平民最后进食。整场祭礼规模盛大,等级森严,极其隆重。《载芟》描述得颇具文学性,正可补足史料记载之缺失,内容涉及从垦荒到丰收的整个流程,依次叙述割草翻土的春耕景象、民众劳作田间用餐、禾谷长势良好,继而讲到大收获,“有实其积,万亿及秭”,掩抑不住的是发自心底的喜悦与赞叹;其后又转入制酒、祭祀和祈祷,祭祀和祈祷的对象是土地神和谷神,还夹杂着敬老的内容。全诗层次井然有序,层层铺叙,文气通畅,是研究西周农业史的重要材料。

先民认为农业丰收有赖土地神、谷神的庇佑,必须加强与神灵的沟通才能获得他们的青睐,正如郑玄《周礼注》所云“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焉”,相应便产生了春祈、秋报、冬蜡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季节性祭祀礼仪。《载芟》记述春祈祭典,《良耜》讲述秋报之礼,是秋收祭祀社稷之神的乐歌,都充满了浓郁的烟火气息,处处流露出对土地的热爱,显示出农业社会勃勃的生机和趣味。两相对照,也不难看出它们的差别,《良耜》也言及农业劳作、送饭到田间、丰收的喜悦、祀神祈福的场景,但不像《载芟》那样浓墨重彩地予以渲染,文笔比较质朴简净。有学者认为这两首诗内容模式一致,主题应该完全相同,是秋祭社稷的乐歌,但是汉代的毛诗学者对它们的内容区分得很明确,我们自应遵循,不必妄立异说。

《丝衣》一诗记述祭祖典礼第二日举行的活动,是与正祭相区别的、在庙门边举行的祊祭。与祭者身着洁白的礼服,头戴爵弁,到达祭祀地点,献祭的物品有羊有牛,烹制鲜美诱人,盛放在鼎、鼒等器物之中,牛角杯里斟满了美酒,等到典礼结束,大家便一起宴饮。《小雅·楚茨》云“絜尔牛羊,以往烝尝”“祝祭与祊,祀事孔明”,可与此诗中相参证。

克定厥家

《酌》是颂武王之诗,《桓》是祭祀武王而颂其武功之作,《赉》是武王克商归告文王之庙的祭祀诗乐,《般》是武王巡守四方时祭祀河岳的诗篇,它们应当都属于《大武》乐歌的组成部分。古人一般认为《大武》乐歌是周公摄政期间为祭祀武王而作,但是《吕氏春秋》又载录说是武王灭商之后周公所作,“武王即位,以六师伐殷,六师未至,以锐兵克之于牧野,归乃荐俘馘于京太室,乃命周公为作《大武》”,前后有几年的差距。《大武》乐歌的表演由六十四人排成八行,每人一手持赤盾,一手拿玉斧,跟随着指挥者演练战斗动作。先是正立列阵,继而重现冲杀斧伐盾挡的激烈征战场景,最后解甲休兵,就地而坐,整个流程模仿的是牧野之战,大力颂扬周武王吊民伐罪的不世功德。《武》诗云“于皇武王,无竞维烈,允文允王,克开厥后”,武王伟大了不起,功业无人可以和他比,武王的确有文德,开创了后代的大功业,字里行间充溢着一股坚定的自豪感。《大武》乐歌的篇目和演奏次序,古今学者争论不休,至今尚未尘埃落定,好在这种争论并不影响我们对于这四首诗的理解。

《大武》组诗乐舞相配,人员众多,再现战争场面,表演隆重而奢华。不过孔子对这套乐歌的评价并不高,《论语·八佾》记载说:“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孔夫子认为武王兴兵灭商,杀伐流血,有违他倡导的仁德主张,“尚德不尚力”,在他心目中,周武王较之“以圣德受禅”的大舜帝,天然地落了下乘。

刘立志,文学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敬之小子
翟方进: 敬人者,人恒敬之
沉浸式打卡新去处 北京公共安全体验馆
日本性侵案女记者告赢安倍好友
名言积累
围炉夜话(二十二)
日媒爆料:安倍亲信涉嫌强奸却没事儿
科学怪小子
科学怪小子3之决战开始
超级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