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先骕 让世界认识中国生物学

2019-09-10

科学大观园 2019年9期
关键词:农科植物学生物学家

中国生物资源极其丰富,自16世纪起就有外人来华采集,到19世纪中叶则有更多的生物学家、采集家、探险家来华采集,所得都运回自己國家,收藏在各大植物园或自然历史博物馆。胡先骕还在美国留学时,就认为这是一种民族的耻辱。所以,他组织领导的研究工作,就从大规模采集中国植物入手……

1912年,18岁的胡先骕通过公派赴美留学考试,进入加州大学学习,开始选择的专业是农学,后改为植物学。胡先骕从小就树立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志向,来美国并不仅仅是为了学到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有极强的建功立业的抱负。1916年夏,胡先骕学成回国,但他的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好,为养家糊口,他先在江西庐山森林局任副局长,一年半后的1918年秋,得到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农科主任邹秉文的聘请,任该校农业专修科教授。当时的教学水平不高,且没有适合中国学生的教授,胡先骕于是与邹秉文、钱崇澍共同编著了我国有史以来第一部大学生物学系使用的《高等植物学》教科书。

南高时期,由于教授不多,农科不能分系教学。1922年扩升为东南大学后,生物系就是在胡先骕的谋划下组建而成,胡被聘为主任。

1922年,秉志、胡先骕在科学社社长任鸿隽的支持下,创建了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还创办了一份刊物,名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专刊》,从此,欧美各国生物学界对中国生物学渐渐有了认识和了解。

这里成了中国现代生物学的摇篮,许多著名的生物学家都曾在这里接受训练,开始自己的学术研究生涯。

◎ 来源|文汇报

猜你喜欢

农科植物学生物学家
以新农科理念为导向的生物农药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四川发现兰科植物新种
新农科背景下“线性代数”融合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守百年强农初心 育一流农科人才
电影摄影机
异同
农科种猪
通过生物学家的故事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于“植物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思考
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