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思维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2019-09-10何涛

学习与科普 2019年5期
关键词:原则能力策略

何涛

摘 要:创新性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主要强调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实际情景与物理概念及生活实例相结合,促进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本文主要针对我在平时教学中应用的一些教学手段及个人理念,最后针对学生旨在强化学生的各项能力,使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原则 策略 能力

一个民族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离不开创新和创新,而基础教育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想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逐渐成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重点课题。

物理既有实践性,又有表达性,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易引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近年来随着各地教改浪潮的兴起,各地也随之兴起不同的教育教学理念,的确给我们的教育教学思维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在这种强大的视觉冲击之下,我们在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够在新的时代要求下,结合我们当地教学环境,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这是时代的需要,更是新时代中国教育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训练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从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要想搞好创新性教育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一、创新教育能力的培养要依循的几点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物理教学的最终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的地位,即教师力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自主创新、自主发展,教师则是角色定位在“引路者、合作者”的身份,鼓励学生创新。使学生真正具有创新性思维能力。

2.突破首创原则

创新性思维是在现有思维模式下不断尝试创新和突破,具有新颖的、与众不同的独创性思维。它除了具有一般思维的特征之外,还有最突出的两点:新颖性和独创性。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必须鼓励学生发表独特、首创的见解。

3.甄别差异原则

创新性思维不但要培养聚合性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为了达到某一目标而寻找出尽可能新的具有独创性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而达到甄别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

4.多样化原则

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信息,让学生依据信息,广开思路,充分想象,为达到某一目标寻找出尽各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这就必然表现出“多样性”的特点。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必须要坚持以上四条原则,否则研究的目标会出现偏差,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难以培养。

二、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情景创设

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依据创新性思维的特点并结合物理学科特定的教学内容,制订有关的策略,从而真正达到教育教学的目标,推进物理学科的素质教育步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如果能成功地创设问题,引起学生有效的认知兴趣与碰撞,让学生对将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主动地提出问题,进而想解决问题,就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所以,老师在教学备课环节必须首先要把握教材的要求和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结构入手,善于利用能引起学生好奇或怀疑,但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又不能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问题的情景可以有从几方面进行创设:

1.引发学生好奇心的问题的情景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成长时期,学习情绪容易波动,学习的持久性差,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如果课堂上问题的情景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就能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可以用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实验的设计要依据教学内容,直观、醒目、新颖。

如在平面镜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几块大的平面镜互成直角放置,再放置一个红色的苹果放在其中的一块平面镜上,结果有多个像出现,马上就引起了学生新奇的感觉。再如,上初三电路时,我就让学生画出班级中两个电键、六盏日光灯之间的连接,让学生自由的画到黑板上,只要你有与黑板上不同的连接方法,就可以画到黑板上,结果学生无拘无束,共画出了十二种连接,最后我再作评讲,并一一演示给学生看。甚至请学生上去把其中一盏日光灯去掉,看另一盏或另二盏灯同受一只电键控制的情况。这样,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设置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问题情景。

學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思维是活动的核心,而思维一般都是从问题开始。在学习活动中,创设问题的情景,有效地激发学生认知冲突和碰撞,就能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发挥。如在浮力的教学中,教师可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轮,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简单的一句话,却可以引起学生的疑问并进而提出问题:“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并进而提出可能会影响浮力大小的一些因素,引起激烈讨论。可见,学生有了思维活动,学生就能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再如学到重力时,向学生提问:物体不受重力作用时,下例现象不存在的是:A、人跳起后,不会落到地上。 B、水从碗中倒不出来。 C、人可以倒着行走。 D、中学生将200千克的石头举不起来。这样一提问,好比一块石头激起千层浪,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引起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正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能做出伟大的发现”。但在创新性活动中,仅依靠直觉猜测是不够的,还必须经过逻辑思维的论证和检验,而直觉猜测是创新性活动的起点。在学习初二物理摩擦时,我让学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假若没有摩擦存在,下例哪些现象是不可能发生的:A、我们不能坐在教室里学习,也无法写字。B、房屋会倒塌,砖瓦会四处飞溅。C、微风可以沿铁轨将火车吹动。D、人可以在地面上自由行走。通过分析,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生存离不开摩擦。通过猜测失去摩擦,物体究竟将处于什么状态,从而来训练学生的直觉思维和逻辑思维。

3.引导学生对已有经验进行否定的问题的情景。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对一些现象习以为常,如“近大远小”的现象,“冬天室外的金属比树木摸上去冷”等,如果在教学中能巧妙地创设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否定自己原先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那么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活动就能进一步得到发展。如在平面上成像的教学中教师可追问一句:“我离你越近,我真的就会变大吗?”;或者在温度和热现象的教学中提问:“冬天室外的金属真的比树木的温度低吗?”,类似的问题的确能诱使学生对已有的一些观念积极地进行思维,并自己发现问题,甚至还能自己解决问题。

4.最大限度激发学生联想力和想象力。

因为创新性想象不是想入非非,它必须要沿着一定方向、目的而展开,必须接受抽象思维的指导和调节,创新性思维的新颖性就有创新性想象的成分。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后,我让学生做这样一道题: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当突然消失一切外力作用的时候,物体将:A、马上停下来。B、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C、运动一段路程后慢慢停下来。D、运动状态不能确定。我们常见的物体是外力作用时的状态,在物体不受外力时,可依靠创新性思维,去探究物体存在的状态。

三、创新能力的培养——七项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突出强调:观察、实验、思维、运用,这也是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所以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突出培养三种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在初中物理教学实践操作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仅仅依靠以上三种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我在教学实践中,将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细化分解为以下八种能力:①观察能力;②实验操作能力;③信息收集能力;④资料积累能力;⑤发问能力;⑥讨论能力;⑦结论概括能力。这样,使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更表现为具体性、分层性和可操作性。

1.观察能力

物理知识往往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才能获得,所以要想使學生学会、学活物理知识,必须培养观察能力。无论在教学中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操作实验,都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变化,同时还要求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这样,使学生养成“见物思理”和“以物讲理”的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操作能力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必须重视“实验操作”,因此凡是教学内容能用实验操作的都安排学生去做,不仅如此,而且还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也让学生实验操作,如说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信息收集能力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物理资料层出不穷。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学会学习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指导学生运用“目录”“新闻媒体”“科普读物”等媒介物,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你所需要的有关信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效率。

4.资料积累能力

物理教学中,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资料的能力。首先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个有心人,只要与物理知识有关的材料、信息都注意积累,最终“厚积而薄发”;其次,指导学生利用剪报、摘录等方法,把资料分门别类。第三,我自己也带头积累资料。这样,各种知识的积累既培养了积累资料的能力,更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5.发问能力

创新教育的倡导者陶行知先生说过:“学问千千万,关键在一问”。而培养学生的发问能力,让学生学会提问则是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关键一环。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我经常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并且指导学生如何提问,有时学生提出一个“好问题”,能够造成师生和生生之间的认知冲突,从而形成课堂教学的高潮。这样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创新性思维能力得到了确确实实地培养。

6.讨论能力

寸有所长,尺有所短。学生与学生之间在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差异很大。对于物理学科中的问题,我通过讨论课让学生各抒己见,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讨论甚至争论,学生的认识更加完善,表现出很强的互补性。更为重要的是,在讨论时大家积极开动脑筋,思维与思维的碰撞产生了智慧的火花,创新性思维被激活,能力也得到了。

7.结论概括能力

结论是所有探究实验的最终结论,结论得出的概括性及准确性的前提是要针对实验中对于各种试验参数及相关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它需要学生在语言组织和对探究方向要精准定位。准确的结论可以对所探究实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这种创新力就应是学生在学习概念规律形成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积极思维,并自己总结出物理概念、规律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将以上一些策略运用于教学过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课堂教学气氛宽松、思维活跃,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的主体性和师生的平等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培养,知识面宽,思考问题周密,学习主动性强,后劲足。可见“创新”应从基础教育抓起,并落实到各个学科教学上,不断地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性能力和创新精神,那么,迈向新时代的中国将人才辈出,巍然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参考文献:

覃艺 .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J]. 科教导刊, 2017.

丘秀珍.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 都市家教月刊, 2013(2):1-1.

刘娜. 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 2014(22):36-36.

猜你喜欢

原则能力策略
十二星座的做事原则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Passage Four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
原则与原则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