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幅度提高课时工资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有效良方

2019-09-10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19年91期
关键词:基本工资积极性

【摘要】在影响教学成效的诸多因素中,教师是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要想让教师安心从教、敬业乐教,就要从制度层面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实行“多劳多得、绩优多得、责重多得”的原则,大幅度提高课时工资无疑是一剂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良方。基于此,本文从大幅度提高课时工资的实用价值、大幅度提高课时工资的具体做法以及大幅度提高课时工资的注意事项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课时工资;基本工资;积极性;量化标准

最近几年,教育落后地区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如一些教师评上高级职称以后就想方设法申请转教课时少、任务轻、压力小的学科;一些老师编造种种借口不做班主任、不教毕业班、不做值日老师……这些不良现象导致课时少的老师领着高工资,占着编制不愿意干活;课时重的老师领着低工资,晋级无望不乐意干活。如果不对这些现象加以整改,必将严重败坏校风教风,挫伤绝大多数教师的积极性,最终受害的将是无辜的莘莘学子。群体性现象的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制度问题。笔者认为,正是不合理的薪酬制度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发生。因此,笔者建议对教师的薪酬制度进行根本性的改革,根据教师的职称和教龄设置基本工资,其余所有的工作都量化标准,折算成课时,然后大幅度提高课时工资,从根本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下面,笔者试着从三个方面论述这一问题。

一、大幅度提高课时工资的实用价值

第一,有利于营造竞争上岗的良好氛围。经过薪酬改革后,教师的收入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基本工资,基本工资跟职称和教龄挂钩,但所占比重不大,能保障教师的基本生活即可。另一部分是课时工资,这部分比重甚至可以占到教师收入的75%以上。教师要想收入高,就要多上课;要想多上课,就要比其他老师工作更勤奋、成绩更优秀。内在驱动力远比外在号召力强劲、持久。到时,教师们就会潜下心来琢磨怎样才能多上课。这样学校就不用担心没人上课、没人做值日老师、没人做班主任了。

第二,有利于打造乐教善教的教师队伍。大幅度提高课时工资以后,课时越多,收入将会越高。对教师而言,讲台不但可以成为安身立命的平台,而且也可以成为成就自我的舞台,自然就会静下心来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有位心理学家曾经说过:“使人乐此不疲工作的最好办法就是让他爱上这份职业。”当老师把工作当成享受,乐教善教自然就会蔚然成风,教育行政部门就不用那么费力地强调师德师风、教风学风了。

第三,有利于创造优胜劣汰的职场法则。2015年7月3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中小学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提出将在年内划定“师德红线”,并把师德考核作为教师考核的核心内容,对教师的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笔者看来,与其抓住缺德老师的把柄借机开除,倒不如让师德低劣、水平低下的老师主动辞职。他们如果没课上,每个月只能领取微薄的基本工资,就会辞职。

第四,有利于改造“尸位素餐”的歪风邪气。个别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在管理上存在非常大的漏洞,使得有极个老师占着学校的编制,领着国家发的工资,却从来不上班,还肆无忌惮在外面兼职赚外快,这是一种典型的违法违纪的“吃空饷”行为。这种歪风邪气之所以屡禁不绝,不但与监管部门不作为、乱作为有关,而且还与制度设计不合理有关。如果教师的一切工作都折算成课时或与课时挂钩,没有任课的老师除了基本工资没有任何收入,他们就不会那么逍遥自在了。

二、大幅度提高课时工资的具体做法

第一,根据职称职务设立比例系数。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计酬,由于职称评聘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因此有不少人大代表呼吁取消教师职称,改为教龄计酬。笔者认为,职称评聘虽然存在不少问题,但仍然是现阶段最科学、最合理的制度,不能取消只能完善。而且课时工资一定要跟职称挂钩,不同职称的教师有不同的比例系数,以鼓励、鞭策教师在专业领域追求进步。另外,学校行政领导除了承担正常的教学任务外,还要负责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因此也要设立专门的比例系数,使他们不至于因课时少、任课轻而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第二,根据学科比重设立比例系数。众所皆知,不同的学科所占的比重、分值不同,因此才有主科、杂科之分以及统考科和非统考科之说。比如,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是120分,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学科是100分,体育是80分。分值之差自然而然决定课时之别,各校在编排课程时,往往根据升考学科比重来安排课时。如果罔顾事实搞平均主义,就会有失公允。根据学科和比重设立比例系数,正好可以体现“责重多得”的原则。

第三,根据班级规模设立比例系数。近几年,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不少家长把孩子放在城市读书,由此导致城市学生日趋爆棚,农村学生日趋萎缩。目前,偏远的农村存在部分“教师少、学生少、班级少”的“麻雀学校”,而城市却截然相反。因此,在设立课时补助标准时,就要根据班级规模和地区差异来设立比例系数,既要“效率优先”,又要“兼顾公平”;既要考虑在山区执教之艰辛,又要考虑在城市执教之繁重。

第四,根据教龄业绩设立比例系数。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医生越老越香,老师越老越臭。”医生年龄大意味着见多识广、经验丰富;教师年龄大意味着思维僵化、思想保守。现在,老教师还保持昂扬干劲的少之又少,极个别老教师更是工作“老油条”,俨然一副得过且过的状态。要想改变这一不良现象,可以根据教龄,每五年设立一个课时补助比例系数,通过累积、递进、复利的方式调动老教师的积极性。另外,有些教师教学业绩确实非常优秀,学校在设立课时工资比例系数时,对教学业绩显赫的老师也要有专门的奖励政策,体现“绩优多得”的原则。当然,这一政策实施的前提条件是班级分班时,学生一定要分配均衡,让全体老师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公平竞争。

三、大幅度提高课时工资的注意事项

首先,要 科学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为了确保课时补助发挥指挥棒的作用,市级教育行政部门首先要制定带有纲领性、指令性的课时补助制度,然后责令各中小学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成立专门的课时补助方案起草小组。小组成员必须有代表性,包括行政领导、科(级)组长、备课组长、财务人员、工会、高级、中级、初级教师代表,充分听取各学科、各阶层代表的意见,制定出能代表大多数教师意见的草案。草案经教师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形成最终的规章制度。第二,要严格执行制定的规章制度。再好的规章制度,如果只是挂在墙上、写在纸上、说在嘴上,就是没有落实到行动上,都是废纸一张。课时补助事关教师的切實利益和学校的长远发展,必须始终做到“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做选择”。教育行政部门一定严肃法纪、严明纪律,营造风清气正的法治环境,坚决追究徇私枉法、弄虚作假之徒的责任。

总之,一切好的制度都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前提,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自觉性为宗旨。毫无疑问,大幅度提高课时补助可以让“想上课、能上课、上好课”的教师体会到实实在在的好处,这是解决现阶段教学乱象和弊端的金钥匙。

猜你喜欢

基本工资积极性
一次“有序”的数学课堂引入的反思
巧创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何调动高校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导游逼游客购物该当受罚他们无基本工资谁来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