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落里的困惑
2019-09-10张栢松
张栢松
随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以及新课程的改革,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中,城市化的倾向也愈加明显。其中,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中,也呈现出内容城市化、素材城市化和插图城市化的趋势,这使得乡村孩子在潜移默化间改变了对事物持有的朴素的看法,孩子因此产生自卑心理的问题也在所难免。由于教材的价值导向城市化,乡村孩子对教材内容理解困难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一现象很容易造成教学目标上的迷失。所以,如何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去应对或改变现状,也就成了相关部门以及从事教育事业的人员的共同目标。本文基于乡村小学教育的现状,对小学数学教材城市化的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教材城市化的对策建议。近年来,为了让乡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享受相对平等的教育资源,部分学校已经在逐步探索诸如外聘教师、引进设备、远程教育等方式最大程度地促进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差异。而渐渐地我们发现,教材本身却成为了一副“隐形的枷锁”。教材内容的城市化倾向让多数乡村学生一直无所适从,这也是横在城乡教育之间的一个巨大的屏障,亟待重视。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材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材内容城市化
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我们不止一次要接触到买卖的概念,这不仅是一个数学概念,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元素。
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生事物进入了乡村的视野,但是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在部分以小卖部为主要商品销售机构的乡村,又有几个学生会有超级市场的概念?而从这么多年报道的留守儿童的数量上来看,能够进城尚且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又何谈头脑中拥有超市的概念。正如同孩子们不懂得超市一样,没有经历过乡村生活的人们永远也体会不到乡村的封闭,而以小见大,教材内容的城市化明显地带来了城乡教育的隐性不平等现象。
(二)教材素材城市化
和教材内容类似,教材内容本身就包含着教学用的素材,而从数学本身的角度来看,数学的学习也是为了社会的基础设施建设,无论是建筑、医疗、环境、经济等方面,都会应用到数学,而建筑领域则相对直观地应用到数学知识。 在现代社会,多数城市对于立交桥的概念想必不会陌生,城市为了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建立了很多的立交桥,而这些立交桥也为城市增添了活力和魅力,就像北京奥运会的那句话一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可能大家已经注意到,前文这一段话丝毫没有提到乡村的概念,是的,乡村哪里会有立交桥呢?可能学生只知道村口有一座过河的小桥,那可能就是他们头脑中对于桥梁的唯一概念,桥梁就是过河用的,他们甚至根本体会不到建立在马路上的桥究竟有什么意义,更不要奢求他们会在这个模糊概念的基础上建立起数学概念了,对于乡村的孩子,立交桥这个元素本身就足够他们好奇一个上午甚至一整天,那么对于教师来讲,又该如何继续这种欠准备的教学呢?
(三)教材插图的城市化
教材插图作为小学数学教材中重要的信息载体,对于教学的辅助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为插图本身具有训练学生右脑思维的作用,而每一位小学生多年之后印象最深刻的往往也是教材中丰富多彩的插图,至于教材内容本身反而并没有那么清晰的记忆了。而插图的城市化,从某种程度上也影响到了教学效果。
二、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编制者的城市主义倾向
人教版教材的编制专家多来自于城市,而且他们所面对和研究的学生,接触到的日常生活也通常是城市化的生活,在常年接触城市化的生活环境之后,思维模式也会逐渐趋于城市化,城市里的大量素材都可以为数学教科书编制服务,而且极其方便快捷,但是这些精挑细选的素材对于乡村孩子来讲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为他们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没有更宽广的渠道对城市的生活进行了解和探索,部分学生的信息来源甚至完全依赖老师,偶尔看电视和手机,获取的信息也相对碎片化,这些碎片化的信息虽然有助于学生了解城市生活,但同时往往加深了学生的疑惑,而从数学本质上来讲,数学课不是语文课,更不是历史课,对于这两类知识的传授不是数学教师的任务,这就势必会影响正常的数学课教学。
(二)乡村家庭文化资本薄弱
在乡村,多数家长对于教育无所适从,毕竟,不能要求每一位家长都是专业的教育者,而对于大多数乡村家长来讲,老师的话往往就是他们唯一的受教育渠道,家长也是需要接受教育知识的教育的。而从现实角度分析,教育本身并没有特指学校教育,但是多数家长并没有像教师那样相对专业的教育能力,因此,他们选择相信学校和教师,而这也是文化资本薄弱的体现。毫不夸张地说,教师的话有时候对于家长来讲就是“圣旨”。家长们多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因而对于教师的权威和专业性往往非常信服,那么,此时教师需要承担的责任便非常重大,说教师是“救命稻草”也不为过,毕竟,教师才是家长眼中以及社会观念中最专业的教育者。而这种文化资本的薄弱无形之中又加剧了教育水平的城乡差距。
(三)农村学校师资匮乏
国家以及社会各界每年都会为乡村教师举办相应的表彰大会,我们在看到那些令人敬佩的榜样的同时,我们不由得反思:为什么乡村教师表彰引发了这么多的关注?其实,答案无非是“物以稀为贵”而已。
近些年来,虽然国家对乡村教师的扶持力度在逐步加大,但是由于乡村相对艰苦的条件以及相对匮乏的教学资源,不完全符合教师对于教育行业的期待,因此,多数教师都不愿意留在乡村,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体验和生活本无可厚非,但这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乡村学校师资逐渐匮乏,优秀的人才不愿意留到乡村去,虽然多数人已经深刻认识到优秀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养家糊口以及生活品质的追求对教师的吸引力其实更大于理想,我们呼喊着“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同时,是否应该对乡村教育的发展抱有足够的关注呢?毕竟,每多一所学校,就意味着少一所监狱。
三、改善教材城市化的對策建议
(一)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尤其是教学资源开发能力的培训
教师想要成为教师,也同样要像学生一样接受教育,那么,教师技能培训便显得尤为重要,当下大部分学校都会组织假期培训,虽然这为部分教师所诟病,称耽误了自身的休息时间,但假期培训时间其实并不长,可带来的效果却是显而易见的,教师会经过培训之后,教学理念会有显著更新。教材本质就是一种材料,那么材料就不单指教科书,而是取材于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由此看来,教学资源的开发能力,便成为了教师一定要具备的重要能力。在乡村,可用的素材并不少见,柴米油盐酱醋茶,只要开动脑筋,生活又何愁没有素材,比如收割玉米统计,就会用到基础的统计学知识,那么这时候的关键就在于教师会不会设计题目。其实,乡村的素材还是丰富多彩的。
(二)加强家校沟通交流
客观上来讲,乡村家长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及时与家长沟通交流便显得尤为重要,利用家长会或家长会等形式,对家长实施适当的再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家校沟通的渠道畅通问题,也关系到学生教育的问题,毕竟,教育好学生是家长和老师共同的希望。当前部分教师以及家长对于家长会的理解就是报告成绩的批斗会,但实则不然,家长会是一个和家长沟通交流教育心得的良机,学习交流才应该是家长会的主旋律。
(三)教材编制者应放眼乡村
当下教材编制者主要来自城市,对于城市生活熟悉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固有思维模式,导致素材选取也多源于城市,这就造成了城乡教育的隐性差距逐步凸显,农村学生的理解力和知识广度还不足以理解城市生活的客观事物,这种带有城市化倾向的教材,带给学生的往往是困惑。当下的教材编写者喜欢放眼世界,但是他们却忘记了,乡村本身也是这个世界的一部分,而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大国,那么乡村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便尤为重要。所谓缩小城乡差距,在教育方面也同样不能落后。
(责编 唐琳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