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的“着力点”

2019-09-10居海燕

关键词:着力点小溪深度

居海燕

摘要:教与学的一致性与相融性,决定了深度学习要以深度教学为支撑。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深度教学必须着力于学生的思维水平、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能触动学生情感、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形成真观点,表达真想法,解决真问题。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深度教学学科素养

在当前课程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深度学习已成为国内外教育领域研究的重点与热点。张浩等人认为,深度学习是一种主动的、批判性的学习,要求学习者进行理解性的学习、批判性的高阶思维、主动的知识建构、有效的知识迁移及真实问题的解决。教与学的一致性与相融性,决定了深度学习要以深度教学为支撑。郭元祥教授指出:“深度教学是克服对知识的表层学习、表面学习和表演学习,以及对知识的简单占有和机械训练的局限性,基于知识的内在结构,通过对知识完整深刻的处理,引导学生从符号学习走向学科思想和意义系统的理解和掌握,并导向学科素养的教学。” 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深度教学,要求教师找准学生的思维水平、情感体验和心理需求这三大“着力点”,设计有针对性的、能触动学生情感、利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形成真观点,表达真想法,解决真问题。

著力点之一:学生的思维水平

深度教学要求教师着力于学生的思维特征,通过创设真实的教学情境,提出有针对性的思辨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在思与辨的过程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师生交往》这一框内容时,笔者将发生在株洲县育红小学“老师罚站学生几分钟,被抓七小时”的热点新闻事件引入课堂。据当事人何老师所带班级的学生称,当天有几名学生迟到而被老师罚“蹲马步”,即贴着黑板的墙蹲下,双手端平,并在黑板前面罚站了一会。结果,身为派出所副所长的学生父亲,知道情况之后派人将何老师带走,并将何老师关押在派出所审讯室整整7个小时。针对此案件,笔者设计了两个活动环节。

环节一:七嘴八舌。请简要评价案件中老师和家长的行为。回忆一下,在学校生活中你被老师处罚过吗?你觉得老师的处罚方式合适吗?

环节二:针锋相对。此事件一出,舆论哗然。有人为何老师受到不公正待遇呐喊,有人批评家长过分护短,有人认为何老师有错在先,也有人担心当事孩子受到伤害……请分组辩论:教师可以处罚学生VS教师不该处罚学生。

本节课,笔者围绕新闻热点,引导学生经历“自主判断—认知冲突—深入思辨—释疑解惑”的过程,从浅到深,透过现象看本质。初中生因为认知水平、思维模式、判断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对外界事物的认识常常受社会舆论影响,不能深层次分析事件本身。学生讨论之后,笔者将李镇西校长针对此次事件写的一篇文章《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觉得自己有责任》中的一段话读给学生听。“教育不能没有惩罚,但惩罚不是体罚。正如爱不是迁就,严也不是粗暴和羞辱。”多种观点的交锋,让学生对这一事件形成自己的认知和价值判断,从而帮助学生实现知识和思维的同步发展。

着力点之二:学生的情感体验

学生的情感体验是激活知识的主要渠道。因此,深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可以是日常生活中已有的体验,也可以是在课堂教学的现场体验,以引发学生的心灵共振,达到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目的。

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爱在家人间》这一框内容时,笔者选用了《超级演说家》中刘小溪的演讲——《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创设主题情境。笔者将六分钟的视频分解为三个小情境:爱的体验,爱的碰撞,爱的传递。

情境一:爱的体验。刘小溪在演讲中讲述了她的“超级妈妈”的外号是“气象局”,因为她的妈妈整天提醒她多穿衣服。刘小溪调侃地说:“世界上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畅所欲言:(1)你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吗?请分享与妈妈相处的酸甜苦辣。(2)换位思考妈妈们这样做的原因?

情境二:爱的碰撞。刘小溪在她三岁半的时候爸爸生病离开了,她含着眼泪说:“爸爸,你知不知道,你给我的缺失是我后天无论看多少书、做多少努力都填补不了的。”当朋友跟她抱怨父亲的时候,刘小溪说她很想问她的朋友:跟爸爸吵架顶嘴是什么感觉?爸爸接自己放学时是什么感觉?叫一声爸爸是什么感觉?

有感而发:(1)请你结合自身的真实感受来回答刘小溪提出的问题。(2)你跟父母产生过矛盾和摩擦吗?矛盾和摩擦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情境三:爱的传递。“无论我们的亲人发生了什么,他们做了什么,你依旧无法停止爱他的脚步。因为这种爱是本能,它超越生死。”刘小溪认为爸爸给她的所有磨难都是为了让她变得更好。

真情流露:你打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父母、包容他们、原谅他们?把想法写在卡片上,可以把想对父母说的话写下来送给父母,也可以把自己想做的事情记录下来将来一一去做,也可以写下自己此刻的感受。

本节课,笔者通过视频创设主题情境,视频中煽情的演讲为学生的情感体验创设了一个强大的“场域”。随着演讲内容的深入,共情的效果越来越明显。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畅所欲言、有感而发,真情流露,受到情绪感染,激起情感共鸣。

着力点之三:学生的心理需求

影响课堂教学深入的重要因素是能否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因此,深度教学要求教师在选择教学案例时,要结合学生的背景、生活、思想、认知等实际情况,将目标隐藏在学生感兴趣的各种案例和问题之中。

在教学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法不可违》这一框内容时,笔者通过电影《悲伤逆流成河》这部电影的片段作为课堂导入。这部电影的主题是校园欺凌。校园欺凌现象对中学生来说一点也不陌生,可能他们自己就是受害者、旁观者或者实施者。受害者对本节课的学习一定充满期待,因为他希望从课堂学习中找到帮助自己解决难题的方法;旁观者会想知道校园欺凌到底属于一种什么性质的行为,被欺凌者该怎么办,欺凌者又会受到怎样的处罚等;而欺凌者一开始可能会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嗤之以鼻,但是出于好奇,也会认真参与进来,看看老师是怎样“小题大做”的。选用这部电影的片段作为导入,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理需求。

介绍电影主要内容之后,笔者提出了以下两个探究题。

(1)有些成人认为校园欺凌只是孩子间的“小打小闹”,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你赞同吗?为什么?

(2)如果遇到校园欺凌或者暴力,你打算怎么办?或者你尝试过哪些做法?效果如何?

本节课,笔者选用校园欺凌的案例,正是考虑到校园欺凌不仅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大热点问题,更是与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对校园欺凌问题的深入探讨符合很多学生的实际需求。问题(1)让学生深入了解校园欺凌的危害;问题(2)让学生进一步探索解决校园欺凌的正确方法。很多学生都提到报警。事实上,现实生活中选择报警的学生非常少,因为学生会质疑警察是否真的会来帮助自己。产生这样的思维误区,关键在于法律知识的缺失。有了以上情境做铺垫,笔者再带着学生继续深入学习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应该受到怎样的法律处罚,校园欺凌到底违不违法,违反什么法律,可能会受到怎样的处罚等到这一系内容就是水到渠成了。

参考文献:

[1]张浩,吴秀娟,王静.深度学习的目标与评价体系构建[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2]郭元祥.论深度教学:缘起、基础与理念[J].教学研究与实验,2017(3).

[3]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

猜你喜欢

着力点小溪深度
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四个“着力点”
四增四减 深度推进
深度思考之不等式
爱干净的小溪
简约教学 深度学习
“研教”转向“研幼”的三个着力点——以基于本土资源的幼儿美育课程构建为例
肖亚庆宣布下半年工作“五要点”
多元视角,准确把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深度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