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想与突围

2019-09-10曾艳琼

学习与科普 2019年36期
关键词:创新小学语文

曾艳琼

摘要: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旨在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精神上的滋养与生命的喜悦,强调的是潜移默化与启迪,它以蕴含在字里行间并具有陶冶价值的语言和文字作为媒介。在此,本文从三个方面对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新思路进行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陶冶性;创新

目前的语文教育受到现实情况的包围,具有一定的功利性。语文教师也受到这种影响,过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这是一种短视的教学理念。因此,在新课改的春风下,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努力,构建小学语义教学的陶冶性教学模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只是将文章中的重点字、词组、句子进行讲解,比较片面,虽然学生对这些知识点有所了解,但是对整篇文章还是不了解,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大多数是对某个内容或某个知识点进行了解,没有对整篇文章进行了解。另外由于学生词汇量的匮乏,

在对文章进行学习时只能对文章中的一些浅显的知识点进行学习,但是却对文章的内涵以及所体现出来的精神等各方面了解不深,不能达到有效的语文教学效果。

其次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是以老师为主体,老师对学生开展“填鸭式”的教学,老师主动向学生灌输知识。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就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没有动力,课堂气氛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趣味课堂导入,让学生学习兴趣广泛拓展

一个好的课堂导入,能够在第一时间对学生的注意力进行集中,提高课堂导入趣味性能够让学生很好地融入其中,并且快速进入之后的学习。俗话说,兴趣是任何阶段最好的老师,所以,语文教师需要看重趣味性课堂导入的设计,能够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相关视频和音乐和图片展示给学生,在资料的运用下将内容导入到课堂当中,并且对课堂有所丰富,比如,语文教师对《小马过河》进行讲解的时候,教师就能够通过多媒体将动画片展示给学生,利用这一教学形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所激发,进而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带有比较浓厚的兴趣,发挥主见性。在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要让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当中进行融入。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为课堂营造一个比较温馨的氛围,继而可以让学生在这一氛围当中主动地学习,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以及整体效率提高。同时,还能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二)创建教学情景,让学生学习课堂直观展现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的提升小学生的文学修养,对小学生进行语文陶冶,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根据教学内容为小学生创建具体的教学情景,让小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之中进行实践,抒发自己的情感,陶冶自己的情操。例如在学习《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文章时,如果老师只是让小学生阅读课文,小学生可能无法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来为小学生创建具体的情景,例如将小学生进行两两分组,让每个小学生都跨坐在凳子上,双手做着划船的动作,通过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小学生播放湖水被划动以及被微风吹动的声音,在大屏幕中可以播放湖边的美景,飘扬的柳树、白塔等等,这样小学生就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对文章中所描写的内容进行了解,同时也可以充分体会到作者童年生活中的乐趣。如果条件允许的话,老师也可以带领小学生到实际的湖面上去进行划船,让小学生可以真实的体会到那种情景,从而陶冶小学生的情操。

(三)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学习过程轻松愉快

小学语文教学中为了提高小学生的文学修养,老师应该让小学生学会对情感的表达,学会自己组织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但是由于小学语文教学中,大多学生对老师有一种敬畏心理,导致小学生在课堂中无法畅所欲言,因此老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活跃课堂气氛,为小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小学生放松心情,学会表达。例如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提问题等方法来加强与小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老师与小学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小学生对老师敞开心扉,将老师作为朋友,这样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无论小学生有什么问题和想法都可以对老师畅所欲言,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了解,同时还可以使小学生对文章思想进行有效的表达,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让小学生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学修养。

(四)加强师生沟通,让学生学习情感有效控制

小学语文教学期间,教师需要进一步对教学方法进行完善,并对自身定位进行转变,让学生可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将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融入到语文课程中,需要防止道德说教,而是需要在潜移默化中让小学生获得心理教育 。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年龄上比较小,同时很容易外露情感,自控能力不强,没有稳定的情绪。当小学生碰到难事的时候,就会表露出来,同样高兴的时候,就会蹦跳起来,所以,教师需要按照小学生本身的性格特点,为学生创设宣泄情绪宣泄的情境,并且积极地引导学生反思自身行为和言语与经历,继而让小学生能够很好地调节自我情绪,促进心理素质提升。

(五)融入心理知识,让学生学习品质持久发展

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内容时,语文教师不只需要运用以往的教育手段,同时,需要组织多种生动形象的教育形式,有助于学生对心理健康的教育有所认识,促进自身的心理健康认同度提升,继而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一般来说,比较多见的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活动包括,辩论会和角色的扮演等,利用这些实践活动,对学生的潜力进行激发,还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一旦学生形成了体验以及认识,就会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并对其合作竞争的意识进行培养,可以帮助竞争意识以及心理品质形成,语文教学的人文气息非常饱满,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并对心理进行净化,还能挖掘学生的潜力,积极地引导学生向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除了对小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讲解外,还应该重视对小学生进行文学修养的提升,陶冶小学生的情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重视小学生的词汇教学,丰富小学生的词汇量,并通过创建生动形象的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完善教学方法等措施来激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并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凤芹.理想与突围:小學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J].小学教学参考,2015(27):21.

[2]葛庆海.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研究[J].学周刊,2015(05):72.

[3]贾志刚.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135.

[4]吕立新.理想与突围: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索[J].才智,2013(26):158.

猜你喜欢

创新小学语文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