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2019-09-10李欢

E动时尚·科学工程技术 2019年1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措施

李欢

摘 要:在我国生态文明的建设过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要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深入下,将绿色理念作为基础,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予以有效指导,可以实现农村生态统筹发展,科学制定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向,经过科学技术创新等方式,全面落实资源循环,可以优化生态环境治理系统,实现农村环境的有效保护。本文首先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阐述,其次进行影响因素的研究,最后提出几点建设措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部分。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建设水平随之持续提升,并呈现较为理想建设效果。因此,农村建设、发展过程,为了贯彻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应该充分发挥农村自然环境优势,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利用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等方式,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由此可见,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够营造优美乡村环境,以促进人和自然和谐发展。

一、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问题

(一)城乡收入水平偏大

众所周知,城乡收入水平差距持续扩大,属于当前比较显著问题。结合农村发展情况可知,其生产方式相对比较老旧,呈现劳动生产效率偏低的情况,加上农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偏低,不仅无法实现农民收入的提升,而且还会造成农民分散经营状态,最终影响农村发展建设。

(二)“空心问题”尤为显著

城市发展过程,农村青年主要是以城市务工方式获取经济收入,以便于在乡镇与城市购买住房,对于家乡房屋,均呈现闲置状态。由于村中多数为老年人与留守儿童,长此以往农村会逐渐演变为“空心村”。

(三)农村科教事业发展落后

教育属于民族振兴主要产业,对于农村地区,在国家引导下已经实现小学至初中学习,但是,因农村经济发展原因,科教事业的展开会普遍出现教育资源不足和师资力量差的情况,最终影响了农村科教事业发展[1]。另外,医疗保障问题同样比较常见,由于资金投入不足,使部分农村医疗结构过于落后,无法实现义务人员工作水平的提升,很难保障农村人民身体健康。

(四)农村建设资金较少

农村建设补助资金的下发,已经明显改善农村建设水平,但是,部分偏远地区由于经济基础差,受层层克扣影响,很难实现农村建设资金的有效运用,最终阻碍了农村建设。与此同时,多数地区展开农村建设时,均会缺少发展活力,不具备相关政策支持,从而无法招商引资,使农村建设资金持续减少。

(五)农村建设缺少科学规划

对于城市发展,通常是规划设计至施工监督过程,需要保证其发展具备科学性与合理性特点,而在农村建设中,往往存在較大随意性,即私搭乱建情况等,不仅会对农村出行造成影响,而且还会影响生态环境,不利于农村长远发展。

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影响因素

(一)人员意识方面

因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城市地区,所以,农村教育资源有限,缺少生态文明建设正确认识,未考虑环境保护重要性,会直接造成地区经济建设和生态环境的冲突,村民更是没有考虑经济、环境协调发展重要性,直接将经济发展作为重点,从而忽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2]。

(二)基础设施方面

农村主要分布于偏僻地区,位置相对比较特殊,呈现社会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尤其表现为基础设施老旧等。因农村分散式布局,使其无法实现集中供水和供暖等,不同生活方式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导致污染无法以最短时间修复,加上社保制度尚未完善,最终对农民生产生活造成直接影响。

(三)评估体系方面

城市建设过程,通常会对环境带来较大危害,环境保护逐渐成为当前重点关注内容,因保护意识中缺少量化标准,很难对危害环境进行有效治理。在农村文明建设中,由于环境监测与评估体系尚未完善,使项目规划缺少较强发展意识,无法按照控制标准展开环保相关工作,致使农村持续发展受到危害。

三、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一)科学创建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

在新农村发展背景下,将生态宜居作为基础,通过规划建设方式,尽可能防止危害环境的企业存在,如果企业已经发生污染情况,需要及时纠正与处理,情况严重应暂停运行。在农村经济和生态发展过程,应拥有完整环境评估机制,确保农村生态文明建设顺利进行,同时改善农村整体生态环境。生态农村建设中,除了需要加大投资力度,还应该做好各环节监督管理,以便于创建完整监管机制,具体包括:首先,执行过程监管,坚持有章可依原则进行,为实现新农村现代化建设,应结合当地特征与人们生活习惯进行,即按照因地制宜原则科学规划,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如果建设过程出现无法调节问题,需要选择法律途径予以解决,即以法律层面创建约束机制,保证基层正确掌握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重要性。最后,制度完善属于主要环节,对其贯彻落实至关重要,坚持遵循法律制度标准,可以有效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

(二)加大科学技术研究力度

产业促进经济发展,经济推动农村建设,在进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时,结合当地发展情况,科学进行产业规划和布局,可以实现农村绿色产业发展,进而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效结合,促进农村农产品研发的同时,形成特色化产业,从而创建区域品牌,为当地农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对此,农村生态建设和城乡融合协调机制的创建,需要将科学技术作为基础保障,尽可能实现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具体包括:第一,科学技术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生产和消费等发展模式,保证发展环境卫生的提高,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第二,对于农村生活生产与消费品,应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普及,使民众更好了解农村产品,确保整个过程的文明生产。第三,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加大宣传与推广力度,可以全面发挥推广人员引导作用,体现绿色科技独特价值。

(三)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过程,按照以人为本原则,坚持尊重自然法则规律,保护自然环境的同时,全面优化当前人居环境至关重要。在农村文明建设中,因其土地资源限制,应该秉承生态文明理念进行建设,所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持续发展属于其主要理念,在资源保护开发与基础设施的建设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需要国家全面落实资金投入,结合当前存在问题进行解决,有利于改善农村整体设施条件。

结束语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引领者与驱动器。通过本文研究发现,政府作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导者,需要站在全局的角度分析,坚持按照农村发展需求,结合农村自身环境基础,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进行全面落实,通过利用科学创建监督管理和评价机制、加大科学技术研究力度以及强化基础设施的建设等措施,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协调发展,助力农村经济发展与文化建设,进而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魏玉栋.乡村振兴战略与美丽乡村建设[J].中共党史研究,2018(3):14-18.

[2]张月昕.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浅析新时代美丽乡村建设的行政路径[J].中国行政管理,2018,No.397(7):158-160.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措施
放养鸡疾病防治八措施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高中数学解题中构造法的应用措施
20条稳外资措施将出台
减少猪相互打斗的措施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