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开发农村学校校本课程

2019-09-10乔大利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

乔大利

摘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开发具有地方特色和适应自身发展的校本课程,是每个地区的学校所面临的艰巨任务。因受经济条件及师资力量的限制,广大农村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困难重重。目前要解决这一问题,农村学校只有通过因地制宜地开发符合本校实际的校本教材,采用多种方式鼓励教师及学生让其参与到课程的开发中来,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才能落实国家关于贯彻新课改的号召。

关键词: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措施

前言:

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是以学校和学生为核心,以学校为基地,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课程开发,只有结合学生个体、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因素及资源,才能对校本课程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农村拥有的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适合用来开发校本课程资源,从而丰富小学课程资源,并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学生对生活的认识,有利于农村小学生的发展。

一、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重视不够,理念欠缺。有的学校不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概念认识不清,有的教师甚至认为“校本课程开发就是教师自编教材”;有的学校只强调硬件的气派、现代,却未提出适合本校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而没有这些,是不可能很好地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

二是校本课程开发表面化。校本课程开发要求重新揭示、确认、彰显课程自身的文化底蕴和学校自主性的文化特色,但现实是,许多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对学校文化的选择与加工完全是技术性的,只单纯地对课程内容进行增减或重新编写,没能使学校文化质变为具有自主性品质的、完整的课程文化,更谈不上体现学校文化的动态性、时代性及整体性。

三是校本课程开发形式化。在具体开发过程中,有些学校过分注重形式,片面追求数量,认为校本课程越多越好,以多取胜,几百门校本课程让学生眼花缭乱,不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缺乏整体规划,课程质量参差不齐,与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相去甚远,更谈不上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促进学校的长足发展。

二、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校本课程开发理念

必须以“实践理性”解决课程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消除各个课程之间“一手硬、一手软”的“两层皮”现状。这种“化解”要从农村学校课程的根部出发,也就是使国家课程方案的基本要求和为“三农”服务的要求与农村学校课程的内容相统一,建立一个一元化的农村学校课程体系,要使校本课程得到立足的空间,必须与国家课程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校本课程学习得到提高。

(二)完善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机制

校本课程开发中最重要的问题是从体制上保证学校和教师开发课程的专业自主权,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为此,要建立相应的制度,引导农村教师积极地开发与本地农村特色相结合,适合于本地学校教学和学生发展的新课程;同时要激励教师在认证其可行性基础上敢于对国家课程进行一定的调整和改编,实现“课程的校本化”。

我国农村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当采取“自下而上”的课程发展策略,从而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利,即“实践——评估——开发”的简单模式。主要是为了鼓励每个教师都对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积极性。让教师在参与校本课程改革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从教育科研的角度看,这种模式是课程改革的一种实践研究,也是教师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制。

(三)组织学生参与课程的开发,发挥自主性、探索性

1.尊重学生权利,重视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

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种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在同化和顺应的过程中必须以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农村学校在开发课程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见和兴趣,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他们参与到校本课程的开发中来。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尊重他们学习的权利,会促使他们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

2.增强课程与学生实际学习生活的联系

基础课程改革在课程内容方面提出的要求之一就是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只有贴近学生生活的课程,学生才会从中寻找到自己的关注点,激发起学习的兴趣,从而主动将自己的生活与课程的学习联系起来。在学习书本知识时联想到实际的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回忆并运用书本知识,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课程编制与开发只有做到与学生生活相融合,学生才能有效地自主组织学习活动,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达到基础课程改革的主要目标。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将促进学校文化建设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新课程的实施为契机,力图重构学校文化的生存方式:超越“知识本位”和“学科中心”,逐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逐步形成师生的合作、对话与分享;逐步形成动态的、开放的课程与教学。因此,“基于学校文化建构”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将从课程与教学的层面全面推进学校文化的建设。

课程文化是人们在创造课程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形态的总和,涉及课程建设制度的变革和随之产生的新的课程产品和课程理念等。学校开发的特色课程需要创生新的、独特的、“为我所需”的课程文化。学校独立开发课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课程文化重构的过程。教师参与开发校本课程的系列实践活动,可以更新课程观念,增强教师的自主意识和创造精神,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同时,学校已有的特色项目、特色活动、特色环境可经过文化选择、设计、整合,提炼为学校的校本课程,而这些课程在实践中又会形成独特的教育理念、教育哲学和学校文化,彰显学校的文化特色。

(五)采取适合农村教师发展的培训方式

讓农村教师参与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种进步,但是由于大多数农村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低、缺乏课程改革的经验,所以校本课程的发展必须从提高教师素质入手。然而,如何提高教师的素质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他们特别需要既能反映校本课程理念又具有可操作性的实践模式的示范与引导。调查资料显示,在观摩教学、教研活动、专家讲学和脱产学习等四种教师培训方式中,最受农村教师欢迎的是观摩教学和教研活动。因为这些方式与他们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能够有效解决他们课程开发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而目前许多地方普遍采用的专家讲学和脱产学习等方式却不受欢迎。这是因为专家讲学和脱产学习往往不符合农村学校的实际,而且时间较短,难以解决教师面对的各种问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农村小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探索与研究,主要可以从课程资源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学校特色,改善农村小学教学落后的现状,扩展农村学生发展的空间。

参考文献:

[1]赵敏.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课程研究[J].教师教育,2008,(10).

[2]姜园,刘冲.农村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探索[J].教学与管理,2007,(1).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校本课程
农村小学集体备课活动的有效开展
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发展之路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