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研究

2019-09-10尹玥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4期
关键词: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语文

尹玥

摘要:初中时期是学生思想逐渐成熟的关键阶段,这一阶段学校开展情感教育具有一定的意义;而语文作为初中阶段的重点教学科目,更应融入情感教育理念,并利用语文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才能开发学生的情感世界,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最终取得学习的进步。然而,新课改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能因为重视情感的灌输而忽视了教学的本质目标。为此,本文将结合初中语文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就如何展开有效地情感教育做如下研究,从而为后续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研究

前言

在以往初中语文教学中,大部分老师都忽视了情感教学的意义和价值,只重视课程理论知识的灌输,导致语文课堂缺乏情感的互动,显得教学更加的古板和沉闷。学生只是将语文知识作为一项学习任务,并没有真正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意义。如果教师继续坚持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新知识,势必会降低语文课程教学的质量,无法真正发挥教学的价值。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我们应该采用情感教育的方式来实现课程的有效性教学,从而改变旧式的教学模式,才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情感的共鸣,进而投入到语文知识的海洋。对于如何在初中语文展开情感教育,笔者主要从课堂环境、教学内容及语言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意见。

一、增强课堂环境的情感氛围,增设课堂教学情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

情感教育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得原本枯燥无味的课本文字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感,使得学生产生探索与研究的热情,最终领会知识中包含的思想精神。对于语文教学来说,情感教育的融入有助于提升语文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自觉参与到知识的研究。但是,教师想要有效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就必须先从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出发,结合有效地方式来增强课堂环境的情感氛围,这样才能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学习情境之中,进而开展有效地课程学习[1]。那么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方式才能增强课堂的情感氛围呢?首先,教师课前须有激昂的热情,抛弃生活中负面情绪,用饱满的激情来感染学生,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带领学生走入课文,让学生身临其境,从而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我们以古诗等教学内容为例,通常古诗中的文字高广度凝练,而且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使得学生无法真正领会古诗中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先从学生的思想情绪出发,尽可能让学生放下学习的压力,对古诗产生学习的信心和热情。比如说,在课前老师可以跟学生们讨论关于古代文明的内容,如鼓励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朝代,以及喜欢朝代里面的哪些文人,以放松学生的紧张神经,从而敞开心扉去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然后,老师还可以借助音频播放设备,播放一些背景古代音乐来渲染课堂的气氛。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唐朝的诗人,并从网上收集一些以唐诗为内容的歌曲,以在音乐的感染下,让学生走入课文。

二、利用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感染课堂教学氛围,引导学生学习激情。

在以往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老师都是按照教育大纲要求来开展课程教学工作,课堂教学主要是由老师组织和安排,无法真正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2]。当前老师想要冲破旧式教学模式的束缚,除了增加课堂情感气氛之外,还可以利用有效地语言互动,发挥语言的感染力和号召力,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老师需要注意教学语言的合理运用,利用感染力极强的教学语言来感染学生,将语文课本中的文字变成生动有趣的语言,让语文课程教学更具感染力,这也是新课改对语文课程教学的要求。

我们以“唐诗五首”教学内容为例,首先老师需要重视其讲课的逻辑性和趣味性,在保证课程教学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之后,老师还要注意课程语言的表述。如注意自身讲课的语调、神情和动作等。例如,在讲到诗歌情感内容时,老师需要注意自己的语音及语调,特别是讲到一些涉及古诗人物的情绪等内容时,应该使用激昂的语言,有声有情地表达诗人的情感。另外,老师还可以将古诗描述的内容进行适当地增加和延伸,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描述诗歌的语境,让学生感受到古诗的美好意境,从而激发学生的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三、重视语文课程内容的创新,从而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

在实际生活中,存在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物。如果我们将初中语文课文的内容与生活中有趣的事件及事物相联系,一定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有助于拓展语文教学的领域。另外,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语文课程教学内容应该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不断创新和优化课程内容,才能给学生带来焕然一新的教学情感体验。比如说,教师可以将课文教学内容与实际案例进行有机结合,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想情绪,还能开拓學生的眼界、活跃学生的大脑思维,并引导学生利用生活经验来分析课程知识。

以学习“我的母亲”教学内容为例,老师可以结合课文的内容,加入一些母亲与孩子互动的内容,让学生能够从自身角度去理解课文中主人公对母亲的敬爱之情[3]。在新课改的要求下,老师加入一些亲子互动教学内容能够丰富语文课程内容的情感和德育精神,使得课程内容更加贴合教学实际。此外,老师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提供一些教学案例素材,收集身边孝敬父母的好人好事,通过结合学生的学习力量来共同完善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使得学生可以借助课程内容收集机会来开拓自己的学习领域,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

四、结语

总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情感教育的融入,有助于提升课堂的教学氛围和活力,有利于学生从语文知识中领会优秀的民族文化精神,进而提高自身的文化知识涵养。

参考文献:

[1]李月霞. 如何客观理性地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4,19(35):110- 110.

[2]雷沛知. 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有效策略[J]. 教育界:基础教育研究, 2014,20(12):909-909.

[3]魏孔旺. 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及具体运用[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0(30):102-103.

猜你喜欢

情感教育新课改初中语文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