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兰登•温纳的技术政治性思想分析

2019-09-10张晶赫相玮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兰登

张晶 赫相玮

摘要:兰登·温纳通过对技术控制的质疑,从政治学角度提出了技术的政治性思想。认为技术是一种政治现象,技术与政治通过技术政治化和政治技术化两个角度呈互动关系,为了摆脱人类所面临的技术困境,应该通过公众民主参与的方式来对技术实行民主控制。

关键词:兰登·温纳;技术政治性;技术民主控制

0、前言

由于技术自身固有的“遮蔽”性质,在西方哲学史中长期处于边缘地位,并没有成为像科学、艺术和道德那样的反思对象。然而,技术的广泛应用却带来了诸多弊端,人类随之陷入了弥漫其间的困惑并产生迷失感。兰登·温纳作为当代美国较早进行政治学研究的政治理论家,从政治学角度提出技术的政治性思想,探究人类当下面临的技术困境,将政治学思想提升到技术政治学的高度。

1、技术控制的质疑

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历经关注技术、信任技术、甚至依赖技术的心理过程。传统观念认为技术不单是可靠的,它们具有双重可靠性,人类既是创造物的设计者,也为制造者,并且掌握着构建及创造他们的系统知识。然而,随着技术变革负面后果的频发,关于技术是否失控的想象,渐呈多种多样的形式。温纳认为,人们无所不依的技术,可能会超出人们的认知与实践控制。因此,人们内心潜在一种对技术的恐惧,以及对创造的迷惘。尤其是人们发现,曾认为完全可理解的观念及可操控的技术,已成为人们广泛存疑的对象。温纳从三个方面表示了对技术控制的质疑:[1]21

人们对自己拥有的技术了解多少?温纳认为,这是一个含糊其辞的问题,可给出无数答案。若继续追问,一个人对于影响其生活的技术了解多少?答案则是微乎其微。现代社会的技术知识呈现出的是高度专业化和复杂性,作为大多数普通人只能掌握一小部分的原理知识。事物如何装配以及如何运作,并不能被所有人所掌握,除非是涉及详细信息的专家。但是,专家对于自己领域之外的技术程序和构造的本质几乎是不了解的。如果遇到一个复杂的机器出现故障,就必须请来一个懂得其原理和构造,并且能使它恢复正常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控制在技术社会中已经越来越少见。

人们对技术的掌控有多大限度?温纳认为,如果控制被理解为支配性影响力的运作,或是保持约束力,那么大多数现代文献对控制的定义也许会成为一个悖论。比如凭借内在动力而扩张的大规模系统——高速公路、摩天大楼、能源供应以及通信网络等,依靠人類的技术创造而出的,并拥有巨大效应的事物,使得受人类技术的合理控制与合理使用的观念显得很荒谬。一个涉及生活多领域的持续和极速的技术革新过程,为自然和社会带来了无数的“非故意的”和不受控制的后果。技术系统会排除外部管理对其施加影响的可能性,而仅仅对其自身的内部运行做出反应,也即是说,正是延伸人们对事物控制力的技术,其自身却难以被控制。[1]23面对这一事实,高科技部门对使用中的网络进行操控和协调,再次通过尖端技术的应用解决问题。由于大规模系统的脆弱性和不可预知性成了现代技术面临的事实,这些方法最终能否成功仍然是个疑问。

技术本质上是人类为达成目标的一个中立工具吗?温纳否定此说法,认为技术并非中立,它为使用它们的领域提供实质内容,增强某些目的,反对甚至终结其他目的。例如,谁能断言工业化时代的技术对于中世纪社会的最高理想是中立的?最为关键的是,我们的技术工具不时呈现出自我持存和自我生成的一面。因此,技术不是纯粹的中立存在,而是负荷政治的。

温纳对以上三个人们共识观念的思考,推断出我们真正了解、判断或控制技术工具的能力已减弱的事实,技术失控是显而易见的。正是在这种社会和政治背景下,自主性技术的种种观念找到了其根基所在。虽然此说法不能被所有人认可,但温纳的研究是为能理解这一观念的现代意义的人而进行的,更是为技术而进行的研究。

2、技术是一种政治现象

技术与政治已然构成一个内部密切相关的系统,技术政治化和政治技术化的趋向,是技术和政治互动关系的一种体现关系而已。

首先,技术政治化的两种表现。第一,技术是政治活动的一种手段和工具。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技术伴随着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不断向前发展,而对于城邦或者国家来说,技术被视为一种实现管理和维护权威的工具和手段,国家对于技术的控制和干预的后果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技术都是从属于政治,服务于政治的。比如,古代的统治者为了社会稳定,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威,积极发展农业技术,增加作物收成和解决百姓温饱。第二,政治需求决定技术的发展方向。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变革,政治生活也从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技术的发展受到政治需求的影响,军事技术化是最早把技术与政治的关系推向融合的。从古代的城邦战争到近代的军备竞赛,技术已经成为维护政治统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航天和计算机的发明最早也是出于军事目的。

其次,政治技术化的两种表现。第一,是对国家政治的影响。技术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变革提供动力和能量的同时,也为政治的多元化变革产生深刻影响,导致了政治生活的变迁。从工业革命开始,西方国家从农业国走向工业国,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也登上历史舞台,再到后来的几次工业革命,技术的发展偏向复杂化和专业化,对政治生活的变革一直在持续。比如,技术的发展对政治民主和政治决策的影响。第二,技术的发展对国际政治格局的影响。当代社会,国家政治的影响因素已经不单单是人口、环境、经济等决定,技术的发展才是决定国际政治格局的决定性力量。

技术与政治的双向互动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双向因果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技术与政治的关系决定着人类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在温纳看来,技术不是单纯的中性工具,而是负荷政治价值的一种独立的力量。

3、技术需要民主控制

温纳认为,公众的民主参与,可以摆脱目前人类所面临的技术困境,也是技术民主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温纳认为,面对高技术负面效应的逐渐突显,需要通过民主控制来探寻一条出路。只有这样,再次打开技术的黑箱子,才不至于使人们陷入技术统治下的黑暗和不被政治表象所迷惑,实现真正的全面民主。

在温纳看来,在生活中有多种途径可以实现民主化,控制技术是有迹可循的。“我的确认为技术的控制是可能的。在许多技术设计、技术应用、技术管理的领域中,我认为应当更多地实现民主化,也就是说,普通人、非专家人士都有发言权,他们能积极地参与技术决策中,决定技术是什么,决定技术对其生活而言的具体影响。”[2]可以看出,温纳对于技术的民主控制的实现抱有较大希望。

为了实现技术的民主控制,需要为技术立法。将技术视为立法,按照这一观念向充满希望的方向发展是有可能的。当我们认识到这项原则:“要實现不同的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理想,必然需要有不同技术的存在。” [1]279那么我们就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如果我们能够创造出生产、能源、交通运输、信息处理等系统,适于民主政体中自主的、有自觉力的个体们的成长。或者你可以建立起与这一目的不相符的技术形式,然后对事情为何莫名其妙地出了差错而感到困惑不解。

是政治理想与适于它们的技术安排联姻的可能性看起来似乎是无止境的。温纳认为,我们可以决定比这做的更好,这样的希望是存在的。

在这种背景下应用政治理论可以帮助揭示技术设计的战略决策。从它的角度来看,现代社会的技术功能组织的每个重要领域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制度,一种工具体系,我们有责任在这个体制下生活。因此,有许多大规模生产制度,每个制度的结构都可能被解释为一种技术政治现象。在能源生产和分配方面有许多制度、石油、煤炭、水电、核能等,每种制度都有其结构性质的政治可以审查的形式。当然,广播电视制度和汽车制度是一样的。技术就是立法,就是要把政治现象变成一种真正的政治技术。

4、结语

作为一种政治现象的技术,不是纯粹的中立存在,而是负荷政治价值的。技术作为一种政治活动的手段和工具,受政治需求的影响,同时也影响了政治,这就需要通过公众参与的方式来对技术进行民主控制。

参考文献:

[1]兰登·温纳.自主性技术—作为政治思想主题的失控技术[M].杨海燕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陈凡、朱春艳.全球化时代的技术哲学[C].“技术哲学与技术伦理”国际研讨会译文集.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张晶(1973.05-),女,吉林省吉林市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科学技术哲学方面的研究。

赫相玮(1992.04-),男,甘肃省平凉人,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哲学专业。

猜你喜欢

兰登
贝塔斯曼全资收购企鹅兰登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达·芬奇密码》
企鹅兰登书屋获奥巴马夫妇自传出版权
“杀手”也有名字
废墟里的爱
比利时市长放音乐驱赶罗姆人
疯狂杀手 震惊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