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汉字文化教育

2019-09-10黄始华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6期
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语文教育

黄始华

摘要:汉字符号既象征着我国传统文化,又是一种最古老的文字,到目前为止,已有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小学阶段,做好汉字文化教育工作,将对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学生国学素养的发展极为有利。基于此,本文就小学语文教育,探讨了其中的汉字文化教育,希望可以使汉字文化教育工作者参考借鉴。

关键词:汉字文化;小学语文;教育

汉字具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范围,涉及诸多方面,如谈吐、文化交流等。小学阶段是学生接触和学习汉字的重要阶段,所以小学生应努力将汉字学好。汉字文化是我国绵延至今的传统文化,由此作为一线小学语文教师,也应致力于让学生更好地学习更多汉字和理解汉字文化课题的研究和探讨。在课堂上,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汉字文化的魅力,并习得学习汉字的方法,以认识更多的汉字。所以,针对汉字文化教育,教师应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不仅不可以太过强调学生的机械记忆,而且还要教出乐趣。从小学伊始,便高度重视汉字文化教育。

一、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汉字文化教育不同于传统识字教育的地方

一般传统识字教育是指教师简单地将一些识字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视学生为识字的机器,而并未去关注汉字文化教育,仅关注学生课堂教学中掌握的文字数量,而不是习得了怎样的文化内涵。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结合汉字特点来展开,如在讲述“肚、肝、脏”时,教师往往只是让学生简单地找出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再寻找其他相似的字。这样虽然提高了在课堂上学生的识字效率,但却忽略了文化教育。在汉字系统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宝库。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会学生书写汉字的方法,还应通过汉字文化教育,传授蕴藏在汉字中的文化内涵,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教会学生明白汉字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么写的理由,比如,就“肚”字,为何会这样写,究竟是如何演变出来这个字的,以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汉字文化教育,是小学语文老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做好汉字文化教育

1、讲清识字中的汉字构造

经历长达几千年的变化和发展,汉字构造表现出一定的构词规律。按汉字形体可将其划分成标识、类化、区别这三大类符号。其中标识符号指的是基于形体构造,便能得出客观事物的对象符号。创造汉字旨在取形于物来表达客观事物,所以,汉字带有标识作用。在小学学习汉字的过程中,通过这种标识作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第二种类化符号是指构造汉字的联系,体现了认知与事物间的相互联系,彰显了构成汉字形体的系统化特点,进而形成了汉字部首。然后基于一定的基础,在漢字的学习过程中,便可以归纳出一定的规律,并总结出部分汉字间的联系特征。而区别符号则是伴随产生方式的变化而产生的,通过在汉字中组成形体符号基本含义的变化,能区别不同的汉字。例如,在《永生的眼睛》课文中,“栩”字中的“木”偏旁便不再有类化作用,仅仅只是起区别作用,即因为包含“木”便能与“翔”、“翅”等字加以区分,故“木”字旁是指一个区别符号。上述三种符号彰显了构造汉字的基本规律,也融入了民族思维方式,承载了民族文化,能供汉字教学参考借鉴。

2、讲述识字中的汉字背景故事

在教授汉字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汉字背后隐藏的故事和其中蕴涵的基本意思,以便学生更加完整、高效地理解汉字。比如,对于“章”字,目前许多人都错误地以为章由立与早组合,而实际上在古代“章”字有乐章之意,该字包含“音”与“十”,由“音”表示音乐乐曲,学生都明白这个,但然后得来“十”字的呢,古时候“十”是指万物之终,结合“音”与“十”是指完整地演奏乐曲一遍,这并是“章”字的由来。通过给学生讲述这个来历,将有益于学生深入理解汉字,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又如,教师对于“妻”字,便可以寻找“妻”字的另一种甲骨文写法,引导学生观看该字是不是很像一名跪拜着的女子。由于古代一般都是抢妻,演变至今便形成了这个字,其中的上半部分如战用钝器,而下半部分为“女”字,表示性别,即抢来的女性妻子,这便是产生“妻”字的由来,这样学生便能更深刻地体会传统识字文化。

3、以汉字文化教育发扬中华民族文化

在现代小学教育的新背景下,因为汉字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延续的起点,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应呈现出更多形式的汉字文化教育。在当今社会,汉字文化教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的文化传承功用极为重要。目前,在国际上每个角落几乎均有我国汉字的身影,各国也一度积极普及了孔子学院。在部分大型比赛中,听写汉字也被纳入一项比赛活动。教师在小学阶段的汉字文化教育中,也可以基于教会汉字,来举办一定量的汉字比赛活动。比如,听写汉字的比赛,在比赛后通过授予奖品或奖状来鼓励学生。此外,也可以组织讲解汉字由来的大赛,展开比赛的目的切不可限于奖项或奖品,而应强调对学生汉字记忆能力的激发,以促进汉字文化教育的发展。总之,在小学阶段,应加强汉字文化教育,语文教师只有从小学伊始便重视汉字文化教育,方才能将中华文化更好地传承向国际上,并激发小学生的汉字学习热情以及爱国热忱。

三、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汉字文化教育的作用不可或缺。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从小学生的发展特点出发,不断渗透汉字文化教育,以大幅提升小学生的识字能力,并以此帮助他们实现全面发展,传承并发扬光大中华文化。

参考文献:

[1]马冬雪.小学语文汉字文化教育现状及应用策略分析[J].职业技术,2017,16(10):116-118.

[2]李婧文.小学识字教学中的汉字文化渗透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7.

[3]张玉萍.汉字文化视阈下的小学识字教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8.

猜你喜欢

汉字文化小学语文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遵循识字教学规律,实现“互动识字”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融合与渗透
指向核心素养,词串识字教学的应然追求
中学语文课堂的汉字基本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