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育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2019-09-10宁静
宁静
摘要: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前提和基础。尤其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因为其本身就具有创造性,所以对于激发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观念,让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美术教育的大潮中,是初中美术学科教育者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初中美术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以飨广大教师读者。
关键词:美术教育;创新能力;创新思维;培养
一、美术课堂上的创造思维
初中阶段是一个学生最为重要的阶段,因为这一时期正处于青春期的发育时期。学生创造性思维十分活跃,无论是创造力还是想象力都处于最佳阶段。如果能够在这一时期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力,锻炼学生党创造性思维,不仅会使学生受益良多,更能在学生以后的成长道路上多一块垫脚石。
创造的概念很早就出现了。目前为止,对于创造的定义还没有具体的讨论,但是普遍的说法是“新颖而且独特”。如果没有思维就不可能会有创造。思维的产生是大脑借助于对于客观事物的具体反映来形成的概念。创造性的思维是创造活动的关键点。创造思维不仅能够揭露事物本身的存在方式和外在联系,更能在事物的基础上通过创造产生与众不同的新生事物。由此而建创造思维是人类不断进程中的助推器,这种创造模式不同于以往工具的生产指导,而是有大脑内构并且形成具体事物的过程。一般情况下,创造思维都是通过当前的事物,经由大脑的思考和重组形成一种全新的事物。创造思维必须通过发散思维,从各个方面进行不断地组合配置,从而选择最具有创造性的配置,选择出最加的方案设计。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1、发散思维的培养
要有创新思维,就要打开思路,是自己的思维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特定的问题或角度。这样就要求我们具备发散思维。根据问题的关键所在,围绕着问题的其他角度进行延伸或者探究,这样就能够得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答案。在进行发散思维的思考的同时,我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比如自己对自己的思考进行全面的否定。发散思维通过实践被认为对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有效的。
2、时刻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兴趣是人们对于某一事物具有明显的倾向性,兴趣行为是人脑中兴奋中枢所产生的。当一个人对于事物产生兴趣之后,总会资源的想要去获取更多的信息。学习兴趣的培养离不开特定的条件,这些条件可能是一定的课堂环境,也坑能是一定的教育方法,更有可能是一个道具,一个模型。如果空洞的对学生进行兴趣吸引,这样的效果是十分不明显的。
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必须要明白自己学科内容中那些是学生能够轻易掌握的,那些是学生感兴趣的。只有做到了然于胸,那么在传到授课的时候就会自然而然的抓住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一直紧跟自己的思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让学生发挥想象力
想象力是每个人都具备的能力。想象对于艺术工作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艺术工作者区别于普通人的重要形式之一。优秀的艺术工作者能够充分发挥想象,将自己头脑中的想象加以改造,然后进行实际创作。想象是创造思维的推进器,好的想象力能够使创造力发挥到更加淋漓尽致,甚至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在教育学生进行想象的时候,不能一味地强调,更应该再具体教学中对学生想象能力进行训
4、加强观察能力的培养
有句名言很适合美术老师说,这就是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由此可见,观察能力对于美术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或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而忽略了对于生活的观察,从而导致学生在美术创造过程中会与实际生活产生脱轨的情况。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们观察,要培养学生获得一手资料的学习习惯。并且,学生通过自己实际的观察,会对所观察的事物的印象更加深刻。老师在学生观察过程中要给予必要的帮助,比如要对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这样学生才会带着目标进行观察。以免分散注意力,浪费课业时间。还要对学生观察的方法加以指导,要时刻对学生观察的方式进行实时反馈,这样才能保证观察的效率。
5、培养学生探索精神
创造精神的提出就要伴随着探索精神。我们既要敢于突破现实中单条条框框,又要大胆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所谓探索精神,就是指不满足于已经掌握或者既定的事情,对于现实问题夺取问为什么。敢于对传统提出质疑,要独树一帜,标新立异,让自己的观点与众不同才能做到最佳的创作条件。
三、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首先,在艺术形成的过程中最基础的部分就是想象,如果没有想象的奠基,艺术也就无法存在,所以我们要先试着引导出学生的想象能力。想象能力的丰富也是学生能够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础。老师通过教学激励学生在课堂上创作自己的作品,促进学生对某一事物思想的重新组合和对数据进行处理,并通过自己的手描绘出来,这就是训练创造性思维、启发学生想象力的有效途径,启发学生想象力的过程也即为提高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其次,我们还要培养学生自我观察的习惯,生活中充满了许多事物,需要进行不断观察从而得到事物的本质。所以,老师在辅导学生美术时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思考事物,这样得到的结果往往会使人惊喜;最后,我们还需要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成长,美术有许多新鲜的灵感都来自于一种发散性思考,所谓发散性思考,即发散性思维,是扩散性、辐射性、求异性思维的综合体。它能根据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角度去设想,探索出更多不一样的答案,最后可以使遇到的问题迎刃而解的思维方法。这种发散性思维可以使事物变活,使作品更具创新性,可以使学生摆脱思维的枷锁,不会被限制在一个点,会反复思考想象,去拓展出更多的角度来进行更具有创造性的作品。老师应该多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只有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发散,学生才能够在美术创造时等到更多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四、结语
如何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一直都是我国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因为是这样一个重难点,所以才需要所有的教育工作者能保持积极的态度、不墨守成规的勇气去探索出一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道路,也需要美术老师能够改变自己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关心对象,潛移默化地培养其创造性思维。为我国能够更加容易产生创新性、有创新精神的高端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任立中.试述中学美术对中学生综合发展的促进和保障作用[J].神州(中旬刊),2013(5):278.
[2]李亚明.谈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6(9):123-124.
[3]戴锦贞.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及对策[J].大众文艺,2016(7):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