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如何提高教学质量的反思
2019-09-10闫双王刚
闫双 王刚
摘要: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的关键,也是办学水平的体现。我校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行“乐学高效”教学模式,克服种种办学困难,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但教育教学质量不佳成了制约学校发展的瓶颈。针对学校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学校组织中层干部多方调查,收集意见,并召开了专题会议,就“针对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关键词:农村地区;现状;教学质量;提高措施
我自参加工作一直在鄂坪乡中心学校任教,见证了学校由九年一贯制到完全小学的变迁,我的同事由四五十人的大家庭缩小至全乡仅22名在职教师。与许多农村地区的学校一样,我校现面临以下现状:
1、留守儿童居多,生源质量差。
鄂坪离县城不远,基础较好的学生或者家境相对较好的学生大多选择到县城上学,留在本地的学生多为留守儿童。目前,我校学生中占很大比例的学生家长常年外出打工,把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亲戚朋友。这些孩子大部分缺少亲情,缺少父母的严格督促,造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的形成,如有的乱买吃的,有的上网打游戏,有的逃学旷课等,造成了一些留守儿童问题生的出现,这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无疑是影响越来越大。
2、教师队伍不稳定,师资力量紧缺,优秀教师资源的流失。
尽管鄂坪地处南山第一站,交通条件相对比较便利,但学校规模小,办学硬件设施不足、很难留得住教师。中心学校年轻教师居多,仅近三年就补充新机制教师18人。年轻教师培养周期长,人员流动频繁。再加上新参加工作的教师,扎根山区从教意识淡薄,服务期刚满三年就要求调动。这些教师大多是教龄年满三年,已初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的青年骨干教师。大批优秀教师流失,使得学校永远处在一个不断培养新人却留不住老人的尴尬境地。
3、课改氛围不浓厚,教学效果不明显。
中老年教师依然满足于“经验型”,停留于“辛苦型”层面,年轻教师还在适应教师新岗位的培训之路上。大部分教师不能自主地将先进的课改理念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成绩多数还是靠教师苦教,学生苦学。 在提倡“科研兴校”的今天,我们已感到教育科研是农村学校的薄弱之处。我们许多教师没有把科研研究与提高质量有效结合起来,往往是为科研而抓科研,为质量而抓质量。另外,我们的教师很少能在教学中发现问题,而最终形成课题的。我们还有许多教师没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每天面对的就是“背、上、改、辅、考”几个教学程序。
要改变不良现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对症下药,多管齐下。
(一)要改变学校管理方式,突出教育教学实绩。
学校要改变原始的管理方式,在健全落实各项学校管理规定的基础上,一定要制定出一套适合自己学校特点的规章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应出台具有激励性的制度,对于教学质量好的老师要给予肯定,在绩效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上多考慮这些老师,奖励与表彰的力度要加大。在学校教师绩效考核中,改变把重点放在教师资料是否备齐的考核,突出对教师的教学成绩、学校活动参与度、教学能力的考察。领导要改变态度,转变思想,以实干为主,以身作则,勇挑重担,树立榜样。
(二)要加强年轻教师培养,培养骨干教师。
学校为教师专业发展创建各种平台,培养教师的成就感。抓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师是抓手。校青年教师多,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敦促青年教师不断学习,促进他们不断成长,年轻教师有干劲,但教学经验不足。我们只有加强对他们进行培养与指导。让有经验的老教师进行“一帮一”、积极开展有效的校本培训、多让年轻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等。这样才能使他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少走弯路;才能使他们快速成长;才能使他们成为我校教师的主力军,提高教学能力。
(三)培养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
山区教师队伍普遍不稳定,大部分教师住在县城,一周回家一次。只有为老师们搞好后勤服务,保障好生活需求,他们才能安心育人,教师队伍才能相对稳定。教师生活遇到困难,领导伸出最有力的援助之手;当平衡心态受到挑战的时候,来自主管领导的诚恳地认同、慷慨地赞美和中肯指正,让教师真切感受奋斗的方向……领导应该由英雄式、指挥式的人物变为教师工作的引导者、设计者和服务者,成为他们发展的后盾与支持者。当教师享受同事领导的人文关怀,公平和谐的沟通与合作,大气的处事和简单的工作关系时,自然产生对学校决策、学校未来的信赖感。
(四)加强家校联系,多辅导、多关心学生。
加强家校联系,从而取得广大群众对学校的支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让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而使学习由师要生学转变为生要自觉学。学校要设立心理教师,以便掌握各阶段学生的思想动向,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师也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愉快的学习氛围。教师要在自己的言行举止上体现出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爱心、真情来营造氛围。老师对学生要多表扬,发现问题找他谈心。学校与家长一起努力。学校教育适合知识和做事能力的培养,而家庭教育是启发做人道理、道德、品德的温床,获取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学校、是书本。总之我们学校、家长共同努力,改变观念,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就能焕发他们身上蕴藏着的学习热情,把学习搞好。
参考文献:
[1]王汉明:《关于如何提高农村学校教学质量的案例》
[2]李有信:《对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
[3]陈德慧:《农村薄弱学校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初探》
[4]沈永鹏:《浅析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现状及提高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