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梆子戏发展与传承
2019-09-10何艳梅
何艳梅
摘要:淮北梆子戏也会成为是梆子戏,也会被称为是梆子,人们常常会称之为沙河调子,在1959年被命名为淮北梆剧,是我省当中影响相对来说比较大的一种剧种,在本文当中详细针对淮北梆子戏的产生发展及传承方法进行分析,希望可以对其传承及发展的稳定性做出一定保证,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精神文明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最终在我国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关键词:淮北梆子戏;发展;传承
1、淮北梆子戏的产生及发展
阜阳原称是颍州府,是安徽西北部的政治经济及文化中心,因为淮河、颍河等水路交通十分便捷,周边地区农业十分发达,商贾纷纷集中在这里。明末清初,在西北农民义军和山陕商人纷纷在江淮两岸活动之后,梆子系统的声腔已经逐渐进入到了阜阳地区当中,在当时十分流行的凤阳花鼓歌当中曾经提及到过:“掉了腔,换了腔,掉了南腔北调。南腔唱的是花鼓调,北腔唱的是梆子腔”。早期的戏班数量并不是很多,规模自然也不是很大,清朝嘉庆时期,阜阳某些猴头戏班,演唱的其实就是梆子,在沙河地区当中造成了一定影响,在此之后,地方班社的数量呈现出来一种逐渐增多的态势,这种演唱形式,人们一般将其称为是高梆或者土梆子。上文中所说的其实就是淮北梆子的雏形。
淮北梆子演唱的过程中会使用枣木梆子击节,唱词当中一般都会带有衬字,去掉当中吸收了阜阳地区当中十分流行的坠嗡以及船工号子的去掉,并且还会受到淮北地区乡土音调的影响,因此会在唱腔旋律和音调上形成十分粗犷和委婉的地方特色。淮北梆子在城乡地区当中演出的过程中,经过几代艺人的改革和创新之后,逐渐演变为具备淮河流域地方特色的戏曲剧种,这就是淮北梆子。
在淮北梆子的声腔、表演以及剧目逐渐成熟起来的背景之下,成为了阜阳地区人民群众十分喜欢的一个剧种,各种类型的班社及班子逐渐开设起来。清朝道光二是二年,临泉县开办淮北梆子戏小窝班。光绪二十三年,临泉县土坡集吴举人周殿臣创办淮北梆子小窝班,人们将其称为是武举班。在武举班子当中培养出来了大量的淮北梆子演员,比如说红脸梅虎以及黑脸王年等等,后期培养出来了十分出名的淮北梆子三杰,朱大鼻子,王大眼以及顾群。民国二年,十分出名的沙河梆子艺术人顾喜轩创立顾家班,主要是在沙河来看干活动,顾家的长女顾秀荣是淮北梆子最早登台演出的女演员之一,在三十年代中后期,阜阳地区又程磊很多梆子戏小窝班,其中比较出名的是阜阳县的厂家板以及龙王堂等班子,上文中所说的这些民间性质的班社,其实为淮北梆子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自从建国之后,我党及政府十分重视淮北梆子,阜阳地区专门组织人员详细针对淮北梆子的剧目、唱腔以及曲牌进行分析和整理,一大批专业素质水平较高的编剧、导员以及作曲开展创作活动。1954年阜阳沙河棒子《寇淮背靴》参与到华东地区戏曲汇演当中,并获得奖项。1956年淮背梆子戏《刘海戏金蝉》参与到安徽省首届戏曲汇演当中,关忠祥获得演员一等奖。1962年安徽省电影制片厂将《寇淮背靴》摄制成戏曲艺术片之后,分批次在全国范围内各个地区当中放映。在此之后的几十年当中,淮北梆子戏在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以及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十分重要。
2、淮北梆子戏的传承及创新
2.1逐渐将淮北梆子戏中的现代艺术及技术表现措施丰富起来
任何艺术其实都是地方性因素、艺术性因素及时代性因素影响之下得到的产物,只有在仅仅跟随时代发展潮流的背景之下,才可以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因此淮北梆子戏的剧本创作、唱腔改良以及舞台表演措施多样化等措施应当得到充分地重视,让淮北梆子戏逐渐演变为传承及引领优秀文化及民族精神的载体,演变为现代人日常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构成成分,促使其演变为具有代表性作用的淮北地区文化符号。
2.2积极地和高等教育对接
培养出来文化素养水平相对来说比较更好的后备人才,切实提升文化内含,积极的开展职业培训工作,以此为基础对淮北梆子戏继承人数量及质量做出保证,并且还应当通过高等教育,切实提升淮北梆子的音乐文化底蕴,更好的将淮北梆子的艺术魅力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积极的推广淮北梆子的独特文化风采,将文化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2.3在淮北梆子戏原有音乐艺术表现范围的基础上进行拓展
在京剧当中其实就开展了包含京剧元素的歌曲创作活动,让人们可以在日常生产生活当中更多的接触到京剧。以往一段时间当中,谭维维演唱的流行歌曲《给你一点颜色》,其实是音乐人刘洲依据陕西华阴老腔创作而成的,充分地将黄土地上最早摇滚的魅力呈现在人们的眼前,淮北梆子的在旋律、唱腔以及表演等领域中的艺术表现效果其实都十分独特,如果可以使用流行措施,积极的传播淮北梆子的音乐魅力,肯定是可以对淮北梆子的传播效果做出一定保证,为淮北梆子的传承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文化艺术事业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2.4淮北梆子戏的艺术价值
淮北梆子在安徽省戲曲历史当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是淮北地区戏曲文化的重要品牌之一,更是淮北地区人民群众长期以来的精神文化及集体智慧的结晶,与此同时也是淮北地区的重要名片。在此背景之下,淮北地方政府及文化部门应当积极的调拨专项资金,培养淮北梆子戏剧传承者,在具备地方特色戏曲发展的过程中提供支持,尤其是专业的淮北梆子戏剧团,以往一段时间当中发展速度相对来说比较快,使得淮北梆子在淮北地区当中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促使优秀的文化瑰宝将自身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2011年淮北梆子被划归到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范围内,淮北梆子专业剧团也进入到了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当中,切实依据人民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实际情况创作出来具备时代特征的新作品,让更多的人民群众接受淮北梆子这一种艺术形式,充分的认可淮北梆子,积极的参与到淮北梆子的练习及传承当中,并且还可以依据自身实际生活情况,对淮北梆子进行改进,促使淮北梆子的时代气息越发浓厚起来,有利于淮北梆子的发展及传承,让我国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为丰富一些,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构建精神文明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最终在我国向着可持续发展方向转变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
结语
在本文当中详细针对淮北梆子戏的产生发展及传承措施进行分析,有利于崭新形势之下传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促使社会主义文化艺术事业变得更为繁荣,也可以让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变得更为丰富一些,从而也就可以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起到一定促进性作用,最终在我国构建精神文明型社会的过程中,做出一定贡献。
参考文献:
[1]黄汉锋. 少数民族骨干硕士研究生角色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
[2]王进.角色情感视域下医生医患关系的认知调查——以陕西省某三甲医院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 (02):189-193.
[3]唐晓菁.城市“隔代抚育”——制度安排与独生子女一代年轻父母的角色、情感限制[J].社会科学文摘,2017(07): 59-61.
[4]贾楠.论角色真实情感的塑造[J].戏剧之家,2016(18): 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