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兴趣课堂教学的若干思考
2019-09-10徐世芬
徐世芬
摘要:兴趣课堂是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学生搞好学习的有效载体。但目前的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课前准备不充分、课堂教学方法不够灵活和缺乏必要的教学反思。为此,要提高初中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做好课前准备工作、采用灵活自如的方法教学并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兴趣课堂;教学
兴趣课堂不仅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而且能为初中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学习中创造相对宽松而有益的空间,是培养初中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初中学生搞好学习的有效载体。本文拟对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激发初中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学科的若干建议。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前准备不充分。凡是预则立,不预则费,课堂教学也是一样的,要想把课上好,就要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但许多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却不考虑这些,他们认为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现有的三寸不烂之舌就一定能够把学生“教”好,所以他们在课前没有认真进行备课,对课标要求和教材知识点不熟悉,导致在课堂教学中要么是知识点讲不清、讲不透,久而久之,学生就不再信服老师,就不喜欢上道德与法治课。
(二)课堂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新课改要求道德与法治课要用活动课的形式来乘载教学内容。但许多老师还沉浸在以往的教学方法里,“主宰”课堂,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很少,激不起学生学习的欲望。有些老师的课堂也有活动,并且活动很多,但这些活动都非常浅表,把不该活动的地方也进行了活动,一味地追求形式而忽略了教学内容,最后导致效益低下。
(三)缺乏必要的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可是,有许多老师上课,40分钟或45分钟一到,下课了他们也就上完了,根本不去反思自己的课上得如何,知识点是否已讲清、学生是否已听懂并会运用了,当然也就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兴趣教学的思考
(一)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1.查阅文献资料。每个人都不是全才,就算是很能干的人,在有自己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想把自己的课上好,就要不断地查阅文献资料扩宽知识面,知识面宽泛了,课堂上才能根据教学内容例举学生感兴趣的事例,上学生喜欢的课。
2.认真做好备课工作。备课,是课前准备最重要的一环,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方面,要想把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一节优质课,教师就必须适应教改的形势要求,认真深钻教材,了解学生,研究教法,准备充分,学生学习起来才有兴趣,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3.用心准备教具。教具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措施,借助教具能使抽象概括的知识具体化和形象化。教具种类繁多,比如实物、图片、标本、模型、三机(录像机、幻灯机、放音机)、多媒体电脑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心准备教具,以保证课堂教学的正常进行。
4.静心思考课堂教学。教案写好以后,教师要在上课之前在头脑中回忆教案的整个过程,要像放电影一样把课堂上要讲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步骤、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统统在头脑中进行放映。如果发现有不满意或需要改进的地方要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增补或删减,用这样的方式对教案进行再加工,它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目标更明确,重点更突出,结构更严密,条理更清楚。
5.课前做好侯课工作。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要想把自己的课上好,侯课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環节。因为如果我们在上课预备铃响之时准时到达教室门口侯课,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好处:首先,暗示了学生该上课了,学生就会很自觉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其次,教师可以用这段时间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便在正式上课时以良好的情绪和精神来感染学生;再次,这种行为还可以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所以,课前做好侯课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采用灵活自如的方法教学
1.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教学是双向性的,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愿意亲近、尊敬、信任自己的老师,才会相信老师讲授的内容,对老师讲的知识感兴趣,也才愿意让老师为自己的学习助航。同样的,如果学生不喜欢、害怕甚至厌烦老师,那么学生对老师讲的内容就很难产生兴趣。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设法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非常有必要的。
2.精彩的课堂引入。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节优质的道德与法治课与精彩的课堂引入是分不开的,因为精彩的课堂引入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3.科学安排时间。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周课时一般安排二至三节,一节课有40至45分钟,时间紧,任务重,所以必须要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现代教育心理学和统计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堂教学开始的10分钟内思维逐渐集中,在10—30分钟内思维处于最佳活动状态,随后思维活动水平逐渐下降。所以,要想把一节道德与法治课上成优质课,应设法尽量缩短前10分钟和30分钟以后这两段时间,重难点的内容尽量在10—30分钟内完成,这样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4.恰当的课堂活动。新课改要求要用活动课的形式来承载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堂活动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的,它必须是有效的。课堂活动可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具体的形式主要有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前后四人组交流、全班评议、课本剧表演、情境再现、诗歌朗读、游戏、主题班会、宣誓、竞赛和演讲等。
5.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多媒体与课堂教学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因为多媒体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有些比较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通过多媒体就可以很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种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
6.实施激励教育。在道德与法治学科课堂上,教师应适当地实施激励教育,比如爱心激励、目标激励、榜样激励等。教师应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发和唤醒学生的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生命自觉,进而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一节课上完之后,教师要及时对自己的课进行回顾、反思或总结,仔细分析自己上课的得失成败,分析自己的教学是否适合学生的实际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发展,以及在哪些方面还有待改进,再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与方法,不断地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以便为以后的课堂教学积累宝贵的参考经验。
兴趣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它对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课十分重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当注意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通过多种渠道来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爱学、好学、乐学,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S]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艳凤.给孩子最美好的东西[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