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效率

2019-09-10李虎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1期
关键词:提问课堂效率合作学习

李虎

摘要: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文化科学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对于减时不减量这一矛盾,除了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重新修订调整外,对教师来说,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如何提高四十分钟的课堂教学教育的效率,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

关键词:课堂效率;兴趣;提问;合作学习

作为小学低年级数学老师,由于特殊对象——低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大约为15至20分钟。这对我们老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如何提高小学低段数学课堂效率更显得尤为重要。

一、运用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极强的学科,凭空想很难把答案想出来。那么如何去提高学生的兴趣呢?低年级的学生处于好奇心极强的年龄,什么都喜欢问为什么,为此,我想,在教学中,应恰当地把握学生好奇心,创造生动、活泼、和谐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现实生活是数学的丰富源泉,教师应该将学生的生活和数学学习结合起来,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让他们更多的机会中学习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趣味和作用,体验数学的魅力。如教学“认识角”时,从角这个字认识,看到这个字你能想到什么?这一问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自然会想到了生活中的角,数学上的角,人民币当中的角和语文课学到的有关角的词语……这样使学生在脑中储存的对于角的有关信息全部暴露出来。然后教师小结,揭题——这节课我们主要来研究数学上的角。又如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中,创设一个去数学王国游玩的情境。小朋友想不想到数学王国去看看呀?今天数学王国可真热闹啦!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美妙的音乐,活泼的画面,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把枯燥的数学知识贯穿在孩子们喜欢的童话故事中,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为主动探索新知凝聚动力。

因此,教师要多去挖掘教材中的一些有趣因素,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转换教学方式,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二、实施有效的课堂提问,提高效率

提问既是一门技巧,更是一门艺术,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提问是教师为达到某一目标、任务所采用的经常手段和行为方式。课堂提问是各科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的,按照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只有善于探究掌握课堂提问艺术,苦心钻研、精心设计,提出的问题才具有实际效果,实用价值,因此课堂提问有以下几方面:

1、提问的内容要有明确的目的性。课堂提问的内容应该紧扣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教学的重、难点而进行的。所提的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的提问都应该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预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提问之前,教师不仅要考虑提什么样的问题,更要考虑为什么提这样的问题,使提问切实为教学目的服务。

2、提问的内容要有一定的启发性。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低效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探索,使学生受到有效的思维训练。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更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逐渐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例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8千克,运进面粉的数量是大米的3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这时,教师可以做启发性的提问:要求“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千克?”,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层层递进的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提问的内容要具有趣味性。常言说得好: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果一堂课的提问都是平平淡淡,引不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必然会减弱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就应该注意问题的趣味性,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这点尤其重要。课堂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不仅可以使学生感到有趣而愉快,还可以帮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4、提问的语言要精准。数学语言的特点就是严谨、简洁、符号化,因此数学教师提问的语言既要顾及学科的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的特点,用最自然的语言表述,做到准确精炼。

三、灵活安排合作学习,提高课堂效率。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小组合作学习顺利开展、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教师应根据班里的实际,采用异质分组的原则进行分组,也就是将男生和女生、本学科学习较好的和有一定困难的、性格内向和性格外向的分到一起,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每个小组4—6人为宜。在合作学习中,小组的成员应有一定的分工,每一个学生都应承担一种特殊的角色,如小小发言员、纪律员、小小检察员等。低年级学生自制力差,贪玩好动,为每个成员规定“角色”,明确任务,可增强组员的责任心,为小组合作学习奠定基础。小组长要选择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学习能力、表达能力且乐于助人的学生担任,可以采取个人自荐、组内表决的方法选出,而且小组角色定期互相轮换,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教师要善于观察、调整,充分发挥小组成员的作用与优势,保证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实施。

(二)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而言,他们合作学习的知识、能力、意识等都十分有限,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逐步培养。针对低年级学生特点,教师应主要抓好以下几点:一是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二是学会积极倾听;三是学会质疑,敢于提出不同看法,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个人观点;四是学会自我修正,能在别人回答、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自我完善、修正。通过训练,使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初步学会怎样与学习伙伴进行交流沟通,初步感受合作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愿望,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参与小组合作学习。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而是学生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参与者。教师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师是教育活动的设计者,在备课时教师要深入研究教材,理解教学目标,认识教学对象,确定需要合作学习的内容,为合作学习提供可研究的问题,这些问题的设计要调动全组的智慧,才能得以解决。

2、教师要创设适宜的课堂氛围。民主、和谐、开放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置身于合作学习中,这样让学生有了足够的时间与机会表现自我,才能够大胆、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流才能实现。

3、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低年级学生在学习上自我意识比较强,喜欢自己独立完成某项事情,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内在动机合作的情境,使学生感到合作的必要性。

4、教师要积极参与合作,活动过程中,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适时引导学生,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

5、教师要积极评价,评价对小组合作学习起着导向与促进作用,可以提高小组学生的合作意识,激励学生不断提高小组合作活动的水平。评价要从小组活动的秩序、组员参与情况、小组汇报水平、合作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

小組合作学习,不能千篇一律,为活动而活动,而要讲求实效。为了增强小组学习的有效性,要求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一定要做到目标清晰、分工明确、精心组织、科学安排、有序进行,同时做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共同提高。

总的来说,有效率的课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而不是去“迎合”老师的问题,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教师应当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不同水平的题目,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学活动,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猜你喜欢

提问课堂效率合作学习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方式方法研究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