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2019-09-10黄晓玲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5期
关键词:解决策略计算能力小学生

黄晓玲

摘 要:计算能力,是学好数学的一项重要能力。计算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培养学生思维的过程,计算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策略有: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良好的计算习惯;算法算理的掌握;重视口算和估算;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师生对计算的重视程度等。

关键词:小学生;计算能力;原因分析;解决策略

在小学阶段,计算教学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小学计算能力的发展受到学生的兴趣、情感、注意力、习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是采取大量机械、重复练习的方法,使教学变得枯燥无味。学生对学习毫无兴趣,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从而使计算得不到有效的发展和提高。

一、 小学生计算能力差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小学生的注意力不完善,不集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认真。学生做错题,并不是因为不会算而造成的,而是因为不良的学习习惯、注意力不集中等原因引起的抄写错误,看错符号,计算错误或漏写答案等。尤其面临一些单调乏味的内容时容易产生疲劳,注意的范围比较狭窄。这是小学生自身的原因,需要学生多加注意。

2. 学生对于计算兴趣不浓。小学生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各方面发展都还不成熟,不具有较强的自制力,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学生认为计算题枯燥无味,每当看到计算步骤多或者计算数字大时,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缺乏耐心和信心,因此计算就不准确。一旦有了这样的情绪,学生就极容易做错。久而久之,导致最后连一些简单的题都无法达对。

3. 受思维负迁移的影响。 思维定式是学生经过反复学习而形成的思维惯性,是导致解题错误的原因之一。思维定式对当前的学习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就小学数学的学习而言,消极作用主要表现为老方法、旧法则干扰新方法、新法则,把前面所学的知识、经验、法则进行机械套用。

4.对计算法则感知不清。进行计算时,学生首先感知数据与符号所组成的算式,但是小学生感知事物特征时往往不够精细,比较笼统,而计算题本身形式单调,不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容易忽略全面的、整体的认识。加上数学学科的逻辑性、抽象性都很强,学生对一些计算法则和运算定律往往不能及时、灵活地掌握,容易出现“张冠李戴”的错误。

(二)教师方面

1.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课堂剖析不透,导致学生产生知识性计算错误。基础知识讲解不到位,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主要包括数的概念和运算法则的应用。如果教师在这方面缺乏讲解和引导练习,学生就会理解不到位,运算口诀记忆不牢,进而出现各种各样意想不到的答案。

2.对比教学不够,导致学生产生方法性错误。只重计算结果,轻视计算过程。许多老师往往只注重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而不去追究学生计算结果的来源,不管他们是蒙的还是铺的,只要算对了,就算是掌握计算方法了。而有些教师会忽略对计算过程的讲解,认为那是无用的。其实,小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计算,他们常会想得出结果,而若是自己的结果是跟老师的结果一致,就认为自己会了,而不去认真地反思。这时,计算过程的讲解就尤为重要了。

3.教师对计算的不重视。一些教师认为现代计算器完全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计算,不需要学生拥有太强的计算能力。这显然是不科学的,计算不仅是小学数学教学最基础、重点的内容,而且可以帮助小学生开发智力,培养他们仔细认真的态度,这些对学生以后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降低学生计算错误率,有效的解决策略

(一)激发小学生的计算兴趣。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是教学的第一步。让学生乐于计算,善于计算,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其计算能力。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就必须通过连续的、大量的练习来达到目的,而学生反复做大量、单调的试题计算练习,学生容易产生厌倦情绪,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必须设计形式多样,灵活多变,既有针对性、知识性,又有趣味性的练习,利用学生“好动”、“好胜”的心理,教师可提前准备一些小比赛或小游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计算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计算习惯。培养学生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有效地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在教学计算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全面看清数字、符号、明白算理和运算顺序,并养成良好的检查习惯。通过检查发现错误,鼓励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三)学生要掌握算理和算法。要想会算、算对,学生必须明确怎样算,也就是要加强对算理和算法的理解。教师应当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理解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公式推导等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强化口算和估算的基本训练。要求学生准确、熟练掌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除法,并能脱口而出。熟能生巧,只有多加练习,才能达到“快、熟、准”的标准,才有利于小学生大脑的开发和快速计算技巧的发现,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五)进行对比教学,加強变式练习。教学计算时,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设计一些针对性练习,以便排除干扰,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对比教学和变式练习是避免学生思维定式的最佳方法。对于已经初步掌握运算法则、具备一定计算的学生来说,错题集和对比训练是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加强记忆、提高解题准确率的重要方式。所以,教师可以设计多样化的对比练习,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加以归纳总结,避免再犯,培养学生比较鉴别的能力。

(六)要有“深度”的练习 。“深度”练习并不是指增加练习的难度,而是通过精简“量”上的机械重复实现“质”上的突破。在形式上通过求“变”增“趣”,使学生乐于参与计算练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感悟、体验、内化,从而有效地形成计算技能,发展数学素养,最终达到计算练习事半功倍的效果。

(七)教师要做好示范和表率。教师的板演,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一定要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比如学习小数的加减法,就要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符合规范,清楚。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此外,提高师生对计算的重视程度。计算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以后的学习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不能因为计算简单而忽略计算练习过程,更不能因为计算的重复工作而感到厌烦。一次成功不是真正的成功,百分百的正确率才是计算真正的成功。所以师生都要提高对计算的重视程度,认真对待每一次计算。

三、结束语

总之,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事,而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坚持天天训练,才能奏效,才能练成一身硬本领。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经常督促、指导学生进行计算能力的训练和培养,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只有师生的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孔企平.《数学新课程与数学学习》高等教育出版社.

[2] 杨庆余.《小学数学课程与数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解决策略计算能力小学生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关于我国水污染治理存在问题与解决策略的分析
我是小学生
非常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