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汉语承载的历史文化》之反思

2019-09-10武倩文

新教育论坛 2019年14期
关键词:语言发展

武倩文

摘要:语言是人类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工具,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重要文化载体,自古至今,语言和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本文根据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石定果教授讲座所总结反思,从宏观到微观讲述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发展脉络简要梳理、汉语对中华文化的传承,以期对汉语的历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关键词:汉语传承;语言与文化;语言发展

一、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一)语言的功能

语言是伴随着历史的发展衍生来的,《圣经》有句古语:“太初有道”,也就是说世界上最早的东西就是说话,即语言;印度有这样一句话——呼吸是公牛、语言是母牛,在印度,牛是作为神物来存在的,把语言比作母牛,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以及神圣性,也说明了除语言之外的一切文化符号都是语言的代码,比如手势、表情等。

语言是作为人类传递信息和交流情感的工具而存在的,习总书记提倡要讲好中国故事,而故事靠的就是中国汉字来传达,所以它的功能是交际的工具。语言的第二个功能就是文化的载体,要讲中国故事,实质就是中国文化,所以语言也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存在的。

(二)文化的功能

文化对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种文明都乃是重中之重,文明要对文化心存敬意与温存,文化是人类社会全部活动及其产品,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还有人从事社会中一切活动;古人语“圣人治天下,首先用文化”,从这句话则可以说明文化与武功是相对的,文化是内敛的、凝聚的,而武功是扩张的。“话”在中国古代是一种“柔”的手段,我们平常所说的“教化”,就是使你在劲韧当中得到改变,这就是“话语”,也是一种“柔”的方式,文化的功能在整个历史长河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教化作用:

1. 推动历史

文明和野蛮是一个很重要的分水岭,18世纪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特别崇拜中国的历史文化,他向法国人介绍中国:当文明法国人的祖先还住在森林里的时候,这个民族(中国)已经有了小说,所以他强烈推崇将孔子的“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并把它写进了《人权宣言》,他把《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且搬上了喜剧舞台。

2. 提升素养

在中国历史中,曾经有一段时期盛行粗鄙,“甘当粗人”,这是很可怕的事情,而文化在提升素养上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曾经有一句俗话叫做“写在纸上的制度叫法律,不言而败的制度叫文化”,这句话是说法律是使犯罪的人不敢犯罪,而文化是使能犯罪的人不想犯罪,因为文化会让人有羞耻感、有敬畏心,会知道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所以文化也是一种底线文明。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文化的熏陶会让你产生一种内在的气质。

3. 凝聚社会

凝聚社会其实就是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认同感;韩国有一句古话:“生土不二”,即生命和土地是不可分割的。我国古人有特别浓厚的乡愁,杜牧写道:“多情是游子,少年已白头”,为什么乡愁那么浓烈,其实乡愁就是对于文化的怀念,对所生长的环境文化的一种怀念,是一种具象的景象,比如妈妈做的菜,村口的一棵树……等,这种文化情感是让我们挥之不去的。客家人非常在意维护自己的文化传统气息,同时也有自我防护的一种意识,因为客家是从中原迁居过来的,对于广东当地人来说,他们迁徙过去就是客,所以称为客家人,之所以修建鼓楼,就是为了保护文化,所以文化所产生的这种凝聚力是很强的。

4. 规范制度

所谓“公序良俗”,就是真善美、假恶丑,都有最基本的认知,“礼义廉耻”,古代称为四为,“仁义礼智信”,古代称为五常,当代的“核心价值观”都是一种文化的观念,“当仁不让”、“见义勇为”都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社会。

(三)从语言看文化

从古至今,语言和文化都是密不可分的,二者的关系也是相辅相成。

1. 从语言看伦理

语言如何反映伦理?台北有重要的四条干路——忠孝、信义、仁爱、和平,这就是中国最基本的一种社会伦理,中国的尊长观念——“尊卑有序,长幼有别”,这种伦理在汉语里体现的非常充分,比如并列结构的双音词,父子、夫妇、将士、男女、主仆、师生、官兵等,最初在母系氏族里,孩子都是跟母亲姓,比如姚、姜、姬……,直到发展到父系氏族,整个社会的习惯都颠倒过来,多数为贬义词都是男士所造,比如:妖、嫉妒、奸、娼……一切以丑化女性为主。我国亲属词系统中,里外也是分的十分清楚,比如,外公、外婆等,这些字词都体现了伦理关系。

2. 从语言看思维

汉语与西方语言发展不同的是,汉语叫做孤立語,不同于俄语的情感形式,汉语没有什么形态,少数的“着、了、过”会有,汉语主要看词序和虚词来区分现在和将来,这就叫孤立语,使用孤立语的人类一般是中性思维。汉语会尽可能的运用“达意”的方式翻译外来词,比如:维他命、俱乐部、拖拉机、声呐、克隆、可口可乐等,还有一些国家的名字,翻译的也很好,比如:美利坚、英吉利、法兰西、意大利等。

3. 从语言看政治

孔子说,“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政治语言的关系极为密切——“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是正确”,语言可能造成一个国家的分裂,比利时的两个地区有斗争,语言说的不一样,也显现除了语言和政治的关系。

4. 从语言看经济

甲骨文中有81个字是“纟[糹]”(角丝旁),说明当时的纺织业很发达,当代的很多颜色词都是带有“纟”的,比如:绿、红、紫……这些字都是从纺织业来的。

5. 从语言看风俗

一般而言,“囍”只有在结婚的时候才会用到,表示双喜,结婚的时候还要吃枣、花生、桂圆、瓜子,表示“早生贵子”。

(四)从文化看语言

文化认同,可从贺知章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中看出,即使在长安做官几十年,但是乡音没有改。

二、汉语对中华文化的传承

中华文化的特质就是持续和包容,只有中國文化生生不息传到了今天,所谓“中华文化是一首诗,西洋文化是一部剧”,讲的就是中华文化的持续性;而“中国是文化大于种族”,认同我们的文化,就是一家人,少数民族也是我们的家人。

汉语是唯一的自圆文字,也是唯一没有废止过得文字,因为汉子是靠右脑启动思考的,拼音是左脑启动思考的。文化圈说明了语言功能的强大。《四库全书》纪晓岚主持编写了十三年,共有三千五百多本,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数量庞大囊括广泛,其白话译文也将近百亿字。然而这个只是我们中国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一小部分而已。白话有白话的风采,古言有古言的韵味,中文的博大精深不需要证明,它来自于沉浸入骨髓的华夏五千年文化的熏陶。

汉语对于语音有很大的作用,汉语具有音乐性,听汉语,右脑在活跃;汉语的拼音是双拼的,其实这是汉语讲究对称的一个规律。双音节词是生活中最主要的词语,因为它朗朗上口且平衡。

三、汉语语法

1. 汉语语法

汉语是一种有很多语法的语言,语法的运用错误会导致很大的笑话,音节顺序也会使整个语意变化。

在非典时期,很多游客去台湾旅行,台湾机场工作人员很贴心,在机场安装了洗手机,成为“消毒洗手机”,很多游客不解,为什么要洗手机呢,最后工作人员才发现,原来语法错了,改成了“洗手消毒机”,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是要洗手,而不是洗手机。所以,我们在理解汉语的时候,最多的还是要理解它的内涵,要把词语的而情感、颜色等弄准确。

2. 回文

因为汉语还是根据词序来表意,所以汉语有一个和特殊的格式叫做“回文”,也就是绕着圈念,比如“可以清心也”,这句话,开会绕着念,意思都完全对,“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心也可以清”、“也可以清心”。

3. 汉语修辞

比喻的修辞手法,是我们在生活中最常运用的,比如:背井离乡,“井”就是代表着家乡;无心插柳,“柳”是比喻在哪里都可以存活;“友谊如彩绸,我们共同剪裁,缝制成一件件绚丽的衣衫;友谊如油彩,我们共同调色,描绘出一片片美妙的景色”。

4. 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会使自我语言量丧失,在碎片化时间如此发达的时代,“提笔写字”已经成为很大的问题,网络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进步,但是也极大的反映了大众对于文字越来越不重视。

综合来看,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二者相互影响,相互进步。汉语作为四大文明中的早期文字,其意义和参考价值不可估量,传递情感、传达信息,实属语言的功劳最大,在一定程度上,语言的发展也代表了时代的进步,尽管现在网络发达,但是电子产品在传达情感上一定比手写的文字要差,作为媒体人,我们要去传播文字的魅力,净化语言,传承语言,发扬语言,责无旁贷。

猜你喜欢

语言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与故事教学方式研究
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发展幼儿的口语
幼儿语言发展与故事教学方式研究
在音乐活动中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创造性的发展及教育策略探讨
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发展的影响
外来流动儿童语言发展能力培养的探索研究
例析真实材料教英语的解读与处理
把握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
促进幼儿语言健康发展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