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那年借粮

2019-09-10周恩进

老友 2019年11期
关键词:姑母板车箩筐

周恩进

我家地处偏僻山村。这个山村田多劳力少,20世纪70年代,由于生产队田地耕作粗放,干旱、洪涝、病虫等自然灾害频发,粮食连年减产,每年除了上交国家公粮、完成征购任务外,社员分得的口粮就不多了。因此,农户常有缺粮少食的时候。

1978年,我家有9口人吃饭,两个老人经常生病,很少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我的5个小孩,大的9岁,小的不满3岁,一家人全靠我和妻子挣点工分维持生活。每年队里分给我家的口粮只有2800多斤,到了农历三四月,仓里粮食就所剩无几了,一日三餐只好用红薯、蔬菜来充饥,余下不多的粮食只够小孩吃。那时候,小孩天天哭着闹着要吃饭,大人心里很难受,岳父岳母总是隔三岔五给小孩送来吃的东西,邻居见了也很同情,有的拿来粉丝,有的给我们蔬菜……父亲说:“亲戚邻舍对我们这样关心,实在是过意不去。我们总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还是借几百斤粮食回来,省得到时仓里一粒谷都没了。”借粮?问谁借呢?本村家家户户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能借的几户邻居,这些年都借遍了,现在又去向人家借,怎么好意思呢?当我看到自家仓里剩下不足200斤粮食,一家大小忍饥挨饿时,心里备受煎熬。经过认真的思考和仔细的斟酌,我决定到离家不远的叶家生产队姑父家去借粮。姑父是生产队队长,向来忠厚老实,他负责的那个队,生产搞得好,粮食年年丰收,是全大队数一数二的先进生产队。再说,我在大队小学教书家访时,多次在他家吃饭,他对人非常热情,我跟他接触得多,估计问他借几百斤稻谷是不成问题的。

做出向姑父家借粮决定的第二天,我吃过晚饭就来到他家。一进门,姑父就问:“恩进,你怎么来了?”他一边问一边叫我到厅堂里坐,随后,姑母端出一壶水酒和一大盆果子叫我吃。这时,我顾不得扭捏,开门见山地说:“姑父,今晚到你家来,主要是想问你借几百斤稻谷,因为家里粮食不够吃了,请你帮个忙,早稻收割后我就还给你,行吗?”“你要多少?”“最少借300斤,如果有,我明天早上就来拉。”“好,我有。明天早上你就带箩筐来。”姑父非常爽快地答应了,我感到格外高兴。在姑父姑母的招呼下,我们边吃边聊,直到晚上10点我才回到家里。

第二天早晨天刚蒙蒙亮,我和爱人便推着板车、带着箩筐往姑父家里走。一到他家,姑父就带我们到仓里装了满满三担谷,接着过了秤,除去箩筐,净谷足足有308斤。我想把多出的8斤稻谷退回给姑父,可他怎么都不肯。把粮装上板车后,姑母拉着我爱人的手,硬要我们在她家吃过早饭再回去。我们没有留下来就推着板车走了。当我们走到不远处,姑母提着一大包东西追上前来说:“等一下,这些红薯干你们带回去给小孩吃。”我们无法推辞,只好接了下来,继续推着板车一股劲地往家走。

改革开放后,农村土地实行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科学种田夺高产,粮食不断获得丰收。我們生产队家家户户粮食自给有余,从过去的吃不饱变成衣食无忧,有的农户每年还能卖出几千斤粮食。大家不但搞好了粮食生产,而且发展多种经营,脱贫致富奔小康,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

一晃40多年过去了,但当年缺粮的辛酸和借粮的幸运,邻居亲友互相关照、助人为乐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至今难忘。每当想起这些事情,我总会在儿孙面前谈论,教导他们不忘过去苦,珍惜今日甜,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为将来更加美好的生活发愤图强,永不止步。

猜你喜欢

姑母板车箩筐
悠悠板车情
板车
最后的快乐时光
血浓于水的亲情(中篇小说连载八)
大礼难还
因果
我的四姑母
父亲的板车
那一次,我与爱心相遇
2.皇后和子女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