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一生为报国
2019-09-10王水兰龙衍庆王宁
王水兰 龙衍庆 王宁
龙潜是从革命老区江西省永新县走出的一名共和国少将。1913年10月,他出生于永新县高溪乡九陂村,父亲名叫龙水开,是一位勤劳朴实的农民,育有三子,龙潜排行第二。在革命战争时期,为了做好掩护工作,龙潜使用了多个化名,包括龙秋年、龙友明、龙中、刘植明等。60多年的革命生涯,龙潜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出生入死,勤奋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人民军队建设,无私地奉献了毕生精力。1955年9月,他被授予少将军衔。
少年从军身经百战
1923年,龙潜年满10岁,父母希望他长大有出息,一家人节衣缩食,勉强送他上了三年私塾、一年夜校,生来聪明伶俐的龙潜非常珍惜这一机会,按时上课,认真听讲,刻苦好学,深得老师的厚爱。随着年龄的增长,龙潜的思想不断进步。1926年,在大革命的浪潮中,年仅13岁的龙潜加入了少年先锋队。1927年9月27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在向井冈山进军途中来到九陂村,在村中休整了三天。其间,龙潜主动率队积极配合红军打土豪、分田地,协助建立九陂乡工农兵政府,发展壮大农民暴动队,并担任队长。1928年6月23日,毛泽东、朱德指挥的龙源口战斗打响,龙潜率领九陂乡农民暴动队,机智勇敢地配合红军作战,然后紧随红军大队追歼逃敌,直奔永新县城。
1929年年初,湘赣两省国民党军准备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围剿”,龙潜为保卫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坚决报名参加红军,被编入红四军第三十一团,担任机炮大队传令兵。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
艰难困苦的斗争磨炼了龙潜的革命意志,他逐渐成长为一名多谋善断、军政兼优的指挥员,具有开阔的战略视野和敏锐的洞察力,能够随时找到出击的最佳机会,使敌人措手不及,创造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战绩。
1932年,在第四次反“围剿”作战中,龙潜奉命率红三十四师一〇一团急行军,赶到福建省将乐县光明镇参加保卫战。部队进入阵地后,他一面指挥战士抢修工事,一面进行作战前紧急动员,与政委逐一检查兵力部署、火力配置、工事构筑、后勤保障、作战救护等情况。战斗打响后,他在前沿阵地指挥部队与兄弟部队密切配合,协调作战,同国民党军队鏖战了3个昼夜,消灭了敌军有生力量,保卫了阵地。在这次战斗中,他身负重伤,仍然坚持指挥和参加作战,表现十分顽强。反“围剿”作战刚结束,中央军委给他颁发了三级红军奖章。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红军进行长征。1934年10月,龙潜跟随毛泽东,从江西瑞金出发,踏上漫漫长征路。1935年1月,部队到达遵义时,龙潜调任中央军委干部团特派员,在邓发和李克农的领导下,担负中央领导及中央机关的保卫工作。红军过金沙江时,龙潜和方强、陈正湘率领干部团侦察排偷渡金沙江,为主力部队过江开辟了通道。到达陕北后,他担任陕甘宁军区政治部红军工作科科长,参加了保卫、巩固和发展陕北根据地的多次作战。
1937年1月,龙潜随党中央及中央军委迁往延安,被派往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培训深造,学习经济、党史、哲学等知识。8月,他随东征军东渡黄河北上抗日,在作战中遭到敌机轰炸,又负重伤。在环境险恶的战争条件下,他意志坚强,作战勇敢。
1938年11月,龙潜受党的派遣,前往陕西西安青年训练班工作。他在青年学生中积极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和发展革命力量,机智灵活地同国民党进行斗争。在他的精心发动与组织下,300多名青年学生离开西安奔赴延安,加入抗日统一战线,壮大了抗日队伍。
1939年9月,龙潜跟随刘少奇赴华东新四军工作,任新四军第五支队政治部副主任兼军法科科长。皖南事变后,他任新四军第二师政治部锄奸部部长、淮北行政公署公安局局长。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在两淮地区的抗日和反顽斗争中,他认真贯彻执行党对敌方针政策,致力于纯洁内部、锄奸反特等工作,动员群众发展抗日武装力量,与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的斗争,为华东各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立足岗位尽职尽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全面内战,龙潜又投身于人民解放战争,先后担任苏皖边区政府公安总局局长兼淮安城防卫戍司令员、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副政委兼教导师政委。他在担任华东军区后备兵团副政委、党委书记的一年多里,完成了21万余人的训练任务,其中8万多人是青年农民,9万多人是国民党军队的俘虏,其他人员4万多人。经过改造训练,这些人被输送到前线,壮大了解放军的战斗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9年4月,龙潜调任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保卫部部长,参加了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8月,南京解放后,龙潜任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委员兼南京市公安局局长、党委书记。他从第三野战军带了3000余名干部,参加南京市和国民党总统府的接管工作。南京是国民党中央政府所在地,也是蒋介石长期经营的地方,国民党及其军队撤退前夕曾安排大批特务潜伏下来,伺机进行捣乱和破坏,社会状况极为复杂。龙潜带领干部抓紧建立组织机构,加大工作力度,团结和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坚决镇压了盘踞在南京的国内外反动派残余势力和反动帮会,组织捕获国民党特务、收缴武器、弹药及伪造人民币的印刷机等,为摧毁国民党反动派的社会组织基础、建立人民政权的新秩序、维护社会治安做了大量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龙潜先后担任南京军区防空军政委、南京军区空军副政委等职务。在担任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的8年里,龙潜作风务实严谨,勇于实践,善于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重视部队的文化艺术工作。他直接领导组织南京军区话剧团推出的《霓虹灯下的哨兵》《东进序曲》《红霞》等一批优秀剧目,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充分肯定,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文革”中,龙潜遭受残酷迫害,他的妻子、儿子、儿媳也受到牵连,但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同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了坚决的斗争。1975年,他被彻底平反;1979年4月,担任济南军区副政委,后来当选为全国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1983年7月離休后,他仍不顾年迈体弱,一如既往地关心军队建设,关心党和国家的命运前途。
送女回乡故乡情深
1953年12月20日,冬至前两天,经上级批准,龙潜携儿带女回家乡探亲祭祖,来到永新县城休息片刻后直接前往文竹。在不通公路、没有汽车的情况下,他只有步行,翻山越岭于下午4点到达阔别24年的老家。当时正在高市乡主持共青团培训班的鄱阳区团委书记段盈瑞得知龙潜回到老家,觉得机会难得,很快来到龙潜家,邀请老领导给培训班团员讲课。龙潜来不及好好休息,第二天就赶到高市乡政府给共青团员讲红军长征故事,讲自己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的亲身经历。虽然讲课时间不长,但龙潜那种言简意赅的讲课风格和平易近人的品格,给共青团员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整堂课格外精彩。
1973年,龙潜以一位革命军人对党的坚定信念,毫不犹豫地动员自己的女儿龙小玲、龙苏玲回老家九陂插队落户,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临行前,龙潜给两个女儿的礼物是一人一本《毛主席语录》,并语重心长对女儿说:“九陂是我的出生地,也是我跟随毛主席干革命的起源地,那里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你们到那里去,要放下架子向贫下中农学习。”龙小玲、龙苏玲带着父亲的期望回到九陂,不仅很快适应了农村的生活环境,而且在这个广阔的天地里,处处拜贫下中农为师,生活艰苦朴素。她们来到老家时,正赶上轰轰烈烈的冬修水利热潮,看到广大贫下中农纷纷投入水利建设之中,她俩积极要求参加劳动,公社和大队只好答应让她们走上水利工程建设工地。姐妹两人吃住在丰源,劳动在工地,挑土挖泥,无论担子有多重,总是尽力而为,手上的新茧、脚下的血泡同时而来,她俩都不以为意,很多人都劝她俩休息一下,却被她俩婉言谢绝。姐妹俩还发挥自己文化知识优势,白天参加劳动,夜晚帮助工地建设指挥部出板报搞宣传,大大调动了大家兴修水利的积极性。其间,龙潜三次跟两个女儿通电话,得知女儿参加水利建设工程后更为之感到自豪,鼓励女儿再接再厉,勇往直前。
当时,九陂老百姓仍然过着点煤油灯、烧松膏火的贫穷生活,龙小玲和龙苏玲回到南京向父亲汇报的第一件事就是家乡缺电的情景,龙潜听后,就把帮助家乡解决用電常常挂在嘴边、记在心上,多次联系当时的江西省委省政府领导,请他们关心九陂的用电问题。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后,龙潜觉得时机到了,在全国政协会议上通过政协提案形式把解决家乡用电问题提出来,得到全国政协和江西省政协的高度重视。不久,江西省政协派人到九陂调研,并帮助制订架电方案,作出预算。1978年,九陂全村11个自然村家家户户都用上了电,随之而来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也丰富多彩,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1992年12月,龙潜在江苏南京去世,享年79岁。
责编/文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