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TRIZ理论下中职物理与创新教育融合的研究

2019-09-10陈杰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TRIZ理论创新教育物理

【摘 要】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要求,创新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基于TRIZ理论的思想指导中职物理与创新教育融合,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为培养中职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主要探讨基于TRIZ理论下中职物理与创新教育的融合。

【关键词】TRIZ理论;物理;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19)34-0032-02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已经成为中等职业学校的重要任务,学科间的融合研究,已成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中职物理课程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和运用能力。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一系列战略举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研究将基于TRIZ理论的核心思想应用于中职物理与创新教育融合的教学模式,探索一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1   TRIZ理论

TRIZ理论是阿奇舒勒(G.S.Altshuler)在1946年创立的,它的含义是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它的作用是为人们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供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工具[1]。TRIZ理论中的矛盾矩阵、物质—场变换、8种演化类型、ARIZ、40个创新原理、科学效应等方法工具能帮助人们突破思维障碍,迅速发现问题本质,根据事物演变规律预知发展趋势,帮助找出问题的解决方法。经过不断发展和演变,TRIZ理论在各领域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这一创新理论如果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对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会起积极作用。

2  基于TRIZ理论下中职物理与创新教育融合的研究价值

中职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大学科核心素养,即物理观念与应用、物理思维与创新、科学实践与技能、科学态度与责任。科学思维与创新是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原动力,闪耀着人类理性和智慧的光辉,对学生有更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物理教学和创新教育都是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创造能力,它们在培养目标上保持着高度一致。在物理教学中融合创新教育的内容,两者能互为补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对物理教学不仅能起到支撑和加强的作用,还能因材施教,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两者的融合必定会起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实现共同的培养目标。TRIZ理论以系统的理论、完善的方法工具、科学的研究方法,为探索中职物理教学与创新教育融合提供了方法依据。

3  基于TRIZ理论下中职物理与创新教育融合的应用策略

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国外已取得一定的成功经验,但是目前中等职业学校还处于探索阶段。如果学科融合的教学模式能取得成功,必定会提高中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以下是笔者研究的基于TRIZ理论下中职物理与创新教育融合的一些应用策略。

3.1  用TRIZ理论培养学生的科学质疑和创新精神

如今TRIZ理论已经发展成为一套解决创新发明问题的成熟理论和方法体系,经过无数次实践的检验,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通过运用TRIZ理论整合物理和创新教育的相关内容,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科学质疑与创新精神。科学质疑与创新思维在推动科学进步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教师应在教学中自觉应用与物理有关的TRIZ创新方法,系统介绍科学思维的方法[3]。如在课堂上融入TRIZ的40个创新原理,通过对每个原理所对应的成功案例经验分析,坚定学生的科学信念,培养学生的科学质疑与创新精神。学生在学习后,科学质疑的意识明显增强,能基于事实证据大胆质疑,辩证地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2  将TRIZ理论的思想应用于思维方法教学之中

物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要能够利用正确的思维方法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TRIZ理论应用于课堂应遵循物理学科和创新教育两者的特点,思维方法教学也应按照观察实验与思维方法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TRIZ理论在培养学生思维方法上具有鲜明的特点和优势,如TRIZ理论中的矛盾解决原理,着力于澄清和强调系统中存在的矛盾,它把矛盾分为两种,即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TRIZ在解决这两者矛盾时,用独特的方法,通过对技术系统的分析,以矛盾矩阵和分离原理为工具,通过思维分析找到最佳的结合点,从而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矛盾解决过程中得到提升,自然而然地掌握了处理实际问题时需要的思维方法。

3.3  将TRIZ理论应用于实验课程教学之中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就显得很重要。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和实践,学生能产生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兴趣,积极对实验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与判断、交流评估与反思,从而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中职物理实验教学需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动手实验的机会,TRIZ中有很多有趣又创新的实验项目,教师通过整合、设计出一些创新性实验,让学生動手做一做。引导学生利用TRIZ的一些方法,如功能分析理论、标准的模型处理方法、发明问题的解决算法等来思考分析和解决实验中的问题。学生在实验、思考、分析判断、交流反思的过程中会产生兴趣,形成学习动力,从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TRIZ理论是一个不断进化、自我完善的理论,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课堂上如果教师能够把它运用到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刻掌握和理解,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赵志芳.高职院校大学物理课程中融入TRIZ理论初探[J].物理之友,2016(12).

[2]杨扬.TRIZ理论与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黑河学院学报,2012(1).

[3]胡胜男.TRIZ创新理论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物理,2011(8).

【作者简介】

陈杰(1976~),男,汉族,江苏靖江人,本科,职称:讲师,研究方向:物理教学。

猜你喜欢

TRIZ理论创新教育物理
留言板
基于TRIZ理论的高速机床导轨防护罩设计
TRIZ理论在多功能被褥创新设计中的应用
基于TRIZ理论的女大学生创业能力与精神培养研究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基于TRIZ理论对GDX2小包透明纸长边热封装置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