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探究

2019-09-10刘艳苹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情感体验高中音乐传统文化

刘艳苹

摘要: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如何将传统文化很好地融入课堂,是一项艰巨而又必要的任务,是国家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符合音乐教学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形势。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推进,传统文化在逐渐地融入高中音乐教育课堂,但课堂教育中依旧存在缺点和不足之处,需要我们音乐教师积极探索,不断修正和改进,从而全面提升高中音乐课教学质量。

关键词:高中音乐;传统文化;情感体验

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深入发展,一股国学热席卷整个文化领域,使得中国传统文化中以道德伦理价值为取向的思想,再次受到热切关注。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教学,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在教学中,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时,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要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音乐作为一种艺术种类,无论是歌曲还是器乐曲,都是通过音乐的语言而流露和反映出来。音乐与其他同类艺术相比,有许多特殊性,主要表现在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不仅用听觉,有时它还通过全身的感觉来感受音乐。本文则从传统文化如何融入到高中音乐教学中去进行探讨:

一、循序欣赏民族音乐,了解传统文化之博大

1.感受悠长历史中多姿多彩的节令时俗。高中音乐教材中有大量体现传统民俗活动的歌曲。例如歌曲《赛船》,短短几句话,形象地描绘出龙舟竞渡的端午民俗活动,是进行传统文化渗透的好材料。龙舟竞渡是一项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的民俗活动,可追溯到战国时期。通过向学生们讲述楚国大夫屈原的故事,让同学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楚文化的魅力所感染。再如《爷爷为我打月饼》,让孩子们知道了中秋节的日期和节令食品,不妨再拓展些知识,为学生讲一讲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让孩子们对中秋节的传统文化含义有进一步的理解。《新年好》《过新年》都是安排在秋学期教材的最后一课,让同学们能在寒假前夕提前感受一下春节的气息,并能在接下来的春节假期中深刻地体会到中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的幸福甜蜜。这些应景的节日歌曲为孩子们了解中国的传统民俗风情提供了非常好的素材,教师们应该利用好这些素材,并加以适当地扩展,让孩子们在音乐课堂中体会到中国传统的悠久灿烂。

2.领略辽阔大地上面貌各异的民族风情。高中音乐教材中有大量体现各地民族风情的歌曲。例如歌曲《槐花几时开》,描述了四川宜宾地区农民生活和思想感情、语言纯朴、生动,有浓郁的乡土特色,听起来格外亲切、甜美。另外,《拔根芦柴花》是流行在江苏北部的“秧田歌”,它由高音区起腔,声调高亢,起伏大,具有山野风格;《上去高山望平川》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不同风格,感受民歌“原生性”的质朴美,进而认识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猜花》展示了北方人们表达情感,……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服饰、习俗,通过高中音乐课中大量少数民族特色歌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在高中阶段了解到各个民族不同的旋律调式、节奏特点、舞蹈特色,同时也让学生对少数民族的文化差异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中国文化的丰富广博有了深刻的体会。

3.熟知丝竹管弦中丰富多变的民族器乐。高中音乐教材中还有大量涉及民族乐器的歌曲。《原始狩猎图》《梅花三弄》《江河水》《夜深沉》中介绍了民族乐器“骨笛”“编钟”“管子”“京胡”等,《火把节之夜》中有中阮独奏之声,《狮子戏球》中具有潮州弦诗乐的身影。教师可以借此引入其他民族乐器的知识,让学生对民族乐器有一个整体的印象,对中国传统民族器乐有初步的了解。中国传统乐器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了解传统乐器的过程,实际上也是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过程,也是传承中国古典文化的过程。

二、合理开展音乐活动,体会传统文化之精深

大量的音乐欣赏固然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可能多地接触音乐作品、了解作品中的传统文化之博大,但从高中生的认知心理角度考虑,适当合理地开展音乐活动,让学生亲自融入到传统文化氛围中去,能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到传统文化之鲜活与精深。

如歌曲《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在学唱时,应更深入的讲解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端午节的来历,为何在端午這一天中国人有吃粽子,同时南方要赛龙舟的习俗活动,南北习俗文化为何存在差异,等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起着重要的作用。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情操、品行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起到独特的作用,教师不仅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塑造美的形象,更应该让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深刻领会作品中传统文化的精髓,激发他们民族的自豪感。

再如《丑末寅初》,通过聆听与赏析,加深对京韵大鼓风格的体验;同时了解相关历史、艺术家等曲艺文化,感受和体验唱段中所表现出的情绪,并对我国说唱音乐产生兴趣。(播放相声《旧曲新歌》片段,)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想一想这是哪种艺术形式?这一单元,我们来深入的了解我国的说唱音乐,认真聆听一段录音,请同学们来告诉老师这是什么曲种?(播放京韵大鼓《丑末寅初》的片段),并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唱一唱《丑末寅初》的一个小片段。

三、创编教材,传承古典文化之精髓

基于以上对音乐教材中民族音乐的分析,音乐课堂在沿用国家统一的课程教材之外,可以立足于传统文化这块基石,尝试创编一套校本教材,充分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带领学生走进传统,传承古典。我们可以将现行音乐教材中与民族传统有关的音乐作品摘取出来,如前文所述,按照节令、民族、器乐三个部分依次编排。根据音乐节奏旋律的难度,选择适当的年龄段进行教学。其次,选取合适的补充曲目。对于国家教材中未选入的曲目,进行适量的增选。比如关于节令民俗的《冰糖葫芦》《卖汤圆》《扫墓歌》《五月五是端午》《月儿圆圆》《中秋拜月歌》《八月桂花遍地开》《爷爷年纪大》等等,关于少数民族风貌的《傣家娃娃数星星》《水家斗牛乐》《侗家读书郎》《祝福祖国阿妈拉》《可爱的一朵玫瑰花》《乌兰巴托的爸爸》等等。

而对于民族器乐的认知则以音乐鉴赏与特长交流为主。当前重视幼儿器樂演奏培养的家庭很多,有不少学生都利用课外时间学习器乐演奏,其中不乏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精髓的儿童民族器乐演奏曲目,葫芦丝小曲《牧童谣》《月光下的凤尾竹》,竹笛曲《茉莉花》《小河淌水》,古筝曲《渔舟唱晚》《秦桑曲》,琵琶曲《江南三月》《阳春古曲》,二胡曲《葡萄熟了》《赛马》等等,古典的民族器乐用丝竹八音传递着古典的文化底蕴,给了我们生发传统文化的天然土壤。

结束语:

总之,华夏民族流传千古的节令时俗、中国大地丰富多样的民族音乐、时空万变清音永存的民族器乐,三者构成了渗透传统文化的音乐课程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尝试创编以华夏传统文化为重心的校本教材,结合生动活泼的音乐游戏,在教学中交互切入,互相渗透,可以逐渐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让学生沉浸在古典文明的氛围中,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重任。

参考文献:

[1]黄莉;;高中音乐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的研究[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年10期

[2]王礼琴;;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堂中的功用[J];教书育人;2018年25期

[3]王锦成;;初中语文诗词教学与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6年32期

[4]包彩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J];江苏教育;2016年63期

猜你喜欢

情感体验高中音乐传统文化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