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动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19-09-10刘勇生

新教育论坛 2019年34期
关键词: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摘要:高校是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基地,高校在当今的职责要培养既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专业人才,创新、创业的“双创型”就是“引领”作用的主要表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人才培养要尽最大努力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传播知识、文化、科技,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在不断发展的科技面前,不断学习新知识,为社会创造新的成果,培养出能引领经济社会前行的“双创型”人才。

关键词:动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动画专业属于艺术学中的戏剧与影视学类,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门类。集绘画、漫画、电影、数字媒体、摄影、音乐、文学等众多艺术门类于一身的艺术表现形式。动漫在我们的生活中喜闻乐见,是绘画与技术结合的产物。目前国内的动画产业在社会上市场需求量很大,即便如此,中国动画制作的工作人员依然紧缺。由于中国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起步较晚,尚有诸多问题,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尤为突出。所以,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根据市场需求来改革,适应新时期的社会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在动画专业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在当下动画行业发展情况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动画专业“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对满足动漫产业的人才需求有着积极作用。

1.建立“双创型”动画人才培养体系

在当今大多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仍然是走的传统的老路。即大多开设动画专业的高校,依然是大一开设《设计素描》、《设计色彩》、《速写》、《构成基础》等美术专业基础课程。但是这些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脱离动画专业发展的需要,如何将这些美术基础知识与动画运动规律、动画造型特点、审美方式结合起来?在后面两年开设平面设计、三维动画、动画制作、后期特效处理等方面的课程,直到大四一年实习加毕业创作、论文等,这些知识难以让学生在毕业以后找到一份好的工作,且缺少竞争力。而实际的教学效果是,学生在校真正学习时间只有三年,期间主要是学习了基础的软件使用知识,但随着社会发展和软件更新,又很容易过时、淘汰。这中间极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这就造成了动画专業毕业生创新能力差,就业难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因为学校的动画专业与社会动漫企业之间缺少联系和沟通、来不及跟上市场发展需求,因此,大学毕业以后在公司难以生存就变得极为普遍了。目前高校动画教育急需改革的就是人才的培养体系的改革。建立以动漫制作流程为主的专业课程新体系,能让学生毕业后学有所用。从动漫的大概制作过程:策划、经费预算、脚本编写、分镜图、人物的设计机械造型的设计和背景的设计、色彩的设计及色彩的指定、构图,原画指导、着色、上色、后期特效制作、摄影及摄影效果、剪接、配音、音乐,后期合成、试映,宣传等等方面,重新审视高校动画教育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课程开设以完整的动画制作过程与动画市场需求接轨,探索出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人才教育模式,提高社会竞争力。

1.1强调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教学理念

所谓“双创型”人才培养,就是培养在动画行业领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保持对动画创作工作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具有个人特色的创新能力,具有愿意吃苦耐劳的创业型人才。要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扎实、业务能力强、道德水平高的“双创型人才,就必須制定出科学的、合理的、符合市场需求的“双创型”人才培养体系。动画专业属于“艺术+技术”结合的交叉性学科。因此高校动画人才培养要强调艺术与技术结合的教学理念。

1.2“双创型”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双创型”动画人才的基础在教育,关键是需要有一支具有“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双创型”教师要具有较高的职业理想和健全的人格特征、创新创业的教育观、完备的知识结构和职业技能、较高的教学监控能力和较强的管理艺术;能吸收动漫市场需求的最新信息,创造性地发现和提出高校动画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合理的计划、组织与教学改革活动,行之有效的实施到动画教学中,善于把教学工作和培养“双创型”人才结合在一起,提高本科院校动画教学效果:

(1)通过培养与引进二维和三维动画方向制作熟练的技术型人才,或者能把丰富的动画理论知识运到作品制作过程中的人才。

(2)定期组织在校教师培训进修,不断学习校外新技术,新思想,与社会接轨。比如中国动画协会举办的进修培训等活动;委派教师去公司、企业交流学习参与项目制作。

(3)加强与校企合作之间的联系,优化资源结构,邀请企业精英人才来学校授课讲座,传授企业工作经验和新技术。

(4)邀请国内名校的知名教授或者老一辈的动画创作家开展讲座,尤其是对中国本土文化精髓和思想有深厚研究的老一辈艺术家,发扬本土特色,结合中国文化知识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

(5)教师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将课堂扩展到校外,从中汲取营养。

1.3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利用资源,积极推行“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制定符合“艺术+技术”结合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加以实,增强校企合作的力度。首先要解决美术基础与动画专业等课程之间的穿插及衔接关系,加强动画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积极改进和努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将学习课程、社会实践、毕业创作等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鼓励学生多参与动画项目制作,在运用现有知识结构的情况下大胆创新,对于有创业能力和想法的学生,学校应该整合资源尽可能的提供相应的帮助。

2.重视实践教育,建立校企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实践教育是应用型本科高校不可或缺的一个教学环节。以参与项目制作过程为基本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为目标,运用课堂互动,教师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方法,是理论结合实践,指导实践,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并指导实践工作的最好方法。所以,强化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性教育,是培养学生“双创型”能力的重要环节。扩宽校企合作范围,参与项目制作在探索优质教学的实践中,合理借鉴企业公司的成功经验,摸索出一套适用于高校动画人才培养之道。在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和企业可利用资源整合规划,培养出符合新时代现阶段经济社会所急需的且利于就业的创新性动画人才,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中国动画发展的大方向。争取通过高校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为高校动画专业在教育培养“双创型”人才过程中提供一套合理科学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玉梅.东部产业转移与我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大家.2011年07期

[2]杨成伟.关于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探讨[J].教言教学论坛,2010年35期

[3]郭道荣.动画人才培养初探[J].中国经贸导刊.2010(13):94

[4]樊详楠.论动画专业优质教学—浅谈关于动画专业的教学思考[J].文学与艺术.2011(3)

作者简介:刘勇生,汉族,籍贯:湖南永州,工作单位:北海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油画。

猜你喜欢

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当前我国高校动画专业课程设计及教育现状的思考
浅谈数字时代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
高校动画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构想
动画专业教学现状分析与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