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公平升级换代:更加关注结果公平与教育质量

2019-09-10褚宏启

中小学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公平素质素养

褚宏启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组成部分,也是其他社会公平的基石,是实现其他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教育领域的公平应优先于其他领域的公平而得到发展。也就是说,教育公平要优先。而在教育公平中,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要优先。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平不仅影响其后学段的教育公平,也影响学生进入社会后的社会公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义务教育发展迅速,推进教育公平成就显著,成为国际社会的典范,“有学上”的问题已经解决。但是,“上好学”的问题依然严峻。

过去,我国开展了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督导验收,重点关注办学条件、教育经费、师资队伍方面的均衡;从2019年起,开始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督导验收,这意味着,我国义务教育开始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这是新时代提出的要求与挑战,21世纪的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我国的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与崛起后所面临的激烈国际竞争,以及进入新时代后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于“上好学”的渴求等等,都要求教育公平“升级换代”。低水平的、“瓜菜代”的教育公平不能应对时代挑战。实际上,教育公平与教育质量是内在的联系在一起的,离开教育质量谈教育公平没有实质意义。教育公平问题的本质是质量差距问题,推进教育公平,就是要缩小区域间、城乡间、校际的“教育质量差距”。

教育公平升级换代、追求有质量的教育公平,要求更加关注教育结果公平。教育公平的目标是为了打破阶层固化、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向上社会流动,为实现这个目标,只强调投入公平和过程公平是不够的,必须同時强调结果导向的教育公平,甚至后者更为重要。

深刻、准确地理解教育结果公平,必须明确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什么是教育结果?我们需要从教育对于人的社会地位获得的视角,重新界定教育结果的内涵与外延。教育有两个结果:(1)直接结果,即教育所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2)间接结果,学生素质对于学生未来社会地位的影响。有个问题至关重要:什么样的直接结果会使间接结果最大化?即什么样的学生素质最能促进学生的地位获得与向上流动?

过去甚至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尤其是某些区域的中学教育,过于追求中高考的考分,学生的发展是片面的,是缺乏后劲的,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未来的社会地位提升吗?未必。从促进向上社会流动的角度看,我们要更为关注有利于学生未来社会地位提升的素质,而不只是或者主要是“会考试”的素质。也就是说,应该根据教育的“间接结果”倒推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的“直接结果”即学生素质。

根据社会学理论,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是由其收入、权力、声望所构成。把学生培养成“考试机器”,并不利于学生漫长的一生中社会地位的持续提升。只有考出高分的能力,没有很强的综合素质,很难应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人生历程。教育和教育公平要为人的一生的持续发展与地位提升做准备,而不是只为中高考这一时做准备。有质量的教育公平意味着教育要充分开发人的潜能、发展人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最后让人过上美好生活。这种教育公平,才是真正以人为本、以人民为中心的。

第二,教育结果“公平”就是教育结果“平等”吗?不是。对教育结果公平最大的误解,就是要求教育结果一样,让学生都考出同样的分数,都达到同样的发展水平。平等意味着数量上的均等与“一样”,但并不对这种差别是否“合理”进行价值判断。而公平的本质是合理性,有时候平等是公平的,有时候不平等才是公平的。教育结果公平不是指结果一样,即便起点平等过程平等,因为学生的能力和努力程度不同,最后的结果即学生素质的发展水平肯定也是不平等不一样的。2018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研究所发布的《教育公平测量手册》明确指出,“从来没有任何社会能让每一个人的学习结果完全一样”。例如:同样的起点与过程,因为能力与努力程度的不一样,有的学生考上了北大清华,有的没考上,他们的教育结果是不一样、不平等的,但却是公平的。

第三,教育结果肯定是不同的,但是如果差异很大,就公平吗?答案是否定的。差异很大本身就说明公平度不高,需要政策的有力干预。教育结果公平不等于结果一样,但是可以指“让所有学生在发展水平上都达到基本标准”,达到这个标准就意味着将来在就业、晋升等方面能把握机会。高质量的教育结果公平意味着“提高基准,缩小差距”。

第四,即便教育结果差异不大,如果都是低水平的,就公平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国外有研究从统计学的视角论述教育结果公平,认为教育结果公平意味着“(1)提高学生发展水平的‘平均值’;(2)减少学生发展水平的‘方差’或者‘差异’;(3)消除学生发展与他们的社会背景的‘相关性’”“在此意义上,减少教育不平等与提升教育质量是内在的连为一体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必须“大幅提升最低素养基准”,否则,未来在劳动力市场、社会生活等方面的“最低限度的机会均等根本无法保证”“尽管学生发展水平的差异依然存在,但是学校必须达到这个最低标准”。(Hutmacher, W., Cochrane, D. & Bottani, N. (Eds.). (2001). In Pursuit of Equity in Education: Using International Indicators to Compare Equity Policies. Dordrecht, Boston, London: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4.)

水涨船高,提高教育质量,追求结果公平,要求提升教育基准。这个基准不能只有考试分数。现在是21世纪,要求我国教育积极应对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挑战,顺应世界范围内的核心素养潮流,培育学生的21世纪核心素养如创新创业能力、批判性思维、社会与公民素养、交流与合作能力(也包括跨文化、跨国界交流与合作)、自我发展与自我管理能力、信息素养等。只有具备了这些核心素养,个体才能具有足够的灵活性、适应性、竞争力,才能更好应对21世纪的挑战,才能更好地在社会上打拼,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地位。

总之,在考虑教育结果公平问题时,我们既要想中考高考这一时,更想学生未来的工作和生活这一世,要给予学生比分数更重要的、时代所需要的素养。这就需要我们摈弃传统的教育质量观,不以分数论英雄,不把教育质量简单等同于分数。

(编辑?孙金鑫)

猜你喜欢

公平素质素养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愿你金榜题名,更愿你被公平对待
笨柴兄弟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必须公平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