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育人理念下的小学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①
2019-09-10曹忠
曹忠
作为中小学的一门重要课程,体育学科如何更好地实现学科育人、立德树人呢?笔者认为,中小学体育要以全面育人作为使命担当,树立大教育观、大体育观,尤其要克服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割裂的弊端,通过跨学科协同,提高体育课程全面育人的效益,为学生走向社会、享受健康充实的人生打好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在全面育人理念的指引下,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盛泽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积极探索体育跨学科协同教学模式,在体育与其他课程的协同中发掘体育全面育人的价值和功能,发挥体育全面育人的特殊作用,取得了一定成效。
我们首先从转变观念入手,深刻认识体育学科开展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1. 跨学科协同可以消除体育与其他课程割裂的弊端
重视并加强中小学体育教育,已經成为人们的共识和行动。但是体育课程的学科中心倾向还十分严重,过于重视技能目标,阻断了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乃至社会生活的联系。体育教育的核心价值不是竞技比赛,也不是娱乐,而是育人。体育与育人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小学体育课程必须走综合化、统整化之路,与德育、智育、美育诸方面协同起来,实现其全面育人的使命担当。
2. 跨学科协同顺应了体育课程的综合性特征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体育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并指出四个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这充分说明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综合性。体育学科独有的以身体练习为手段的课堂教学,可以与语文、数学、艺术、劳动等多学科知识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过程。体育课程这一综合性的特征决定了该课程可以走课程内部以及课程外部的协同整合之路。
3. 课程之间的关联为体育课程跨学科协同教学创造了条件
一方面,在其他的学科中有大量的以体育为主题的文章和包括体育元素的题目;另一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其他学科的元素比比皆是,如数学元素、语文元素、音乐元素、美术元素等。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需要对该现象加以分析,并尝试将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交叉渗透点进行整合,实现跨学科的协同。
体育与其他课程跨学科的协同不能简单地“做加法”,而应该“做乘法”。我们把体育与其他课程的协同目标定位于“小立课程,大作功夫”,充分发掘和发挥体育跨学科协同全面育人的价值和功能。
1. 在跨学科协同中立德
我们挖掘体育的德育元素,与学校德育协同。首先,在“赛”中育德。体育比赛的结局无非就是赢与输,但赢与输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让学生在比赛中养成规则意识:“如何在规则的约束下去赢,如何体面并且有尊严地输?”其次,用“星”育德。体育明星以自己独特的能力与人格魅力为国家争得荣誉。学生都喜欢追星,于是我们通过“把自己圈里的名人”推荐给学生,让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植根于学生心中。再次,以“红色”育德。我们把长征战斗故事、抗洪抢险、抗震救灾等语文和历史课程的内容,整合到长跑、障碍跑、投掷、跳跃等教学中,教育学生不畏艰险、勇于拼搏、团结协作、自强不息。
2. 在跨学科协同中启智
体育与智育互相联系,身体素质的提高,会改善学生智力活动的条件,对学生学业成绩产生影响。体育课程与小学语文、数学等课程在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相互之间有交叉,教学资源可以互相利用。例如:儿歌是小学语文低段教学的重要内容,而低段体育教学中的很多内容可以转化为儿歌。为此,我们师生一起编儿歌,如前滚翻动作:“低头抱膝团紧身,变成一只小皮球,两脚一蹬向前滚,立稳站起我完成”;弹跳力训练:“我蹲下,手抱膝,你来拍,我来跳,原地拍,原地跳,前后拍,前后跳,左右拍,左右跳。”这样就打通了体育与语文学科,使教学资源发挥了最大的协同效应。
3. 在跨学科协同中辅美
体育教学中,学生在强健体魄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体育特殊的美,如形态美、运动美、精神美等,从而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培养学生对体育美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体育与美育可以有机地协同起来,发挥它们之间功能交叉的教育作用。体育与艺术的跨学科协同往往是综合性的,啦啦操就是我们实践的一个项目。我们把啦啦操作为体育与艺术课程协同的重点,组建班级、校级啦啦操队。孩子们在动感的音乐下,配以服装、口号板、旗帜、彩球等道具,以跑、跳、托、举等组合进行训练和展示,既发扬了团队精神又展现了艺术美。
4. 在跨学科协同中育心
体育是培养学生抗挫能力的最好课堂。通常,在田径比赛中,除冠军以外,其他人都是“失败者”;在球类对抗比赛中,总有一队是“失败者”。因此,我们引导学生在竞赛中体验失败,学会正确看待失败,从而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在体育运动中,人们还需要克服疲劳、寒暑对身体的侵袭,要战胜胆怯和退缩心理。因此,我们把体育作为学生意志品质的磨炼过程。我们还发掘体育运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作用,引导学生构建和谐的同学关系,与同伴一起平等、友好、和谐地练习和比赛,从而培养学生宽容、热情、友爱、合群的良好品质。
体育跨学科协同,需要从教学内容入手,通过梳理体育与其他课程在教学内容上的重合、交叉部分,寻找到协同的内容元素作为联结点,实现全面育人。在实践中,我们主要采取以下三种策略。
1. 有机渗透策略
我们将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知识渗透到体育教学中,也将体育知识渗透到语文、数学等各门学科中,化整为零地实施教学,形成有机渗透策略。例如:小学高年段体育有弯道跑教学,教师一般只是提醒学生通过弯道时身体向内倾斜,跑速越快时身体向内倾斜的幅度要越大。由于小学没有物理教学,很多学生不明白这样做的道理。于是,我们采用有机渗透的教学方式,结合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渗透中学物理知识,让学生初步理解物理中的“向心力”“离心力”概念,了解“人在弯道跑时存在离心力,离心力只有被人体倾斜产生的向心力抵消,弯道跑才能顺畅。”学生知道这个道理后就能认真体会身体在弯道跑时的状态,提高弯道跑的教学质量。
2. 任务驱动策略
跨学科协同教学具有很强的情境性,学生是基于一定情境去达成某一学习任务的,因此任务设计和驱动是开展跨学科协同教学的关键。我们以体育为中心,同时考虑不同学科的目标要求、学生发展的真实需要,以及现有的教育资源等进行统筹,设计出系列探究性任务,以此来驱动学生的学习活动。
长跑项目一直是学校体育教学不好开展的项目,枯燥、無趣加之学生体质原因,家长、领导、体育教师都不愿进行长跑教学。如此恶性循环,学生体质更是日趋下降。科技与体育协同的“定向越野”项目则把“野外”搬进校园,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例如:体育教师把“定向越野”的目标设定为寻找10位具有影响力的科技人物的出生地,课前在校园里设置好10位人物出生地分布点。课堂上,教师对每组学生提出不同的寻找次序,最快最好地完成寻找任务的小组胜出。这样,枯燥无趣的长跑变得有趣起来,学生依靠地图在校园里积极奔跑寻找目标,不知不觉中跑了上千米,既锻炼了体能又增强了对这些人物的了解。科技体育的任务还可以是濒危动物、历史事件、文化遗迹等的寻访。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以若干个学习活动小组开展学习,使得看似“单一”的体育课堂教学变成了融体育与思政、语文、历史、地理等多学科的跨学科知识教学,真正把全面育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3. 主题统整策略
我们从体育课程教学目标出发,确定主题,然后把其他课程的相关学习内容整合进来,形成主题统整式学习单元。这种协同的关键是探索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主题,一般是由体育教师基于学科内容提出课程主题,其他学科教师协同参与课程设计和实施。
以五年级“跑与游戏”单元为例:该单元六课时,包括蹲踞式起跑,游戏“蚂蚁搬家”;50米快速跑,游戏“叫号接球”;弯道跑,游戏“十字接力”;50米×8往返跑,游戏“钻山洞”;12分钟定时跑,游戏“穿山引水”;400米耐久跑考核,游戏“打活动目标”。体育教师在该单元教学中围绕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确立全面育人的多学科协同内容,组成跨学科的“长征”教学主题,协同语文、地理、历史、美术等学科教师参与设计“长征启程、强渡乌江、翻越六盘山、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会宁会师”六课时教学计划。“长征”单元主题教学不仅完成了“跑与游戏”单元的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相关运动的技术方法,提高技能水平,发展身体素质,体验群体学习的乐趣,学会尊重与关爱弱小同伴,养成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而且扩展了主题统整的广度与深度,实现了传播红色基因、传承历史文化的任务。
(编辑?崔若峰)
注释:
①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自筹课题“在组块教学理念下小学体育课堂协同教学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T-b/2013/027)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