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与小学语文教学对比浅谈
2019-09-10李燕
李燕
摘要:近年来,汉语热在全球持续升温,对外汉语教师源源不断地走向世界各个角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每年向海外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输送大批的公派教师和汉语教师志愿者。这些志愿者多数来自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他们在完成海外教学任务后,由于国内对外汉语教学岗位各方面的限制,有相当一部分人选择了转型中小学语文教师。同时,也有大批的中小学语文教师涌进了对外汉语教学的大潮中。笔者在本文中将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初级教学的相近性和不同,以便转型教师更好地了解两种教学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对外汉语初级阶段;共性;差异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主导者,教师有目的地引导学生有规律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无论是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还是小学语文,都是学生通过学习,在教师遵循一定的教学原则,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教学内容在教学环境下实现的课堂教学活动。而由于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和小学语文两种教学活动,前者面对的多是没有汉语基础的中文学习者,后者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小学生,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教材不同等,使得这两类教师在备课和授课过程中都会存在一些差异。
一、小学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初级阶段教学的共性
1.教师职业特点存在共性
首先,不管是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还是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学对象都是学生,每节课都有不同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的备课和上课过程都是动态的、向前发展,呈螺旋式上升的态势。在这两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课堂中不仅是学生学习上的引导者,也是人生路上的指引者。在日常教学工作中,两类教师面对的都是发展中的学生,承担的是具有教育性的教学任务。尽管两种教学活动教师面对的对象不同、教学内容不同、课堂环境不同,但是作为“教师”这一职业应该具备一定的专业性和示范性应该是相同的。
其次,教师的在这两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应具有榜样性和专业性。不论是在在初级对外汉语阶段还是小学语文阶段,教师面对的都是刚刚进行系统性学习汉语的学生,因此教师在这两种课堂教学中都必须更加具有榜样性和是专业性,这不仅仅体现在教师需要教授正确的汉语基础知识,教授学生书写规范的汉字,说发音标准的普通话,还要求教师在课堂中的一言一行、谈吐表达等在课堂中要得体规范。教育者,传道授业,为人师表,在各个方面都需要为学生起模范带头作用,用高标准严要求对待自己。
再次,在教师应当具备的知识素质方面要求存在共性。无论是《国际汉语教师标准》中对对外汉语教师的知识素质要求,还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对小学语文教师素质要求,都需要这两类教师能够牢固地掌握汉语的基本知识与教学技能,包括对汉语的语音、词汇、语法、汉字的基本知识及其相关的听力、口语表达、阅读、书写等方面的教学技能。
2.学科性质存在共性
首先,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和小学语文教学都有工具性这一学科性质。语文教育是一门人文性和应用性的学科,叶圣陶先生认为口头语言可以称之为语,书面语言则是文,将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我们所说的语文。语文不仅是人类交际的语言工具,更是人类思维的有效工具。小学语文教学以汉语基础知识作为教学主要内容,可见其工具性的学科性质。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任务是教授学习者汉语,使其能够将汉语作为一种新的语言交际工具。学生通过语言结构、语言功能与相关文化知识的学习和听说读写技能训练,逐步掌握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所谓运用汉语进行交际就是指一个人的言语能力,在语言规则的约束下,能够就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话题、不同的交谈对象合理地运用言语的能力。
其次,从学科的理论基础来看,刘珣在《对外汉语教学引论》阐述了对外汉语教育的学科性质和学科特点,指出对外汉语教学是一种第二语言教学,并且首先是语言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作为一门综合交叉学科,受到了多种学科的启示和影响。其中,语言学、教育学、心理学和文化学已经成为对外汉语教学最直接、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而小学语文教学理论基础中语言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也必不可少。
二、小学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初级教学的差异
1.教学对象有差异
首先,课堂主体方面看,小学语文课堂的主体是6-12岁小学生,他们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和学龄期,生理和心理都不够成熟,特别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其自律性和注意力不高,对自己的课堂行为并不能很好管理,在自我认识方面也没有形成系统的模式。因此小学语文课堂课时一般在35- 45 分钟,而对于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课堂,主体为跨国界、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学生,且相当一部分是成人学生,相比小学生,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和认知都有一定的控制力,因此对外汉语课堂的课时一般分为两节课 90 分钟。这些心理和生理方面的差异,最终导致小学生和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的学生在上课和学习中他们的接受能力不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弱,留学生的接受能力相对强。
其次,学生的文化背景存在差异。对外汉语的学生是来自很多不同国家,甚至来着不同的大洲,有着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于中国的文化背景,学生个体已经形成了固定的礼仪和思维模式,他们的课堂呈现多元化,教师必须对学生的文化背景有一定的了解,文化差异使教师在对外汉语课堂教学中对教材中的中国民族文化词汇和语言点进行必要的解释。在对外汉语堂教学中,教师要学生学习汉语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尝试让学生接受或了解中国的文化,减少他们在交际过程中的文化壁垒。而小学生从小生活在汉语的环境下,他们大部分都来自同一个地区,学习内容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的经典文章,故他们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存在文化障碍,只可能存在个体对语言和语法上的理解障碍。小学语文教育,小学生对于已经掌握了具有明显中国特色和文化的词汇,他们对于中国文化的認识不仅仅局限于对“认识、了解”层面,更要学会表达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理解。
2.教材有差异
对外汉语教材运用比较多的是《成功之路》、《体验汉语》、《博雅汉语》、《发展汉语》等。小学语文的教材目前有 14 套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运用于各大学校,其中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运用比较广泛。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的学生,他们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学习规范汉语,他们只有在规范学习的基础之上才能进行其他的汉语积累。因此教材就是初级阶段的对外汉语学习者学习汉语最有效便捷的教学资源。以《成功之路》(初级)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比较来看,两种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存在很大的差异。人教版语文教材“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现实,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更注重“全面”,注重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和语文能力的提高,而“创新是《成功之路》的重要研制理念,全套教材的每篇每册独有创新之处。”在编排原则上,人教版小学语文课本“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要重视开发高质量的新课文。”《成功之路》(初级)遵循了杨寄洲(2005)提出了五条教材编写原则:实用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趣味性原则、时效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再从课文内容来看,人教版小学语文的课文内容大多是记叙文和散文,故事性和趣味性比较强;另外小学语文教材中还有少量的古诗和现代诗歌,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极其文化内涵和教育意义。《成功之路》(初级)课文设置更具有实用性和交际性,课文的欣赏性并不明显。课文内容多数是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对话和文章。
3.教师教学方法有差异
小学语文课堂是教授母语,以培训学生的 逻辑思维为主,在国内有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可供参考。小学语文课是锻炼学生分析课文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朗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如今语文课堂上流行有“讨论法”,即以学生讨论为主的教学方法。还有掌握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研究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让学生自主研究课文文本,构建新知识。而对外汉语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并把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授的,所以在教学方法上就必不可少地要借鉴国内外的各种流派的外语教学法。目前比较流行的初级阶段对外汉语教学的方法是 “听说领先,精讲多练”。“演绎法”、“归纳法”、“情景教学法”等也常常被用于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中。另外,对外汉语教师在课堂中还需要遵循跨文化交际原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特定情境的汉语的语义,帮助学生找到中国与别国的文化的共同点,增强对中国优质特色文化的认同感。
4.教学环境存在差异
刘珣(2000)指出不论是第一语言或第二语言的获得,都与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吕必松(1990)提出“课堂教学是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目的语的主要场所”。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语言力求活泼生动有趣,充满语言魅力,能感染学生,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并且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由简洁高效的语言转化为知识性较强的语言。而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中教师语言会考虑学生汉语水平的限制,教师语言速度缓慢、发音力求到位,咬字清楚,力求学生能够听懂。从课堂氛围来看,小学生在课堂上更为活跃,和老师的配合度教高,而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的学生由于学生没有汉语基础,会在学习之初有些畏难心理,和老师的配合度相对较低,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语知识之后,课堂氛围才会渐渐活跃。
在“汉语热”全球持续升温的形势下,对外汉语教师的缺口依然很大。同时,在完成国家汉办派遣任务的归国志愿者们也有相当一部分有转型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意愿。本文简要浅显地对比了小学语文教学和对外汉语初级教学的异同点,笔者希望能够为从事这两类教学的教师们提供一定的教学参考和启发,能够在转型后有选择地加以创新,无惧挑战,从容应对。
参考文献:
[1]刘珣.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0
[2]秦训刚,晏渝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潘玉华.国际比较视野下的汉语教师标准与素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
[4]吕必松.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国家汉办编印.1990.
[5]吕必松.在对外汉语教学定性定位定量问题座谈会上的发言.世界汉语教学,1995.2
[6]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国际汉语教师标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7.
[7]王建修.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差别[J].考试周刊(54
[8]何柳.初级阶段对外汉语课堂教学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
[9]石伟肖.小学语文教师转型为面向初级阶段教学的对外汉语教师可行性分析[D].西安外国语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