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证融通”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2019-09-10徐春桥
摘要:当今社会,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对于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基于“双证融通”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对于人才培养有着越来越重大的意义,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以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双证融通”为视角,就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展开探究。通过对“双证融通”相关内容的概述,详细介绍了基于“双证融通”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希望能够借助以下研究来为促进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效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从而为我国人才市场输出更多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双证融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专业课程
一、“双证融通”的概述
“双证融通”指的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相互衔接沟通,实际上所反映出的是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机结合。隨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学历教育成为一项包含了通识教育、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等内容的系统化教育工程。当前,学术界对于“双证融通”的含义理解并未实现完全的统一,不同的专业人士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样化的解读。有些专业人士认为,“双证融通”其实重点在于关注双证在获得过程中,相关课程的建设,通过课程这个载体,推动职业资格证书转向学历证书的融通,把重点放在了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过程当中。在实现“双证融通”这一过程当中,双证是最终要实现的目标,而融通则是实现目标的有效手段,只有把这两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打破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之间的界限,让双证实现衔接与融合。而作为“双证融通”实现的载体,课程体系的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来说,“双证融通”既能够在毕业之后,获得证明其在校期间学习成果的证书,又能够获取证明其具备某项专业技能的证书,对于提升其在人才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基于“双证融通”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
“双证融通”素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结果,反映出的不仅仅是教育创新改革的良好愿景,更是市场对专业综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措施,其实施过程必然充满坎坷,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断整合现有教学资源,为“双证融通”的实施奠定良好的课程基础。具体来讲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转变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观念
“双证融通”是一种具有创新性的教育新模式,为了能够构建更为符合这种新型模式教育的课程体系,教育工作者应当及时转变教育观念,从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角度出发,意识到社会发展对全面型人才的需求,从而顺应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具体来说,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当今“双证融通”的教育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立足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技能的角度,让课程体系的构建更为符合人才培养的要求。除了专业能力的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还应当注重学生人生观、职业观等思想道德观念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学生培养为全面型人才。
(二)开发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相关教材
教材的开发也是课程体系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育工作者在教材开发过程中,应当把职业标准融入其中,将其在教材内容设计中体现出来。教材的设计应当将学生未来的就业为导向,将提升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根本,将市场需求作为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另外,在教材的开发中,还应当体现出学历教育的理论知识结构和职业资格证书中的职业标准。在具体的教材开发工作中,教育工作者应该深入研究学前教育对于专业发展方面的需求,结合当今社会就业的实际情况,聘请教育专家、富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参与到其中,制定更为详细、合理、科学的职业资格标准,对学生的要求要更加的严格,指引学生实现学习观念的转变。同时,教育工作者还应当把教与学这两个核心更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融合更为先进的科学技术、理论知识,使其更为符合现代化的需求。学前教育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教材的开发不仅仅是院校的责任,学前教育机构也应当积极地参与其中。
(三)创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方法
“双证融通”对于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具备创新性的教学手段,才能够适应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工作。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不仅仅是其具备相应的学历,更重要的是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因此,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全面型人才的基本前提。学前教育其中一大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综合型,并且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的要求也较为严格,学前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此。在学前教育的具体教学实践当中,教育工作者应当以双证教材为出发点,融入多元化的元素,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拓宽思维,从而为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奠定基础。另外,在如今这个信息社会,要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就必须要合理地运用网络等先进的信息技术,以先进的设备和教学工具,指导学生形成创新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前教育能够达到更好的效果。
(四)完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评价
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之下,无论是院校,还是教师和学生,都将考试分数作为主要的教学评价依据,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于看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略了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片面的教学评价方式,不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而“双证融通”前提下的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育,对于教学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工作者应当完善教学评价体系,以当今人才市场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为出发点,重新制定合理的评价标准,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取标准融入其中,使教学评价更为真实地反应学生的能力。
小结:
总之,通过上述研究,我们对于“双证融通”的内涵、特点以及主要内容等都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也看到了学前教育专业实施“双证融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需要始终坚定教学创新改革的决心不动摇,在国家教育教学部门的带领下,加大对于“双证融通”的研究力度,结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特点以及人才培育目标要求,对目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更进一步的优化调整,以此来为“双证融通”教学模式的实施奠定良好的课程基础,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学创新改革工作的深入实施。
参考文献:
1]吴忠湘.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素养》“双证融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浅析[J].才智,2019(02):35.
[2]李洪芹,邓广峰.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双证融通”课程体系的构建[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9):126+128.
作者简介:徐春桥(1975.03—),男,汉族,籍贯:四川射洪,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