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临床药学角度探究儿科阿奇霉素的用药不良反应
2019-09-10陈孝虹罗才历
陈孝虹 罗才历
[摘要]目的:从临床药学角度分析儿科阿奇霉素用药不良反应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给予非阿奇霉素治疗,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儿科病人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差异明显。结论:临床儿科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频率较高,十分容易引发药物不良反应,对于患儿的身体康复产生影响,临床药师应全面认识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并根据患儿的临床情况,分析是否需要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并对其进行藥学监护。
[关键词]临床药学:儿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
[中国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14-002-01
阿奇霉素属于第二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中具有代表性的药物,在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频率较高。阿奇霉素最近几年以来,在临床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认可,尤其是在儿科治疗中具有极大的治疗优势。但小儿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其身体抵抗力较差,医护人员用药不合理时,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会增加,最终会影响患儿疾病恢复,因此,本文主要从临床药学角度分析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以及药学监护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儿科进行治疗的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有阿奇霉素的用药指征,同时排除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肝肾肺功能严重障碍、具有传染病或精神异常的患儿。将100例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男性病人29例,女性病人21例,最小年龄3岁,最大年龄8岁,平均5.4±1.8岁,其中肺炎病人11例,鼻窦炎病人10例,急性咽炎病人14例,急性扁桃体炎病人15例,病程时间最短3天,最长5天,平均3.6±0.8天。对照组男性病人26例,女性病人24例,最小年龄2岁,最大年龄8岁,平均5.2±1.9岁,其中肺炎病人10例,鼻窦炎病人10例,急性咽炎病人15例,急性扁桃体炎病人15例,病程时间最短3天,最长5天,平均3.5±0.7天;2组患儿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具体给药方式:以患者体质量为基础确定药物剂量。口服或静脉给药,总剂量为30mg/kg,不超过1500mg,连续3-5天给药,每日给药1次。对照组给予非阿奇霉素药物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7d。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病人产生药物不良反应情况,主要包括恶心、过敏性皮疹、及肠胃不适等。
1.4统计学处理
将研究结果计算出的具体数据利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加以数据处理。在对数据开展处理过程中,t值代表检验计量资料,卡方代表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数据差异利用P值表示,将其作为判断标准:如果所得P值低于0.05,那么表明计算出的各项数据存在统计学差异;如果所得P值高于0.05,那么表明计算出的各项数据不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组儿科病人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差异明显(P<0.05),见表1.
3讨论
儿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药学监护对策:根据儿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现状,利用不断提高对儿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的药学监护力度,可以良好控制不良反应出现风险,对于儿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监护机制加以优化,严格遵照药品管理规定制定,充分落实儿科阿奇霉素不良反应监督工作;临床医师需要充分落实各项医疗查房任务,掌握病人用药情况,指导其严格遵照相关要求用药,倘若病人应用阿奇霉素之后反应比较大,需要提高药学监护力度,确保药物科学使用;不断提高临床儿科医疗人员素质,按时开展合理用药培训和讲座,使医护工作人员掌握疾病发生机制,阿奇霉素使用原则等,从而缓解药物对于病人产生的不良反应,促进病人身体健康情况。根据本文的研究可见,我们医院在过去一年之内所接诊的儿科病人资料100例施行分析,所选100例儿科病人采取数字法加以分组,给予对照组儿科病人常规治疗措施,给予研究组儿科病人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比两组儿科病人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表明,两组儿科病人不良反应出现情况对比差异明显。
综上所述,临床儿科中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几率非常高,引发药物不良反应风险随之升高,严重影响到儿科病人的身体康复,临床中需要根据儿科病人的具体需求,判断是否需要接受阿奇霉素进行治疗,从而保障临床用药治疗效果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