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铸大运河文化带的“江苏名片”

2019-09-10李洁

群众 2019年24期
关键词:大运河运河航运

李洁

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790公里,沟通长江、淮河和古黄河,串联诸多湖泊,在中国大运河全域中区域地位举足轻重。作为列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江苏的运河文化遗产品位价值最高,运河文化传承利用的基础最好;大运河江苏段跨越中运河、淮扬运河、江南运河三个重要的文化区段,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大运河江苏段哺育了大批历史名人,展示出紧密的人河关系;大运河江苏段是京杭大运河通航条件最好的区段,发挥着千年运河的核心功能,创造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通达互融的大运河开放包容的基因造就了运河城市今天的富足。江苏要在发挥这些优势的同时,汇聚各方资源,整合多方力量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努力做全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江苏示范和样板。

妥善保护丰富历史遗存,呈现运河文化传统风貌

作为古代京杭运河漕运管理核心和重要的漕粮、纺织品产区,苏南、苏中、苏北分布着大量的文化历史遗存,这些丰富多样的历史遗存需要配备先进的保护理念与手段。在对大运河各类文物和历史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赋值、文化与运河关系赋值的基础上对各类文化资源进行甄选分类,确定功能分区。在对管控保护区、主题展示区、传统利用区、文旅融合区的建筑古迹修复与历史街区改造时,应尽量原址原貌修复,按照保持原真性的原则,呈现大运河沿岸文化遗产本来样貌。对于运河沿岸古迹,遵照《威尼斯宪章》中“原物归位法”,尽量使用原来的建筑材料按照古迹最初的形态重新建造,谨慎选择建材,在古迹修复中需要建筑学、工程结构学、考古学、历史学、生物学、气象学的多学科密切配合,在不破坏干扰原结构的情况下,修复损坏构件和恢复原状,创新保护修复技术。对于运河历史街区建设要保持慎重态度,尊重过去建筑师的创作,保证历史街区风貌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对新建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充分考虑新老建筑的和谐融合,保证街道所有建筑的高度和基本轮廓不受破坏,已成形的建筑空间不发生变化,新建建筑能和谐融入已成形空间环境中。

善用密切的人河关系,展现大运河人文价值

大运河江苏段名人辈出,哺育了大批为中国文化繁荣、民族融合、科技创新、革命胜利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人物生平和事迹令人感怀深切,具有极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大运河文化带江苏段建设要用好运河人物这一无形珍贵资源。一是建立运河人物事迹资料库,搜集整理各地运河名人史料、运河人物传说故事、流传民间文学素材、证明人物事迹的实物资料,展开充分研究,力争将时空分散的史料串珠成线,与连贯的运河历史脉络相互印证,形成运河史深厚的人物积淀。二是宣传运河名人故事,出版运河名人故事书籍,制作电视、电影和纪录片来讲述运河故事。开展当代运河人物评选,用新媒体传播人物事迹,引发公众关注,使运河文化精神成为时代热点。三是在文旅开发中用好运河名人故事资源,设计运河名人主题旅游线路,通过线路设计,引导游人领略历史名人在运河边留下的足迹以及为大运河传承发展所作的努力。

精准定位多样段落特质,彰显不同区段运河文化性格

大运河在江苏境内流经三个文化风格迥异的区段,每个段落都蕴含高度广博而丰厚的文化内涵。中运河台儿庄段和宿迁段是典型的楚汉文化区域。楚文化充溢着霸气与豪情,“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豪言壮语印证了楚人雄视天下的豪迈情怀。汉王朝完成统一以后继承了楚国刚强雄浑、尚武崇文、开拓进取、浪漫雄奇的气质品格,集中体现在这一区域的诗文、戏曲、庙堂、运河史迹甚至饮食风俗中。淮扬运河主要指扬州、淮安、泰州以及南通地区,以淮扬文化、海盐文化为主要内容,崇文尚德、开放包容是淮扬文化的精髓,敢于开创、奋发进取是海盐文化的精神,大运河对淮扬和海盐文化的影响体现在方言、淮扬菜系、民俗、地方戏剧、文艺和学术作品中。江南运河包含常州段、无锡段、苏州段、镇江和南京段,是南方运河区段的典型段落。其中,镇江和南京是金陵文化的中心地带,金陵文化既有道家之智,又兼有儒学之仁的特质,主要体现在宁镇两地的山水园林、诗画文章与民俗节庆活动之中。运河常州段、无锡段、苏州段是吴文化的代表区域,大运河赋予吴地上善若水、兼容并蓄的性格,展露出崇文重教、柔中蓄劲、人巧天工的文化特质,体现在运河边走出的文人墨客、名宦大家、商界名流的言谈举止之中,烙印在大运河的风物特产、艺术作品以及两岸的亭台楼阁之中。研究、展示、传播、创新这些蕴含着大运河不同区段特质的文化事象,是展现大运河江苏不同区段人文价值的重要途径。

提升运河航运功能,打造绿色、智慧航运樣板

坐拥京杭大运河最优的通航条件,大运河江苏段历来水运发达,商贸繁荣。2018年,大运河江苏段货运量约为4.8亿吨,约占运河全线货运量的80%,占江苏内河航道货运量的60%,是莱茵河货运量的2倍多,沿线港口全社会吞吐量约为2亿吨,占运河全线的70%以上。为此,要进一步突出大运河航运中心地位,突出“绿色”和“智慧”两大优势,建设高效运河集疏运体系。一是运用绿色航运理念指导运河港口和航运设施建设,清洁航道港口,实施航道港口绿化工程;严控船舶、港口污染,实施作业船舶、机械清洁能源改造工程;优化水上服务区生态建设,实施绿色水上服务区再造工程。二是智能化加载航运管理和服务,加强数字信息产业与航运管理服务协同,研发航运智能调度系统;探索“物联网+航运服务”体系建设,实现航运安全数字化监测预警;完善船舶航行信息与运营信息的采集和监控,提高航运应急事件预判与处理能力,建立航运应急事件快速反应和报告机制。三是推进运河衔接的多式联运,构筑联运功能完备的现代运河沿线港口枢纽体系;推进内河港口与沿江、沿海港口的业务领域深度合作;创新内河港口与公铁水综合港口的运输衔接,布局高效联运通道。

延续开放包容的文化基因,实现交流合作共赢

大运河贯通南北,以开放包容的胸襟促进了中华民族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融合,大运河文化开放的精神特质带给城市强大的对外交流意愿与可贵的创新精神,今天这些开放和创新的基因依然保留在江苏运河城市的记忆中,大运河江苏段几乎每一个沿线城市自述的城市精神中都有“开放”的含义。为此,要通过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激发运河城市进一步开放与创新的动力,开启运河城市强大的对外交流功能,促进对外商贸、物流、交通的高水平对外合作共赢,带动城市经济转型升级,促进苏南苏北均衡发展。同时,推动南北运河城市展开多元文化的交流融合,实现江苏全域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在许多方面需要运河城市秉承开放的心态加强区域间协同合作。一方面,大运河江苏段11个沿线城市要重视统筹区域合作,形成多种形式的沟通渠道,创新合作机制和模式,在基础设施共建、配套服务供给、文化展示共享、环境保护共治等方面展开多层次交流合作,在沿线文物保护监测、非物质文化遗产监测管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特色小镇以及大运河水体、水道、生态资源保护管理等方面推动各区域管理平台、系统的互联互通。创新文旅开发合作机制,建立大运河全域旅游合作体系,多城市联手举办大运河文旅展会,共同发布文旅数据,营造具有区段文化特质的文旅产业生态。另一方面,大运河江苏段11个沿线城市要探索跨省域合作共建途径,加强与上下游省域间在生态环境、流域水资源保护利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城乡统筹、旅游线路等领域的合作,尝试与流域省市共同举办大运河文化博览会,或参与到流域省份举办的大运河文旅推介展会中。建立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江苏与运河流域其他省市的联系与沟通,共同探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创新经验与方法。

(作者系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研究院区域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责任编辑:孙秋香

猜你喜欢

大运河运河航运
独占鳌头的运河传奇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秀美大运河 千年韵古今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中韩海上轮渡航运时间表
文化,让运河“活”起来
《中国运河志》简介
如泰运河谣
大运河:最后的绝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