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MOOC教育模式创新研究
2019-09-10马晓涛
马晓涛
内容摘要:“慕课”将线上课程与线下交流有机结合,引进“翻转课堂”,为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改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本文通过分析“慕课”的教学方法和特点,分析了“慕课”在人文素质课程教育中的教学模式,指出了现存的不足,以期为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的教育教学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人文素质课程 MOOC教育 模式创新
“慕课”又可以称之为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其主要的特点是规模大、开放性强、实现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的有机结合。在传统教育观念和方式中脱颖而出,将课程资源共享到了更广的范围,造福了当代教育。从2012年开始,美国的各大知名高校联合成立了三个课程平台,而在下半年,在世界各地的高校联合推出了“慕课”。近年来,国家也对“慕课”提起了高度重视,教育部有相关规定指出要加强对网络在线课程“慕课”的建设,让“慕课”最大程度造福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国内很多985、211高校相继加入“慕课”的阵容,高度重视“慕课”的发展,加大力度投资师资、精品课程的开展等。“慕课”由此掀起了一阵潮流、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为我国的教育改革作出了巨大贡献。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慕课”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课程建设也起着极大的推進作用。“慕课”落实在人文素质课程中则是充分结合了课程的特性,依靠“慕课”自身的特殊性,有效提高了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下主要围绕着慕课教学方式及其主要特点结合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展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慕课”教学方法和课程特点
(一)“慕课”的教学方法
“慕课”是一种线上课程,充分运用网络传播力量,完成一系列的线上授课、学习交流、师生互动等。“慕课”的教师多以十分钟左右的短视频为载体向学生传授核心课程内容,实现了对教学内容的模块化。学生在“慕课”学习过程中有很大自由空间,可以自主安排时间在线上进行学习,此外还需要完成每堂课后布置的测试题,测试题参考游戏通关的形式,加强了趣味性,步骤体系明显。这种线上的教学方式结合线下师生见面授课的方式,深入解决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惑,让学生真正学会弄懂,进行更深一步的自主思考。学生完成课程的学习后还要参加考核,此考核会获得公认的学分。
(二)“慕课”的课程特点
较之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慕课”的脱颖而出与其特殊的教学方法密不可分,其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1.“慕课”的每节课将内容尽可能凝练,形成模块化教学。
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学生是进行线上学习,还有测试题要做,这样很可能让学生失去兴趣和学习的动力,而十分钟左右的短视频就很好的避免了学生出现疲劳和注意力分散的现象。另外,高度凝练的知识点和课程内容保证了学生学习的高效性,在学生的有效注意力集中时间内完成重点知识内容到讲解,帮助学生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在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同时,进一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水平与质量,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升。
2.“慕课”的教学活动多样。
“慕课”的授课方式是线上的讲授和线下的讨论。学生不仅能收看到线上的网课视频,还能在线下参与见面课的讨论,学生有任何问题和疑惑都能通过线下讨论的方式解决。教师也能灵活运用线上视频,将学生的疑惑在线下进行重点答疑。
3.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传播速度。
“慕课”的受众是所有的求知者,课程是免费开放,所以很多人可以通过在线课程、考核测试和交流讨论提高自身知识水平,但这也同时对网络信息技术有了更严格的要求。
4.课程资源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慕课”提出过“将世界上最优质的教育资源,送达地球最偏远角落”的口号,而其也真正在朝着这一方向努力,“慕课”平台有各大高校课程的分享和交流,将优质教育资源集合在一起,方便了学习者。所以,用户学习者不再只能学习校内的知识,有针对性、按兴趣的选修校外课程变得更容易。“慕课”平台的建立为用户择优质大学、择优质师资、择优质课程、资源共享到世界各地,为当代的教育教学和我国民族文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二.“慕课”关于人文素质课程的授课模式
(一)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概括度高,充分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质课程注重人文氛围的创造和精神情趣的指引,因此在教学中更侧重于思想交流、文化的熏陶等,给人以智慧和力量。“慕课”的线上教学方式主要是视频教学,利用这一平台将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内容加以整合,因此使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享有更大的自由性和广泛的参与性,使得在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过程更紧凑,课堂的效率也会大大提高。另外,“慕课”充分的资源共享拉进了学生与不同高校之间的距离,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修人文素质课程,将优质课程资源带给每一位学生以充分满足其对人文基础知识的诉求。
(二)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慕课”实现了从传统教学模式中的突破,将课堂主体聚焦至学生,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再是被强制性、被动性地灌输知识。另外,学生还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对自己的学习时间有更多的自由安排,充分利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将线上学习中产生的疑惑通过课程论坛解决,在线下见面课时头脑风暴、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挥学习主观能动性,与当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和“自主性学习”具有一致性。
(三)“慕课”的平台数据实时监测学生学习情况
“慕课”平台背后有着强大的网络科技支撑,在数据时代有着自己的大数据库,“慕课”的课程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在每一门课上的自主学习情况数据。而大数据的充分运用也让教育机构通过预测分析,让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都能更有效率。
首先,教师通过分析这些数据可以对学生有更深一层的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特征、随时跟踪学生的学习表现、观察学生的思维模式,还可以通过数据分析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效,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目的是尽早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便于老师后续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的制定。
此外,“慕课”平台大数据也是对学生线上参与度、活跃度和课程完成情况的详细记录,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数据的显示反思自己的课程水平、制定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大数据的“智能分析”可挖掘出数据背后隐藏的关键信息,为“慕课”平台的发展评估和预测起到了极其关键的作用。这样一来就充分解决了学生用户虽然注册课程但是参与度并不高的问题。
(四)MOOC平台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MOOC将学生学习行为的每个细节加以记录,其大数据就是平台分析学习者的监测、预测和评价工具,可以有针对性的为学习者设计不同的学习方案、学习模式等等,体现了“慕课”平台的个性化教育,不再拘泥于传统标准一致的教学观念。反过来说,“慕课”的任课教师通过对平台互动、交流、大数据的有效利用,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进度,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沟通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
三.“慕课”在人文素质课程中的应用
(一)将人文素质课程 “慕课”的教学内容高度凝练。
“慕课”虽在课程设置上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是也要紧紧围绕学科内容核心,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有计划性的开展。“慕课”对人文素质课程内容模块化、精炼化的同时,注重整个课程体系的连贯性。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本,以立德树人为目的,从历史发展、人物事件、文化精神等为主线串起课程内容,构造完整的知识网,使授课内容全面又灵活,从而提升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影响力。
(二)实现传统教学和“慕课”平台的结合。
就人文素质课程教学而言,“慕课”平台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的有机结合可以很好的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一点在“慕课”中的体现就是线上的视频教学结合线下的见面课的开展,打破传统教学中知识的传播,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的良好教学环境,加强网络授课过程中的人文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优化“慕课”考核环节机制。
在“慕课”平台上,采用线上成绩和线下成绩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方式如下:成绩由客观题、主观题、教师评价组成。客观题是计算机评分、主观题由教师批阅,教师评价通过对学生课程互动情况和参与讨论的积极性,根据“慕课”平台掌握的学生用户在社交平台交流互动的数据赋分。因此,“慕课”的考核环节还有待改善,争取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让考核起到考评的作用,以此来提高人文素质课程的教学质量,凸显教学效果。
(四)加大对“慕课”线上教学课程教师的师资力量建设。
虽然主要是线上教学方式,教师在“慕课”中还是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慕课”课堂上起到引导作用,在向学生用户灌输知识的同时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和中心,紧随教育变革潮流,转变教学观念。因此“慕课”平台应该提高任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掌握多种多样的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在课程中不仅要有足够的教学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弥补“慕课”线上教学在这一方面的缺陷。所以“慕课“平台需要教师足够强专业知识的支撑,让教师成为平台的主力军。
四.“慕课”在人文素质课程应用中现存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慕课”不同于传统教学方式,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开放共享,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资源开放的模式。资源的共享包括学习的内容、学习资源,还包括了教学方面的内容、理念、思维观点、反馈、教学进度评估、交流讨论平台、考核、获得学分等环节,让整个教学过程贯彻开放这一理念。开放的模式虽然对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起到极大的推动力,但也避免不了在真正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慕课”的“翻转课堂”
“慕课”突破传统教学观念、跳出传统教学模式,“翻转”了课上知识传授和课下知识内化阶段。学生在线上进行对课程内容的预习,再经过授课教师的引导讨论问题、分析问题,这也是信息化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这种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必然提出很高的要求。“慕课”的“翻转课堂”的提出虽说是一种创新,同时“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有效地弥补了人文素质课程中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但也对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还是依赖于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水平,但是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自我管理能力和认知水平都存在着一些问题,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是单纯为了获取学分,因此普遍会出现学习主动性不高、参与度不高、学习不自觉等现象。
(二)“慕课”对于学生而言學习体验方面建设不够
“慕课”因为有很明显的开放性和对知识高度凝练的教学特点,而更多地把授课类别聚焦在专业基础课程上,面对实践性强的课程,“慕课”还是不能够取代传统课堂的作用,另外,学生用户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线上的视频观看,因此和教师之间没有太多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只是在网络上通过社交平台实现,没有办法进行辩论和更进一步的讨论,对于学生的学习是不利的。此外,“慕课”平台上对于作业的审核也是采取网络自动批阅的方式,并不能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反馈。而传统课堂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可以让学生有更多“质疑老师”的机会,有助于学生思辨性思维的培养,这是“慕课”平台无法实现的。
(三)“慕课”平台需要更高水准的专业教师
“慕课”的“翻转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质疑老师”的机会,将课堂变成辩论、头脑风暴、思维碰撞的基地,学生和教师间可以进行充分的讨论,所以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的授予者,也变成了答疑者、引导者。这一课堂模式对学习者的学习能力是一种挑战。也是对课程教师的能力的考量,要求教师有极高的学习能力、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自身做到主动学习、深刻分析“慕课”的教学模式,学习先进的信息结束,做好“翻转课堂”的引导者。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能力,人文社科类专业教师掌握不够扎实,需要格外注意提高。另外,教师也要做好自身业务水平的提升,对于当代教育改革有独特的分析,对于教学理念有自己的想法,将教学能力进一步提高。对于教学内容做到尽可能凝练,在课堂上为学生呈现最核心的内容。“慕课”平台的考核可以很好地反应学生是否具有学术诚信,“慕课”平台由于大部分环节在线上进行,测试考核等也是在线上完成的,就很容易出现“替考”的可能。最终考核时,会出现抄袭等不良问题。因此“慕课”平台还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优化“慕课”考核环节。
五.结语
综合上文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慕课”在传统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中脱颖而出,形成了全新的教学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起到一定推进作用,高职院校也受益于此。人文素质课程在“慕课”平台上发挥了关键作用,但是在此过程中要结合对人文素质课程的特殊性质,有针对性的设计“慕课”平台上的教学方案,让“慕课”这一新型教学手段在高职院校的人文素质课程中充分发挥作用,切实推动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进一步落实,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杨名.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课程慕课建设探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01
[2]李帅.MOOC时代下职业教育课程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路径研究[J].职教论坛,2018,02:50-53.
[3]吴奕璇.智慧教育背景下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提升路径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30:155+165.
[4]陶莉,袁剑.“慕课”在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程中的应用[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602:117-120.
[5]唐林伟.高职的“MOOC”愿景:可能与路径[J].教育发展研究,2015,3507:44-48.
[6]田凤秋,周德富.MOOC背景下高职院校微课建设论[J].继续教育研究,2016,10:82-84.
课题项目:2017年度自治区级高职院校教学工程建设项目“学生核心素养视域下高职院校人文素质课创新机制研究与实践”(2017-152-33)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