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视野下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研究

2019-09-10郭立家

新教育论坛 2019年28期
关键词:医学专业就业指导互联网

郭立家

摘要:社会经济的发展,年轻一代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就业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要有效的进行就业创业指导,通过实践分析,在开展大学生创业就业指导工作过程,要有效的优化指导工作模式,要科学的运用互联网模式,积极迎合市场发展,不断提高指导工作开展的有效性。本文就互联网视野下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展开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医学专业;就业指导

引言: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深度融合,互联网叩响“万物互联时代”的大门。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互联网塑造的社会生活形态进一步加强,这为高校探索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模式提供了新的渠道和途径。

1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的意义

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能够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使他们具有更高远的志向,更积极的心态。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观,还有助于将优秀人才去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就业,投身于国家最需要的行业和工作岗位上。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也能够防止学生形成好高骛远的坏习惯,使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方向不再迷茫。在当今社会,并不是所有大学生都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只有优秀、有能力的学生才能被就业单位招聘。实行就业指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大学期间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就业指导,可以使学生早日意识到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

2近年来大学生就业的新特点

(一)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考研、考博,继续进修。不得不承认的是,由于近几年的高校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的招生规模逐年增加,直接导致了本科毕业生在人才市场的竞争力大大降低,职业发展也受限,所以更多学生选择了读研读博。(二)出现互联网金融等热门专业,更多学生选择跨专业就业。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AI、金融、计算机等新行业蓬勃发展,所以人才需求量大,就业人员的待遇也高。这就吸引着众多学生进入这些热门行业。现实是,跨专业就业,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要求都十分严格,导致部分大学毕业生没法就业。(三)学生盲目就业。由于许多学生很少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对行业领域的全面认识,对自己也没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在求职过程中,目标定位不明确、盲目跟风,时常出现草率签约又毁约的现象。(四)越来越多的学生由于家庭条件优越,选择暂不就业。由于很多大学生家庭条件优越,生活压力不大,部分学生选择逃避就业压力和生活压力,暂时不就业。另外,现在很多学生生活中十分富有个性,宁愿没有工作,也只愿做自己喜欢的工作。(五)部分学生选择创业。由于最近国家政府鼓励经济创新转型,鼓励中国创造,对各个行业的创业者都给予大力支持。加之,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强,视野开阔,高校也注重培养学生得到创新创作能力,很多学生将自己的专业或者爱好特长与社会市场联系起来,进行自主创业。

3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医学院校都愈发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大部分院校成立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某些学校的就业指导服务层次仍然较低,工作重点集中在面向毕业生宣传就业政策、发布就业信息、开设应聘技巧讲座、签订就业协议等,且服务对象限于应届毕业生。就业指导人员多为辅导员或其他行政人员,专业化、职业化程度不够,数量不足,大部分精力用在处理日常事务性工作,较少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业务培训,以至于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质量参差不齐,学生的需求与教学内容不符,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体系构建不完善。

4互联网视野下医学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创新路径

4.1指导大学生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就业指导是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指导大学生结合自身情况作出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学校最后一部分教学活动。在多媒体环境下,学生可以更多地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方向,使学生及时找到合适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未来的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更好地成长,不断追求更高的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一定的阶段性、独特性、整合性和终生性,每个人的职业理想和自身条件都是独一无二的,选择职业时有不同的空间,实现目标的努力过程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项。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动态过程,每个阶段的不同时期相互关联着,同时又有所不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是以终身发展为主线的,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自身有着不同的要求,职业生涯和规划目标、学历、专业水平、综合素养和生活习惯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4.2创新就业教育方式

各大高校应当积极创新,融合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指导。传统的教育方式还应当继续实行。高校应当配备经验丰富的老师。这有助于向学生系统地讲授知识,并且便于学生理解。同时,老师应当能够对学生的问题和疑惑进行解答。除了这种传统方式,高校还可以举办专门的线下咨询会,并在线上设立咨询途径。当学生在求职中有疑问时,可以随时请教。高校还可以提倡学生组建关于就业指导的社团。社团可以定期举办求职模拟大赛。通过参与模拟比赛,使学生亲身体验求职过程,为将来做准备。同时,学生也能够应用平时学到的一些技巧,熟悉求职环境。这能够使学生在真正就业时得心应手。高校还可以邀请已签约或者工作的校友回学校,开展经验交流会。他们可以向学生讲述自己的就业经历,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此外,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参观人才市场、招聘会、双选会等。从而使学生提前了解就业单位的要求和就业形势。这有助于学生早日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4.3就业指导工作信息化、高效化

互联网行业的显著特征是信息化,借助信息技术提高效率,创新方法。首先,依托互联网大数据模型,建立毕业生就业指导数据库,深入分析其中数据,可以摸清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招聘的相关规律,及时预测就业趋势,调整就业指导方案,引导医学生认清就业现状,做好职业规划。其次,在网络移动终端普及的现状下,建立实用,便捷,高效的互联网就业服务平台,不断完善平台的功能和用户体验。例如,用户交流模块,帮助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三方的顺利沟通;用户管理模块,帮助高校对毕业生就业信息的收集与管理,帮助毕业生了解就业政策,进行职业规划等在线课程学习;招聘管理模块,帮助毕业生向用人单位在线投递简历,远程面试等。同时,也应關联毕业生常用的QQ、微信、微博等IT媒介,对毕业生进行实时就业指导服务,做到就业指导的全面覆盖。

4.4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

要想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最重要的还是提高毕业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每一位学生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并且不能被他人替代,才能实现良好就业。那么,如何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呢?学校应当要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人际交往沟通,团队协作等方面的能力。

结语:总之,在当前互联网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应顺应时代潮流,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就业指导服务路径,更好地衔接医学生与用人单位,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凸显就业指导工作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贾杏.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就业指导服务新举措[J].当代职业教育,2015(07).

[2]陈璐.互联网思维下的“90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04).

猜你喜欢

医学专业就业指导互联网
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优化策略探析
职业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对策
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创新与优化分析
乡村医生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论医学生法律教育知识体系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如何给高职学生上好就业指导课
高职院校医学专业计算机课程教学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