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综合实践

2019-09-10梁玉婷赵慧宁

世界家苑·学术 2019年12期
关键词:编织校本技能

梁玉婷 赵慧宁

《知网》论文显示某康复学院将400名学生随机分为手工编织组和对照组,进行了为期5个月的手工编织练习,对照组不加以干预。研究发现,手工编织可以提高医学生的手动作稳定性,改善脑功能调节,提升注意分配能力。既然手工编织对提高学生素养有明显效果,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在美术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引入这种技能活动,便有研究与探索的价值了。那么手工编织课程在初中阶段可以怎样开展呢,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总结后和大家一起分享。

1 以材料为媒介,挖掘适合中学生的编织内容

手工编织的种类多种多样,就传统编织而言有竹编、绳编、藤编等。不管哪种编织对提高学生素养都是有益的,然而这些材料有的使用起来不够便利,例如竹编中使用的竹篾,不仅较难获得,且粗糙占空间,在人多空间小的课室难开展教学。有的需要购买,较为昂贵,如PE仿藤,网购价一市斤30元左右。有的不容易获得,如编织用的棕榈叶,即使淘宝网也找不到踪迹。为了便于展开教学,将材料改成废旧报纸棒。用于卷纸棒的废旧报纸容易获得,家里、办公室、报刊亭等都能找到。纸棒可以随作品的需要无限添加织造,也可上色美化,作品既实用又美观。随手丢弃的废旧纸张竟然可以变成高雅工艺品,简直就是化腐朽为神奇,对于学生而言很有吸引力。报纸编织对比绳结编织和毛线编织,为中性的编织活动,也就是说没有男女的分别,不会产生男女生的兴趣差别,是理想的编织教学材料。

2 校本课程助力编织技能深入巩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学习的刺激力量乃是对所学教材的兴趣。”报纸编织的准备和制作时间较长,没有兴趣的支持很难长期坚持,更别说传承和创新。因此将一批有巨大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手把手深入指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校本课程起到了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的要求,我校开展了以珍惜、合理利用资源"变废为宝"为主要内容的美术校本课程。校本课程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展开,由编织经验最为丰富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各项编织技能。老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讲解方式,因材施教,有效促进学生技能和创意的发展。校本课程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展开,由编织经验最为丰富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学习各项编织技能。教师根据实际的需要编织教学用教具,并拍成微视频、制作PPT、教材。

3 废旧报纸编织的实践教学

3.1 范例的构成与拆解

范例的学习并非是最终目的,而是通过拆解范例作品,学习每件作品是如何构成的,如何造型,如何达到完美无瑕的效果。因此在纸棒编织的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起承接合几个角度认真研究范例作品的构成方法和造型方法。以校本课程的圆纸垫为例,先用自制编织教学微视频展现编织流程,在此的基础上分步骤分阶段讲解,如“圆纸垫的编织是如何开头的?”“四根纸棒是十字形还是井字形?为什么要这样?和圆造型有关系吗?”学生“十字交叉点好比圆心”教师提问“光有一横一竖不足以成圆形,接着视频里是怎么做到的?”学生“另外用一根纸棒绕着编”教师“想想看可以这样一直编下去吗?”学生“不能,变成菱形了”教师指出要成圆形就要将两根挨着一起的纸棒拨开,成放射状,然后逐个编织。教师“最后这些突出来的长纸棒怎么處理才好看?”学生“直接剪掉”教师“这样也可以收编,但是不好看,注意看视频中的细节”在视频的基础上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和拆解范例作品,思考如何编制如何造型,如何编出完美的作品。

3.2 造型的品味与鉴赏

编织方法相同但织造的手法不同作品效果也不尽相同。在组织学生实践编织范例作品时,不但要教授编织的步骤,还要将学生的编织成果展示出来,一起品味和鉴定,通过对比和分析,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经验。例如校本课程的海星编织,学生卷的纸棒的粗细、软硬、和匀称程度以及弯曲纸棒的角度力度技巧都会影响海星的效果。有的学生卷的纸棒太软,编的时候力度太大,将纸棒压成纸带,织出来的海星犹如端午节的粽子,完全走样,与海星的造型相去甚远。有的学生卷纸棒的纸太厚,卷出来的纸棒偏硬,编的时候几乎无法弯曲,只有半途而废。只有那些纸棒粗细恰当软硬适中,掌握了弯曲拨弄的力度和技巧,才能织造出神似的效果。除了引导品鉴学生之间的作品外,还要引导学生品鉴自己作品与范例作品,找出区别,以及造成这些区别的原因。没有比较就没有鉴别,在对比与欣赏的过程中鉴别出好的方法与技巧,积累成功经验,是实践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3.3 创作的途径与方法

首先,积少成多触类旁通。单纯临摹范例作品,是无法达到创新的目的的,然而不临摹无以创新。临摹的作用主要在于学习基本方法和技能,方法和技能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在灵感的激发下,往往能创造性运用,或者构想出新方法新技能,进而创作出新的作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取典型的范例作品,有利于逻辑思维发展的作品,组织学生进行广泛的临摹。校本课程的内容可以分成花器、收纳、装饰等门类进行学习。教学要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如建立在十字底编法基础上的编织作品的学习,可以先从最为简单的圆纸垫学起,懂得了起头和收尾后,再进而学习笔筒的编织、花篮的编织,明白如何通过改变经线以及添加辅助来达到改变形状和功能的目的。明确每一个作品的教学目的,逐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主观意图来创作自己的作品。

其次,构思技术微创新。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组织学生学习多种编织教程后,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灵活运用已学方法和技能,在改进作品的基础上进行微创新。致力于创造力研究的创新领域专家德鲁·博迪和雅各布·戈登堡,通过对全球顶尖公司的上百种畅销产品的分析发现,创新并非来自天马行空、惊世骇俗的发明,而多是通过在现有框架内进行微小改进,结果却非同凡响、创意无限。借鉴他的理念和方法,报纸编织也可以微创新。

最后,创新的方法各式各样,教师在引导时不能局限于以上几种,应该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在启发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要捉住灵感的游丝。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尤其要多鼓励学生实践创新,在学生犹豫不前时,给予肯定和技术上的指导,帮助学生实现预期设计。学生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成长,这样的成长是基于双手的成长,是能力的成长、自信的成长、才干的成长。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八中学)

猜你喜欢

编织校本技能
体验编织的乐趣
一针一线编织爱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度假吧!带上你的编织鞋包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