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探讨
2019-09-10王君毅
王君毅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妇科接受下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于切皮、缝皮前,在其静脉内注射剂量为2ug/kg的芬太尼。观察组于切皮之前经硬膜缓缓推入剂量为芬太尼1ug/ml以及10ml的0.2%罗哌卡因。分析结果。结果;完成手术之后,观察组患者12h以及24h的上、中、下几个位置的触痛阈值显著比对照组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2h以及4h、8h的vAs分数明显更低。P<0.05结论:对于接受全麻的下腹部妇科手术患者,经硬膜外注入罗哌卡因,可全面降低芬太尼使用剂量,提升病患触痛阈值,埂解患者术后疼痛过敏,加速术后康复速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全麻;罗哌卡因;芬太尼;痛觉过敏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083-02
麻醉、手术和疼痛等诸多因素均会引起集体围术期出现应激,反应程度不一。而在深度麻醉之下,病患的病机反应强度也各不相同。所以说,在围术期内,积极优化麻醉管理工作,能够有效缓解以及抑制机体对伤害性刺激的应激反应,进而加速患者术后康复速度。为了全面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于下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过敏影响。结合实际情况,本文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妇科接受下腹部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对上述命题加以分析,得出心得,现将具体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5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00例妇科接受下腹部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ASA分级为I-II级,年龄区间为24.15-55.85岁,平均年龄为(35.26±1.27)岁,体重区间为40.25-74.55kg,平均体重为(57.82±2.14)kg。BMI为18-30kg/m。手术时长为2-4h。
排除对象: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不全者,精神病者,术中大出血者,过敏性休克者,生命体征过大者,术后送至ICU监护者,拒绝接受实验调查者。
依照就诊顺序,将其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以及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受试者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麻醉前0.5h,对患者肌注剂量为0.5mg阿托品以及0.1g的鲁米那。入室后,对上肢静脉开放处理。
病患均实施全麻术,首先对患者使用1ug/kg的芬太尼,2mg/kg丙泊酚诱导气管插管。在此之后对受试者的呼吸进行控制,吸入浓度為0.5%-4.0%的七氟醚。依照其实际情况,间断性泵入3-4mg·k2-1.h-1的丙泊酚。后将其潮气量控制9-10ml/kg,呼吸频次为15次/min。
对照组于切皮、缝皮前,在其静脉内注射剂量为2ug/kg的芬太尼。观察组于切皮之前经硬膜缓缓推入剂量为芬太尼1ug/ml以及10ml的0.2%罗哌卡因。术中相隔1h和缝皮处理前,推注5ml罗哌卡因和芬太尼1ug/ml。
1.3观察指标
(1)分析两组受试者触痛阈值比较情况。利用vonFreyhair于手术切口2cm位置上部、中部以及下部测定,全面记录病患感到疼痛时最小值。
(2)分析患者术后2h,4h以及8h的VAS分数比较情况,分数越高,证实受试者的疼痛越为严重。
1.4统计学方法
本实验使用SPSS21.0软件包,对计量资料使用t值计算,计数资料使用x计算,当P<0.05.视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组受试者触痛阀值比较情况
2.2患者VAS分数比较情况
3讨论
术后痛觉过敏通常发生在外科伤害性刺激之中。另外也可能发生于麻醉性药物渗透效应所引致的神经系统致敏效应。当前,临床对于阿片诱导的过敏检测机制尚未确定。有文献指出,阿片类受体为G蛋白偶联受体家族。当u阿片受体和兴奋性G蛋白发生偶联之后,会加速伤害性信号传递速率。进而产生痛觉过敏效应。另外,这种作用也会促进NMDA受体开放度。继而令痛觉敏感变得更为显著。值得说明的是,NMDA受体功能表达需要共同激动剂甘氨酸作用下完成。所以说,芬太尼诱导痛觉过敏主要和其制剂内含有的甘氨酸有关。可能谷氨酸以及甘氨酸共同激活NMDA受体而引起痛觉过敏所导致。
在对患者开展下腹部手术时,临床通常使用芬太尼对患者实施全麻诱导和维持工作。此类药品作用发挥速率较快,作用时间短。手术后清醒时间,且具有一定的镇痛效果。痛觉过敏主要因中枢敏感所致。一般体现为疼痛阀值降低,对于外界刺激敏感度升高,轻微碰触就会引起疼痛产生。
手术牵拉操作会引起机体组织受损。对于患者的伤害性刺激较大,加上在麻醉中使用芬太尼较为广泛。术后出现疼痛过敏的概率更高。也有文献证实:芬太尼和疼痛过敏存在关联性。并且药物的具体用量和疼痛过敏呈现正相关关系。当组织发生损伤时,会激活病患脊髓背角伤害感受器,继而传入到神经元之中,刺激其释放出兴奋氨基酸神经肽等物质。令伤害感受神经元出现特异性敏感化现象。芬太尼为临床常用麻醉镇痛制剂,其会导致术后痛觉过敏。手术结束之前,使用小剂量芬太尼能够缓解突然停药后疼痛发生率。但主要因药物镇痛作用掩盖痛觉过敏所导致,而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起到减少痛觉过敏。
罗哌卡因为新式酰胺类局麻药物,作用时间更长。其经过硬膜外给药,并在脊神经根发挥效用。使用药物后能够全面阻断损伤性刺激传导,进而积极预防痛觉过敏现象发生。本组实验证实:相较于对照组,观察手术后各个时间段VAS分数明显更低,P<0.05.术后24h和12h,观察组病患上、中、下三个部位的触痛阈值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使用罗哌卡因经硬膜外给药,能够缓解下腹部术后痛觉过敏现象,减轻患者疼痛感,继而促进患者术后康复,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