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9-09-10周燕
周燕
【摘 要】在素质教育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通過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对小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对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改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建议进行了阐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教育 道德与法治 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8.141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教学所发挥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于小学生的道德素养的培养和正确价值观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家长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认知度不高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和法治观念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儿童道德的形成,来自于家长潜移默化地熏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少年“要扣好人生第一颗扣子”的论述,强调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重要性。但是在小学教学中,很多家长对于道德与法治教材认知度不高,想当然觉得道德与法治学科是可有可无的课程,将之排在其他学科之后,造成了校方一头热和家长方一头冷问题,导致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师授课方式不够灵活,缺乏灵活性和开放性
道德与法治课程具生活性、活动性、开放性的基本特征。教学中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主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但是从调查情况分析,能较用心领悟新教材的教学宗旨,并实现开放性、活动性、生活性施教的老师较少,相当一部分教师的授课方式缺乏灵活性。小学一年级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的发展,不可能通过被动接受知识的灌输方式来实现。新时代的学生非常乐于接受新事物,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吸收知识的特点跟传统方式不同,但现实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没有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这个中心,且针对学生的活动设计缺乏趣味性、体验性和成效性。
二、改进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建议
(一)强化家庭的纽带作用,搭建学校与家庭互动平台
《品德与生活》课程的资源是多样、开放的,可包括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如:家庭、社区、教科书、互联网、儿童的经验、兴趣、音像材料等等,品德与法治教学不能封闭在教室里、局限在书本上,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引起家长们的切身重视。要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和开放性的教学资源搭建学校与家庭互动平台:一是设立以班级为单位的品德与法治课程家长、老师微信群,由该课程老师适时发布相关微信信息,如定期发布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初衷、教学改革方向等信息,再如具体教学过程中遇国庆节、美丽的秋天等单元,则发布“建议家长们抽空与孩子们一道通过电视、上网及书本,了解国庆由来、美丽中国、收获的季节相关知识”等诸如此类信息;二是搭建学生跟踪卡互动平台,进一步畅通老师与家长的沟通渠道。即:每学期开学伊始,设立一学生一跟踪卡。如一年级上学期在跟踪卡按教材四个单元分设“我是小学生啦、国庆节、美丽的秋天、冬天来了”四栏,并由老师和家长分别填写学生在校在家的知识感受、表现情况等内容,便于动态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
(二)优化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与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要求老师必须优化教学方法,深度思考品德课堂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学习实践中深度体验和探究课本知识的内涵,培养自身的思想感情和文化修养。因此老师要改变一味向学生灌输课本内容的教学方法,在课堂中多加入一些实践活动,多留给学生一些自主探究的时间,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甚至可以更大胆些,让学生来设计课堂体验和探究活动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转变品德课堂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在《道德与法治》第一册教材中,有很多课题可以供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深度的体验和探究,例如“上学路上”一课,教师可以带领学生重走回家路,实地观察道路两边的交通安全设施、消防设施等,建立理解、遵守规则意识。老师在讲解“亲亲热热一家人”这一节时,可以邀请家长们一起加入课堂,通过一些亲子活动让学生体会到亲情的快乐和重要意义。还有学习“欢天喜地过新年”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现场展现自己家乡春节或者元宵节的习俗,这样既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学生了解各地的民俗文化。
(三)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是检验教学效果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发挥教学指导价值的内在要求。因而,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的实践性,引导学生切实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调动学生感官思维,让学生去感受、体验,去加深对教学内容的了解和领悟,帮助学生明白知识的真正意义,使教育达到学以致用、教育育人的根本目的。
小学阶段,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其思想、行为和观念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影响,网络的普及和各种不良信息的传播,影响学生对事物的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一系列负面的情绪和错误的行为、观念。而且小学生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不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自我保护能力、自我约束力比较差,很容易造成不良事件的发生。对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强调学业知识的传授,还要多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心理变化情况,多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去加强对自我的锻炼,感受真、善、美,在不断学习和成长中提高自身的追求,强化法律意识。
三、总结
在社会教育教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各个教学阶段各个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形势。小学是学生成长以及认知的初期发展阶段,负责道德与法治教育工作的教师承担着培养学生正确人生认知观念的教学重任。只有小学教师真正认识到核心素养在培养学生形成正确道德与法治观念中发挥的重要影响,才能采用科学的教学措施,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雅芳.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华夏教师,2017(4):13.
[2]邵琴.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6(12):113.
[3]王文娟.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安全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2017.
[4]李蕊.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2(34).
[5]毛春芳.小学品德生活化教学浅谈[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