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9-10刘兴富张佑任张敏
刘兴富 张佑任 张敏
[摘要]目的对手术治疗下胫腓联合分离躁关节損伤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以我院骨科于2014年2月-2018年9月问收治的124例下胫腓联合分离躁关节損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划分为骨膜移位治疗组和短肌腱移位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骨折愈合时长和手术治疗时长。结果:治疗组踝关节治疗有效卑96.77%。对照组80.65%,组间差异显著。治疗组躁关节損伤患者平均手术治疗时长(60.23±1.11)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长(63.51±1.73)d,与对照组相应指标(80.67±1.58)min、(89.05±1.26)d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显著。结论:骨膜移位疗法对下胫腓联合分离躁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其明显缩短7手术时间和患者骨折恢复时间,治疗率大大提高。
[关键词手术治疗胫腓联合分离裸关节损伤临床效果
[中图分类号]R68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19)06-0032-01
前言
外力作用所致的踝关节损伤在骨科尤为常见,其发生率不断上升,如未及时治疗会导致各种并发症,影响患者足部关节功能。胫腓联合是踝关节损伤患者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临床建议尽快采取手术治疗,同时积极预防术后并发症。我院将骨膜移位疗法应用于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取得显著治疗效果,阐述如下。
1研究资料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骨科于2014年2月-2018年9月间收治的124例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治疗方式划分为骨膜移位治疗组(62例)和短肌腱移位对照组(62例)。其中男性病患73例,女性病患51例,年龄9-73岁,平均(41.5±1.21)岁。治疗组中高处坠落骨折28例,交通事故伤31例,重物砸伤3例;左踝关节骨折32例,右踝关节骨折30例。对照组中高处坠落骨折25例,交通事故伤33例,重物砸伤1例;左踝关节骨折29例,右踝关节骨折33例。两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短肌腱移位治疗方法如下:从腓骨短肌腱旁截断外侧半肌腱,与踝关节平面保持0.5cm距离,在腓骨前后缘间把患者骨髓洞穿,丝线牵引,整合腓骨短肌腱的零碎组织,进行肌腱末端、踝关节前侧关节囊和旁侧软组织的缝合,重构下胫韧带。
治疗组骨膜移位治疗办法如下:采用硬膜外麻醉,在受创部位做手术切口,切开伸肌支持带,向外拉伸伸肌腱,暴露出外踝前动脉。在身体远端腓骨前内侧做切口,下翻长形骨膜辦与下胫腓韧带重合,修复下胫腓韧带,止血,缝合手术切口。
1.3观察指标
以两组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率、手术时长以及骨折恢复时间为评价指标。
1.4疗效判定
治疗显效:患者踝关节疼痛症状消失,踝关节可自由背伸,跖屈功能恢复。影像检查显示踝穴形态正常。治疗有效:患者踝关节疼痛症状明显改善,踝关节和跖屈功能基本恢复。影像检查显示踝穴形态恢复良好。无效:患者活动受限,踝穴形态无明显恢复。
1.5统计学方法
借助软件SPSSl7.0统计处理数据,计量资料表示为x±s,行t检验。计数表示为率,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标准。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
2.2两组治疗和骨折恢复情况(见表2)
3讨论
机体胫腓联合处生理结构和功能复杂,受创后需要及时进行固定,不然会影响踝部关节的稳定性。临床治疗原则是固定患者踝关节部位。在外力作用下或出现背屈过度情况时,机体踝关节损伤多半会伴随有下胫腓韧带损伤。目前,临床以手术治疗居多,但要注意对断裂韧带的修复和胫腓联合的固定。我们研究发现,行骨膜移位治疗的治疗组踝关节治疗有效率96.77%,短肌腱移位治疗的对照组80.65%,组间差异显著。治疗组踝关节损伤患者平均手术治疗时长(60.23±1.11)min,平均骨折愈合时長(63.51±1.73)d,与对照组相应指标(80.67±1.58)min、(89.05±1.26)d相比,明显缩短,差异显著。骨膜移位疗法对下胫腓联合分离踝关节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其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患者骨折恢复时间,治疗率大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