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9-10张雪梅
张雪梅
【摘 要】学生在学习某种新知识时总是从懵懂好奇到索然无味,或者产生懈怠,如何让学生改变这种状态?教师可以实施激励教育。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兴趣,渴求的教育模式才算是真正成功的教学。在激励教育模式的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我们语文教师仍在路上。
【关键词】小学语文 激励教育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2.189
什么是激励教育?简言之,就是教师通过言语、行动等对学生心理进行激励,激发和唤醒学生们的内动力,使学生从“被成长”中产生自觉性,让学生用自己的力量成长。激励教育的目标就是让学生成人和成才,成为能服务社会的人。而在小学语文的教学环境中,语文教师要正确运用激励教育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树立信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可能地开发学生的潜能。
一、激发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从如何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开始,当学生的对语文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将会激发热情,集中自己的精力克服困难从而取得显著成效。所以在小学教育中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到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其次,在小学的教学环境中,小学生注意力的时间普遍较短,他们的注意力大部分被无意注意所吸引,不像高年级学生自身有一定的自制力,小学生压抑不了自己对于某件事情的好奇心,从而产生注意力的转移。而为了让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教师应该正确运用方法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激励教育就是一个好的选择。
二、把激励教育和学生的发展进行联系
教师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可以发现,当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时,学生的表现方式大概有积极發言的,有不说话的,也有害羞的等等,这个时候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是不是真的不愿意回答问题还是没有信心踏出第一步,如果这个时候教师帮助了学生,推他们一把,学生们就会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当然对于一些害羞,自卑的学生教师不能吝啬对他们的鼓励和表扬,表扬的话不仅是表扬表现好的学生,对于那些表现不突出,或者表现比较差的学生应该更加关注他们,因为他们更加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和肯定,做好这些学生的思想工作,寻找并发现他们每个人身上的闪光点,做到相信他们,支持他们,让他们感受到爱,充满正能量,激励学生,让他们在追寻目标时充满信心。在课堂中应该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而语文学科的魅力在于理解,教师就应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的方法,将课件内容简单化让学生们便于理解和记忆,在此基础上使学生融入到课文中,感受作者的内心世界。如果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语文,会大大提高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当学生从心里爱上语文,他们会在学习语文的路途上充满热情。
三、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鼓励学生可以通过语言、动作、眼神等多种激励相结合的方法,使小学生产生一种想被表扬、被激励的强烈渴望,此时教师对学生进行激励,会让学生产生自我肯定的自信。
1.精神激励。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互相影响的地方,教师在课堂中应该将自己的精神面貌提升到最好,使自己饱含精神。小学阶段,学生都正处于模仿学习的时期,教师的精神面貌和教学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对他们产生一定的影响。
2.榜样激励。优秀的学生可以是班级的榜样,让其他学生向他学习。教师也可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分享”,让成绩优异的学生站上讲台发表自己在学习上的心得。这会对其他学生在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启发。此外,教师也不该忘记自己也是学生的榜样。一言一行都应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标杆。
3.竞争激励。在榜样激励的影响下,教师还可以采用竞争激励的方式,将小学生强而持久的好胜心进行健康的差异比较,当然要把握好一个度逐步激励。
4.语言激励。课堂教学中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俗话说:“好话一句,三冬暖”正是说明语言激励对一个人的影响巨大。当教师通过语言对学生进行激励,他们在自信心上都会有很大的提升。这是有利于他们学习的。
5.行为激励。当人们情绪激动到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时候,总是会加上一些表示性的动作行为来增强自己想要表达的某种效果,与此同时也会带动身边的人一起参与到他的情绪中。
6.情境教学激励。在学习课文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教具、教材创设情境。用多媒体课件的播放形式等再现文中情景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人物的内心,产生联想和想象,给学生直观的感受和思考的空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而达到学习课文的效果。
四、激励的原则
激励教育的原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激励,即激发和鼓励。在我看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遵守以下几个激励的原则。
1.目标原则。在激励机制中,设置目标是一个关键环节。目标的明确性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动机,学习的动机是由两方面组成的学习需要和学习的期待,而动机中的附属内驱力就是指学生为了得到家长和教师的认可。语文教师应设定相应的目标,有相应的奖励会提升学生的积极性,而获得奖励的学生也会受到大家的瞩目,更加激励了学生想要学习的心情,也会带动其他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环境。
2.坚持精神激励为主,物质激励为辅。物质激励是基础,精神激励是根本。物质资源必定是有限的,但精神资源是不竭的,教师应在两者相结合的基础上,以精神激励为主。一朵小红花,一张小奖状都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激励作用。
3.时效性原则。要把握激励教育的时机,时机不同所产生的效果是不一样的。只有及时的激励才会对学生产生更好的效果,使其发挥其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五、不仅要有激励还要有适当的惩罚
激励教育要适度、因时制宜、及时有效,要将激励的正负原则适当应用,奖惩公平,教师不论是通过语言激励还是行动激励方式都应该把握住那个度,不要矫枉过正。激励过多会使学生习惯了被“赞美”包围,对于教师的激励产生不了相应的心情,甚至产生逆反心理。激励教育要做到适可而止。
在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是课堂的主体,教师的“一言堂”和“满堂灌”的现象经常出现,学生大多只能被动地接受这种“填鸭式”的教育。在新课改下,教育部大力倡导积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学生为课堂的中心,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和学好语文的信念。激励教育适用于广大学生群体,是教学模式的正确探索,我们教师要脚踏实地地落实贯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