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机制
2019-09-10汪梅
汪梅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数学学科的基础教学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本着尊重每个学生个性特征的初衷,新课程改革要求深入推进分层教学机制,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能力上获得一定的发展,初步培养应有的数学学科素养,建立数学思维习惯。分层教学包括备课分层、课堂教学分层、分层指导、分层评价四部分。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运用探讨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19.018
著名教育学专家加德纳提出,一个人的智能包含许多方面,并且其表现存在不均衡的现象,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存在明显的个性差异。个性没有高低优劣之分,每个学生在学习能力、辨析能力、记忆、实践能力、反思消化能力方面存在较大差别,但是不代表学生的弱势方面就无法成为优势,不代表学生的发展就要受到束缚。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能力受先天遗传影响,但是更多取决于后天的学习。所以,教师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有信心,尊重学生的现有差距,了解每个学生的不同,帮助学生发现自身长处,发挥其优势,在学习上根据自己能力大小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逐步提升数学整体水平。这是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而数学学科的特殊性,也需要我们落实分层教学。分层教学,毫无疑问,把知识、学生、学习过程以及过程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进行分类、层级化,并不是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而是本着因材施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科学态度,以科学的方法来重新审视小学数学教学[1]。数学的学科特征致使很多小学生在学习上存在困难,甚至还有不少后进生,分层教学让我们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实现教育公平。以下笔者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从四个方面简要阐述分层教学的落实方法措施,希望对当前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有所帮助。
首先,做好分层教学的起始阶段,就是教师要做到备课分层。一方面,备课是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保证,是实现一堂好课的必要条件,课前教师对课程目标、学习过程、重点难点以及要达到的过程方法、学生的情感价值判断进行全面分析审视。另外一方面,新课程教育改革也提出,我们的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是对每一位学生的教学,观照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尤其是创新教育理念提出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减负增效[2],格外关注班级后百分之三十学生的学习效果,把后进生作为因材施教的重要开展对象,确保后进生、数学弱科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在小学时期打下坚实的数学文化课基础。所以,教师的备课要照顾到先进生的学习情况,也要充分考虑后进生的现实难题,并且以解决后者学习困难为首要任务。那么究竟如何落实备课分层呢?
第一,细化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层次与学习能力,把学习任务细化为四个等级,由低到高,这四个等级都会有相应的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实现,借此让全体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收获学科自信心。例如,在学习图形面积求算公式的时候,教学目标从掌握图形特征、理解求算公式的计算依据、学会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掌握公式的灵活转变极其延伸拓展。四种教学目标是不断深入的,既照顾到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又有助于学生的思维不断深化,对一个公式形成牢固的认知。第二,备课时,要把教学内容的分层重点放到基础层面上来,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很相似的,没有过分的差距。课堂教学要在完成基础的前提下,再对学生进行能力提升,没有基础,地动山摇,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不牢固。所以,分层备课的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完成最基本的学习任务,把基础知识掌握扎实、吃透,之后再要求学生们灵活运用。
其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切实做到区别对待,开展分层教学。分层教学主要体现为,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给每个层次的学生留出自主思考的时间,例如会有四分之一的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存在困难,教师如果只关注四分之三学生的学习,那么基础知识一带而过,前者的学习就会中断,对今后的数学学习产生巨大阻碍。比如在学习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的时候,教师要多设计观察、探究的环节,强化学生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只有理解透,那四分之一后进生才能在后面的学习中,运用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而理解较快的那四分之三学生,可以在不断强化中产生新的自己的理解,这也是知识内化和再组织的过程。所以,分层教学除了考虑学生的特殊性之外,还要让每一个学生有独立思考的空间,这个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深入把握,建立稳定的数学知识框架。此外,还需要教师针对不同学生,提供学生踮踮脚就够得着的学习内容,这部分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但是,经过学生的交流学习可以成功掌握,尽可能让所有学生获得学习的乐趣。这就是分层教学过程的要义。
再次,教师要对学生展开分层指导,落实这一教学策略,需要对学生展开小组分层教学,一节课时间四十分钟左右非常有限,要提高教学效率,保证教学质量,又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难以做到每个學生都得到对应的指导。但是小组分层教学,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有机联系,及时沟通交流,分层学习,弥补教师的缺位。同时,教师对小组的整体情况有清晰的把握,可以对小组展开针对性的指导。一是,小组成员的学习能力和发展水平相近,这样遇到的问题和讨论的方式也比较相似,便于同一个层次阶段的学生相互激发,彼此帮助。教师指导起来也便于找到具有典型性的问题,提高解决效率。二是,教师要鼓励小组内部成员,互相帮助,合作探究。小组成员虽然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相近,但是每个人有自己的特性,有的擅长计算,有的喜欢对事情进行逆向思考,有的则扎实耐心,分层的小组合作学习,还能让内部成员互相弥补,共同进步。
最后,教师开展分层评价,避免把学生整体进行比较评价,根据学生的特殊性以及他自身所能达到的目标组织评价。分层评价要综合各方面的表现,挖掘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长处,以长处带动整体学习热情。例如,有的后进生,计算、判断、记忆能力可能都有所欠缺,但是公式运用能力好,善于举一反三,教师就要借助评价,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学到新的知识,能够及时加以运用,只要在其他方面多加练习,可以转变为数学特长生。由此可见,分层评价的机制对学生发展极为关键。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的分层教学机制,需要教师从备课、讲课、评课多方面照顾学生的特殊性,以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致力于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英杰.小学课堂差异教学的探究[J].现代教育科学.2013年12期.
[2]吴璀,魏阳莉.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小学差异教学[J].中国教育学刊.2015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