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019-09-10陈周琴

南北桥 2019年5期
关键词:动手能力美术教学小学美术

陈周琴

【摘    要】在当前我国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背景下,对于小学生能力的培养成为了教育事业的重要发展方向。在小学教学的所有学科中,美术教学就可以很好地起到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作用,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性就能为学生日后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当前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中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较差,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存在误区,并且美术学科在小学教育中并不受重视。因此,本文着重针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问题进行探究,旨在为我国的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可供参考的理论建议。

【关键词】小学美术  美术教学  动手能力  手工制作课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5.025

近些年来的课程改革越来越看重对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在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越来越受到各个小学的重视,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是丰富小学学科内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重要科目之一,接受美术教育对每一个小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如何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此文将做清楚分析。

一、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存在的问题探究

美术学科在小学教学中除了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审美进行启蒙之外,美术教育还可以起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效果。然而,在我国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对于美术教育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观念较差,并且没有针对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与优化。因此,本文首先针对动手能力的培养进行了对现阶段小学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究。

(一)美术学科在小学教学中不受重视

美术学科在小学的所有学科中属于副科,因此大部分学校的美术课程一星期也就一节,这么短的课时很难真正起到提高对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培养。然而,课时仅一节的情况下,由于各种考试的压力存在,许多主课教师也会占用美术课程进行教学,这种情况更加影响了学生所接受的美术教育程度,并且局限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这种美术学科不受重视的情况是由于教师与家长对学科的认知不足而造成的,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综合能力素质的发展与进步。

(二)教师的教学理念存在误区

与此同时,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也存在误区,大部分小学美术教师习惯性的将自己教学的课程作为一门自习课或者简单的引导学生画画,并没有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于美术教学与动手能力也会丧失兴趣,变得不受重视,影响了学生的个体发展。

(三)教师的教学方法较为传统

另外,小学美术教学的教学方法也存在问题,大部分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习惯性开展简笔画教学,简笔画可以作为教学的基础与入门课程,但对于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起到的作用较小。教师没有形成较为先进的教学思想,一味的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与教学理念大大地降低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学习体验,也影响了学生在美术学习中的积极性,进而很难通过美术学习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方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动手意识

实践证明,学生对美术课程越有兴趣,将会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学习内容,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根据教育学相关知识,小学生通常会对事物持有较高的好奇心,但注意力不持久,这要求美術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美术热情。作为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师,更要利用新奇事物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在进行教学时教师适当引入新奇的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此外美术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的艺术美,表现出美术学科中的丰富价值,利用优美动人的画卷吸引学生注意力,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使学生拥有更高的审美能力。欣赏美是美术教学的第一步,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结合小学生的喜好、生活实际。

(二)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绘画是一门艺术,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学生加强技法训练,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在绘画方面的创造力。技法练习作为美术教学中的基础内容,学生需要经过长期训练才可能拥有精湛的技法,而单一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小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失去继续学习的耐心。针对当前现状,美术教师应不断丰富培训方法,开展手工制作课,如开展裁剪、折纸等手工课,使用水彩、蜡笔等不同的画笔进行勾线、上色练习。通过丰富多样的手工制作课程,激发小学生积极学习的热情,促使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发现美术制作的趣味,让小学生愿意动手制作。在组织动手的实践教学中美术教师理应有全局思想,把握教学重点,帮助学生理清不同技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三)创设利于学生动手的教学情境

美术由理论与实践两部分内容组成,这要求美术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学到的理论知识进行验证,最终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美术教师可以借助学生表现欲较强的特点,创设一定的情境。通常情况下教师会选取优秀的作品向学生展示,引导学生理性欣赏绘画作品,激发学生的模仿欲望,让学生对美术学习有更加浓厚的兴趣,有意识地参与动手实践活动。

三、结语

总之,小学美术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依据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有力提升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廖春钰.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4.

[2]蔡薇娜.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情感能力的培养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4.

[3]朱小梅.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美术教育研究,2017(24):144-144.

[4]高敏.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6(11):37-37.

猜你喜欢

动手能力美术教学小学美术
幼师手工课教学和动手能力实践探究
动手能力在高职计算机教学中的培养
“折纸”中蕴含的数学思维与动手能力
搞好幼儿美术教学,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美术教学中运用音乐 提高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