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如何提高精新途准扶贫工作实效性

2019-09-10李晓波

环球市场 2019年33期
关键词:精准扶贫实效性问题

李晓波

摘要:精准扶贫方略是新时期党和国家打响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部署和模式创新,其理念就是要瞄准扶贫对象,通过精确帮扶、精准施策、精细管理,使更多的贫困人口最尽快缓解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本文基于笔者的实际调研情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就如何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性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精准扶贫;问题;实效性

一、精准扶贫工作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贫困人口分布呈现分散性特征。当前,我国贫困人口分布呈现点、线、片共存态势,绝对贫困人口比较分散,还存在一些特殊困难地区。这些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其致贫原因大都地处偏远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没有集体经济或非农产业。这些地区发展明显滞后于其他地区,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2.贫困家庭脱贫后返贫现象多发。由于贫困家庭经济基础差,家庭收入稳定性差,持续发展和抗风险能力较弱,常常因为遭受某些无法预见的变故再次返贫,导致无法实现稳定脱贫。根据调查,大约52.2%的贫困家庭未能实现稳定脱贫,当这些家庭初步实现脱贫以后,时常会因一些现实情况的影响。如病痛、上学、自然灾害等,再次出现返贫情况,成为最底层收入者。

3.某些贫困地区在思想认识上有偏差。有的存在“等”的心理,某些贫困群众缺乏兴业致富信心,内心深处存在着等待政府帮助解决贫困问题,实现脱贫目标的等待心理。有的存在“靠”想法,某些群众坐吃山空,不去做脱贫谋划,缺少发展良策,寄希望于当地党和政府出台扶贫政策,总是存在靠人“扶上马”的想法。有的存在“要”的心态,某些群众思想动机不够端正,往往曲解党委政府的扶贫政策,错把扶贫当“福利”,要求政府长期进行帮扶,来达到不劳而获的目的。

4.扶贫工作社会参与度还不高。有的扶贫工作帮扶单位参与意识相对薄弱,尚未意识到扶贫工作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甚至会错误认为社会扶贫就是公益的一种形式,始终把握不好扶贫工作本质,不注重向农户等领域发展投入更多帮助,最终影响到了扶贫工作开展效果。

二、提高精准扶贫工作实效性策略

(一)强化思想认识,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去落实执行

只有先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才能使精准扶贫工作得到重视、付出行动、收到实效。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关于精准扶贫的新论断、新思想、新观点,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新经验、新做法,树立战略思想和全局意识,明确形势和任务,树立科学、精准扶贫思想,在思想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加强对本地精准扶贫工作的正确分析和科学谋划,树立问题导向,科学制定方案,精心制定计划,整合多方力量,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常态工作抓好落实。

(二)补齐政策短板,使精准扶贫工作以完善的政策保障得到落实执行

要制定好基础数据库的完善更新制度,随时更新、准确无误并及时公布,能通过大数据的统计分析为实施精准扶贫提供信息参考;要不断完善专项扶贫政策,使其更加符合国家政策要求,符合当地工作实际,使更多的贫困对象享受到应有的扶贫帮助;要完善扶贫部门的责任和管理办法,明确扶贫工作指标,促使其向扶贫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要完善社会资本投入政策,通过互利共赢原则,支持和鼓励更多的社会资本投入到精准扶贫工作来,形成精准扶贫工作合力。

(三)建立精准的扶贫管理机制

对于扶贫的整体过程建立有效管理机制,加大对管理中的人为阻碍因素控制。政府部门对于资金的下发要建立抽查制度,派专员定期进行匿名抽查。使扶贫基层管理者的腐败现象得到解决,对于精准扶贫执行者的执行成果进行管理。对于其中管理成果显著的执行者,将其成果计入考核,使精准扶贫与其升值、评级挂钩。激发政策执行者对于精准扶贫的帮扶热情,使真正的贫困户得到全面的帮助。同时在具体工作中,对地方脱贫良好的基层管理者进行典范树立,使更多的基层管理者可以加入到对精准扶贫管理工作。使各个基层精准扶贫管理者之间形成良性竞争氛围,这也有利于精准扶贫项目的落实。

(四)完善公共服务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机构,主要包括文化、教育、卫生、农林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服务。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文化建设的需要在农村地区也表现的更为迫切,由于基本生存问题的解决,人们有大量的闲暇时间,在这个时间里,人们需要有符合社会主流的生活追求才能有效地保证生活的充实和社会的稳定,通过挖掘民间文化资源,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卫生、教育、农技工作者等在内的公共服务专业人才奇缺,人才问题已成为农村公共服务发展的短腿。

(五)确保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更加安全高效

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是制约扶贫成效的关键因素,当前“蝇贪”依然存在,啃食扶贫领域资金的现象尚未杜绝,基层扶贫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提高,而且资金使用体现着国家、社会和农民之间的正式关系的微妙变化。要建立更为严格的资金管理使用办法和公示制度,保证政策资金“扶到真贫”“用到实处”。扶贫资金是贫困群众的“保命钱”和减贫脱贫的“助推剂”。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县级政府在申报扶贫资金的时候会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再结合自身的实际,将所需的扶贫资金申报项目分类申报,各地方的经济发展的侧重点不同,根据各地区的实际申请资金有利于实现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在与兄弟县市扶贫工作者交流的过程中我了解到,对于扶贫资金,加大使用的自主性是十分重要的,因为按照国家专项资金的管理办法的规定,許多资金的使用受到极大的限制,部分资金闲置造成滞留,部分资金不足造成发展困难,基层工作者面对这一问题自主性受到极大的限制。因此在资金使用上,为保证精准扶贫的实现,要基于地方充分的自主裁量权,根据自身经济发展需要分配资金的使用权。

三、结束语

精准扶贫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需要长期进行的工作。对基层的管理者要加大管理力度,利用多种管理方式,激发精准扶贫工作热情。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对贫困户的评估要借助第三方力量,杜绝基层管理中的不正之风,使基层一线精准扶贫管理工作能够有序进行,使精准扶贫能够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贫困群体,使社会经济能够持续、平衡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瑜,王欢.关于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的思考[J]才智,2019(24)

[2]谢爽,唐冰开.政策执行与农村精准扶贫的实践逻辑[J].包装世界,2018(9).

猜你喜欢

精准扶贫实效性问题
“主讲主问主评”工作法:提升党课教育吸引力实效性
利用微视频提高小学美术教学实效性的实践与研究
精梳巧练 理性分析——提升小学数学复习课实效性的教学策略
优化作业设计 提升数学教学的实效性
“精准扶贫”视角下的高校资助育人工作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