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元制”职教理念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探索

2019-09-10曹福凯赵东俭张荟茹

环球市场 2019年33期
关键词:双元制发展模式职业教育

曹福凯 赵东俭 张荟茹

摘要:双元制的职教理念来源于德国,是一种由企业和职业院校共同完成的职业教育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各院校对于双元制教学模式也非常重视,通过双元制教学,大力推动职业教育的改革。但是双元制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的发展远远低于预期,无论是企业还是职业院校都没有真正领悟双元制理念的精髓。本文基于此提出几点建议,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模式

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促进就业的重要保障。随着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各职业学校无论是招生规模,还是就业情况,都取得了很大发展。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各职业院校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德国成功经验,纷纷推行双元制教育模式,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一、双元制职教理念的特点分析

所谓双元制职业教育,就是把整个教育培训过程分为两元,一元是指职业院校,主要是培训学习相关理论专业知识,另一元就是企业的校外实训场所,主要是培训实践操作技能。双元制本质上是校企合作共建的办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一)双元制下职业教育同企业生产结合更紧密

双元制职教理念下,强调以职业为导向,更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培训,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企业进行技能学习,而且不同于学校的简单通用型设备,学生能够接触到企业目前使用的最新设备和技术,培训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学生培训毕业后可以无缝对接投入到企业生产中去。这种模式成为真正培养第一线实践操作人员的职业教育,实践技能的培养得到确实保证。

(二)双元制职业教育包括多个双元

双元制的“双”,除了是指职业院校和企业的培训主体双元外,站在不同角度来说,还可以包括多个方面的双元。从教师角度来看,双元是指实训教师和理论教师;从受训者角度来看,双元是指学生和企业学徒;从教材角度来看,双元又是实训教材和理论教材;从考试角度来看,双元是技能考试和专业知识考试。

(三)双元制下企业参与更广泛

传统校企合作模式下,多数都是通过学生实习方式进行,企业并没有专门的培训基地和人员,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程度不高。双元制下,大企业一般都会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配备专门人员,即使是实力有限的中小企业,也能通过跨企业培训参与职业教育,企业参与更广泛.培训效果更好。

二、当前我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投入支持下,我国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职业教育发展驶上了快车道。但是就双元制职教理念来说,发展的广度和深度远低于预期,存在着诸多问题制约着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企业对双元制理念存疑,积极性不足

双元制的职教理念下,企业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来培养学生,比较大的企业通常还会建立专门的培训基地,加上学校学习时间,培养一个合格人才需要2.3年时间,培养周期长,培训投入高。同时企业也要面对人才流失的风险,虽然培训的人才要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但是离职成本很低,企业并没有有效的制约手段。企业担心为他人做嫁衣,发展投入的动力不足。

(二)具有双元制理念和能力的师资不足

目前我国的大部职业院校中,具备实训和理论双元能力的师资力量紧缺,大部分的职校教师只是具備理论知识,实际操作能力不强,而企业提供的实训教师往往又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培训,不能很好的把专业技能完全传授给学生,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不够。双师型师资的缺乏,导致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安排不能够适应企业需求,脱节现象比较严重。

(三)学校的专业设置不合理

职业院校的发展应该立足于市场需求,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的职业院校,在招生方面过于热衷于热门专业,比如计算机应用、机电、汽车维修、旅游等,生源比例可能会占到全部招生的一半以上,而校企合作的企业并没有这么大的接收能力,导致在顶岗实习时很多学生没有实训实操机会,或者一个培训基地有太多学生,很多学生的实习实训流于形式,达不到实训目的。

三、推动基于双元制理念的职业教育发展的建议对策

相比于学校制职业教育,双元制教育更能培养出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学生与企业的沟通交流加强,为学生以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针对当前我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应当采取创新的思路与举措,推动我国双元制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提高企业积极性,推动企业主动参与职业教育

企业参与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投入成本过高,政府要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职能,制定事前补贴机制,对设立培训基地的企业设立补贴标准,分担企业的投入。同时要建立学生培养的事后奖励机制,根据学生培训效果,分级给予奖励,提高企业培训的积极性,加强校企融合,推动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

(二)完善教师招聘制度,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加强对现有教师进行双元制理念的灌输和培训的同时,要着力引进一批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丰富企业实践操作能力的高水平教师,完善教师招聘制度,加强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合作交流,在教学同时安排教师定期到企业进修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施行,明确了职业院校专业教师要有3年以上企业工作经历,在职教师每年要定期在企业培训1个月,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奠定了基础。

(三)进行专业细分,明确职业方向

职业院校在划分专业时,要依据职业类别来分类,细化专业方向,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确定招生规模时,要考虑市场的吸收能力,强化合作企业的广泛参与,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增加学生实训实操机会,强化学生技能学习,提高学生就业率。

参考文献:

[1]王惠莲.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的经验与启示[J]教育与职业,2019(03).

[2]杨宗晓,杨克.校企合作“双元制”教学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02)

课题信息: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名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双元制”职教模式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HB18JY070,课题主持人:曹福凯。

猜你喜欢

双元制发展模式职业教育
德国高等教育的“双元制”理念及对高校转型发展的启示
德国工匠精神的文化基因分析
“双元制”模式在导游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我对德国篮球的理解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