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可持续性城市空间规划策略分析

2019-09-10王高翔

环球市场 2019年33期
关键词:空间规划以人为本

王高翔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城市空间规划现状,围绕空间规划的公平、生态、以人为本等原则研究实现可持续城市空间规划的途径,为国土空间的可持续规划领域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可持续性城市;空间规划;以人为本

新时期城市空间规划理论研究已经逐渐由社会公平延伸到构建可持续空间规划体系中,科学的规划体系就是建设可持续发展框架,梳理其中的理念与问题,并对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启示。

一、城市空间规划发展现状

城镇化发展使得近年来城市用地面积增加83%,当前城市总数为661,城镇人口为5.6亿人,预计城镇化水平于2020年实现57%,城市人口数量达到8亿人至9亿人,2019年城镇人口数量同比增加了45%,且城市用地增长率与人口增长率之间的比值为1.85,略高于国际合理阈值,这些数据均体现出国土资源利用率较低,同时水资源恶化、环境污染、交通堵塞等问题的产生与城市的空间密度联系紧密,因此科学规划城市空间可以减少这些问题的发生概率,通过围绕“公平、以人为本、低碳”原则进行城市空间选择、优化、评估十分必要。

二、可持续性城市空间规划策略

(一)实现空间规划公正

首先社区、投资者、政府等主体对于实现开展城市可持续规划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因此应构建社区参与互动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政治经济关系,实现社会、生态、经济的一致性。其次,建立自上而下的空间管制机制,对参与主体开展可持续空间创设相关教育与培训。通过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空间规划活动,将实际问题借助互动机制进行解决,发挥管理监督的高效性,促进空间规划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在规划中实现多个参与主体的可持续发展平衡,构建社会沟通平台,通过专家和政府引导,形成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可持续城市规划环境。

(二)以人为本规划可持续空间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城市规划中强调人与社会的均衡发展,“以人为本”是城市规划的原则和目标,以下围绕几方面分析规划可持续城市空间的途径:其一,加强归属感设计。居民对于所在社区的依赖感与归属感是实现舒适生活的基础,因此在空间规划上应体现出社区文化和精神,并提供服务设施和场所。其二,侧重人的生活与发展。2008年11月,IBM提出智慧地球理念,掀起了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在当今21世纪发展背景下,若想实现可持续智慧城市规划,需要借助通信与信息技术分析城市运行系统的关键数据,实现现代化社区功能特点,彰显现代生活理念。其三,侧重基础设施建设,在规划中留有充足停车位、建筑采光合理、完善服务设施、环境设施、管理设施,引导公众参与社会组织,实现城市规划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空间生态规划

当前全球城市消耗能源总量占世界的75%,而温室气体排放量占总量的80%,其中建筑物、交通工具、工业排放量分别占3 g%、33%、28%。数据显示城市能源消费量占据消费总量的60%,单纯依靠节能减排的方法降低CO2的排放量无法改变因城市空间结构所产生的能源消耗与排放,因此提升标准可以加强低碳城市空间规划,通过生态建设促进可持续低碳城市的发展,以下围绕两点展开论述:

1.构建综合密集城市

城市低碳规划应关注城市密度,“综合密集城市”于1996年被提出,是指通过建设绿色交通系统,促进公共交通的导向作用,实现大城市组团、中小城市聚集,促进城市空间规划向交通枢纽迈进。其一,应实现土地的混合利用,此方法可以确保居民短路径的出行,实现其生活与工作地的重合。因此可以鼓励居民积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进一步突出土地有效混合概念。比如美国对此课题的数据研究发现,每增加20%的商业活动和零售活动,会增加4.5%的公交或小巴士乘坐比例。因此可以将就业区、商业区布置在公交站点附近,便于居民出行,同时使具有综合性功能的区域布置在居民住处到地铁、轻轨等站点的步行距离范围内。其二,实现空间紧凑发展,比如近年来上海市64个中心城镇和9个新区在建设中均体现出紧凑建设的作用:过度集中规划会导致能源消耗、设施使用成本提升。因此应加强土地密度和交通资源整合,在站点周围1千米的距離划分为建设用地,使客流支持公交系统运行。

2.立体绿化

以新加坡为例,其土地面积为714hm2,产业和人口密度较高,大约为7300人/hm2,但是经过10年的科学规划与设计,此国家成为了著名的花园城市,通过为了解决绿地不足问题,在规划中栽种人造树,同时收集雨水、太阳能发电,为周围101英亩的温室和2.26余万的植物提供能源。传统城市规划主要在周边建立绿化带当做增长边界,以避免城市盲目扩张。现代城市空间规划可以通过交通走廊实现绿地与公共交通体系的契合,利用绿地将土地集中在公共走廊中进行改造和开发,实现低碳城市发展目标。此外,也可以构建分层的森林、公园、绿地与公共空间结合形成生态单元,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

(四)实现空间特色

2016年国务院关于城市规划建设工作意见中强调应围绕“经济、适用、美观、绿色”的原则,突出城市特色风貌,改善环境质量。因此规划城市特色空间应保存文化烙印存在,历史节点的位置分布可以构成城市空间组织。比如北京的中轴线经过天安门广场、永定门、景山公园、故宫等历史遗迹,形成长度为7.8公里的历史长廊,成为北京市城市特色空间。同时,可以构建特色视线类景观,此功能是为了确保城市自然景观与标志性建筑的通透性,例如保留传统街区、城市特色风貌区、CBD区域、视线背景等区域,结合视线组织设置眺望点,结合俯视和仰视元素规划观测区域,突出城市特色化性质。

三、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若想得到稳定、长期的发展,空间规划是关键。若规划策略中不具备可持续性,对于城市今后发展会产生较多的消极影响和阻碍。因此可以通过将多元化主体加入到空间规划中,侧重对城市中自由空间的设计和规划,构建绿化立体格局,围绕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快城市规划发展步伐。

猜你喜欢

空间规划以人为本
信息化背景下的智慧国土空间规划思路探索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
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智库挂牌成立
地理信息系统在国土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分析
浅析当下国土空间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河南省国土空间规划研讨会在平顶山召开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