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特点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

2019-09-10刘真

体育风尚 2019年7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体育课素质

刘真

摘要:在长期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力图构建中国的健康体育课程模式,旨在通过这一课程模式的实施,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主要阐述了健康体育课程模式的目的和理念、理论基础、结构和内涵等,强调重视从学习目标的设置、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实施、学习评价的运用等各个环节都要围绕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来展开。将课堂从老师注入式教学法转变成学生自主创新型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

关键词:课程;身心健康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一般定义为学生在校所要学习的科目相加以及在其所进行的教学安排和教学进程。更为广泛的来说课程就是学校为了完成对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所设定的学习科目与学习进程被定义为课程。课程的目的在于教师教学生的选材依据,学生学习的计划。

二、儿童体育课程的根据

1-6年级的教育是整个教育金字塔的基础,基础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系统里面的中心,所以国家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将儿童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儿童的发展关乎这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在校小学生的每一堂课程设置都有其科学依据,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智力的发展规律来设定相应的学科。而在1-6年级小学生的体育课堂中主要是以游戏为主,锻炼学生团结协作等意志品质。在1-6年级体育课程的选取根据学生在这年龄段的特点制定与其相符的对应的体育课程,分别涉及到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性的需要。在这一阶段所分布的课程特点以游戏为主,而游戏主要是以趣味性为特点,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某一些层面上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学体育课程的表现形式

少儿体育课,一般性的以娱乐为主,增强孩子们的体质,让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对小朋友开展的课程主演是以趣味性的娱乐游戏为主,每一堂课都融入了各式各样的体育趣味游戏,在上课期间带动了学生的学习乐趣,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自主学习,将学生紧张的学习状态放松了下来。课程的类型包含了跑、跳、投等运动将提高学生各项的身体素质指标,促进学生身体、心理的发展。在基层教育阶段对体育教师的分配较少,但是学生人数较多,这样组织起来也方便很多,提高老师的上课效率,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素质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四、1-6年级体育课程未来发展方向

儿童体育课程的转变与相对应体育教师的自身素质也有一定的关系,将课程的改革提到最高位置,将课程的上课方式转变同时我领导、学校等更应该注意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让教师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对自己工作的专业性的提高。另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自身素质修养的培养与教导。在上课期间不仅仅是一种普通的户外活动,要让上课的学生通过体育课可以结合自身,经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对孩子拟定相应的课程,在教师入职前应该严格要求教师的专业素质,在专业素质方面建立一定的标准,在体育教师的带领下可以让学生因快乐的体验每一堂课,让每个孩子都能都发挥自己的特长因材施教。在校应该减少非体育专业教师去担任体育教学一职,对教师专业对口划为最低标准,从小学就让学生老师家长重视体育这一门必修课,因为健康是一个人的根本,没有健康的体质,其他都无从谈起。在上体育课时也应该让学生对每一个项目都应该认真去学,让学生找准基本的入门点,将学习的每一项都应得到相应的提高与改善。

五、结论

通过调查研究小学体育特点及发展趋势,得出以下结论:就目前小学体育开展现状,主要以活动游戏为主,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体育,在体育中得到锻炼。在体育教师上,师资力量还不够强大与专业,有的学校因为体育老师缺少而去让非专业的老师区上体育课,所以说专业程度不够高。

建议:通过学校老师家长三方合力,提高对体育的重视。让家长也有这种意识,体育不仅仅是让孩子去漫无目的的去玩耍的而且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家也不给孩子灌输多参加体育锻炼的理念,让孩子从小树立多参加体育活动的意志品质,我运动,我快乐。体育是我更强大,更有魄力。通过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主动积极的参与进去,从小就培养孩子热爱体育的好习惯,中国的东亚病夫的偏见渐渐消失在世界人的眼球中。孩子一方,家长应该让孩子自己选择他们喜爱的运动项目,而不是家长强迫孩子去报孩子不喜欢的辅导班。通过对体育课程的改进,可以让孩子得到更多的锻炼与实践,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3]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张宏成,魏磊.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实施现状与对策研究[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12).

[5]楊清琼.中英美中小学体育教育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0.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体育课素质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体育课上的“意外”
公关摄影师必备素质
讨厌的理由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