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传承视域下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反思

2019-09-10周大坤

体育风尚 2019年7期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文化传承

周大坤

摘要:本文对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文化课程体系、创新教学方法等多种措施,为民族传统体育进一步发扬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

传统民族文化是中国民族精神傳承的需要,特别是在经济文化全球化发展的特殊时期显得更加重要。在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秉承传统文化传承需求,加强教学改革,以适应现代化教育的需求[1]。

一、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人文知识重视不足

思想观念方面,当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对技术重视度过高但对人文知识重视不足的现象,认为包括历史在内的人文知识不重要,只要将技术熟练掌握了就好。但是这种思想观念是不正确的,特定时空条件下才能使民族传统文化现象出现并成长,进行民族传统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地理、历史背景进行深入了解,就无从深入理解其内涵,因此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的重点学科之一就是历史。

(二)轻视文化教学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整体价值分离的现象,存在不重视教导文化层面的知识,而过分重视技术层面的现象。以武术的教学为例,当前的武术可以说与体操相类似,武术变成肢体符号,强调其动作的精确性,但是武术的文化内涵被遗忘。武术传承强调基本功夏练三伏、冬练三九,其动作较为枯燥复杂,学生难以长期坚持,导致普遍存在挫败感,尽管学生对武术感到好奇,但是缺乏学习热情。

(三)对民族传统教学的价值存在定位偏差

定位偏差的产生原因在于模仿西方体育,将文化底蕴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的民间传统体育转变成竞技化、简单化的体育课范畴。教学目标的设定过程中,受到利益、欲望以及锦标的驱使,高校忽视了民族传统体育天人合一思想、感悟、修身、自娱的和谐追求思想被抛弃,操场、体育馆等成为培养运动员的基地。

(四)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当前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内容设置方面,多见竞技武术套路,少量少数民族运动会项目,从总体上看来,结构不够多元化,实用性不强,未能结合大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与击剑、柔道、跆拳道、攀岩、漂流等现代体育课程相比,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尚未得到充分开发[2]。

二、针对上述现象提出的措施

(一)转变教学理念

任何文化都有其自身的独特价值,不能被其它任何文化所取代,因此需要对其予以重视并传承,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需要以传承文化为目的进行教学。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体育活动,更是文化现象的一种,我们传承体育技术,是为了传承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不能仅重视对技术文化进行学习,更应重视其中的民族精神涵养的培养以及文化内涵的传承。

(二)构建具有自身文化气息的课程体系

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予以创新,在传承的过程中发展,通过一定创新增益知识,充分发挥高校的科研优势以及文化素质优势,在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同时,对传统民族体育予以创新。

结合高校所在地区实际情况,选取与当地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契合度较高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扩大影响范围以及推广范围,通过这样的方式进行体育教学,不仅能为当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助力,也能提高本地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能通过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以湖北民族学院为例,该校立足于当地实际,开展板鞋、打陀螺、高脚竞速等多种体育项目,营造了地方文化与高校良好互动的双赢局面。

三、创新教学方法

(一)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合理改造

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趣味性、群众性、民族性、传统性以及健身性等多种特征,教学过程中一味强调竞技,对民族传统体育过度改造,将导致其民族特色丢失,忽视其多元价值以及文化内涵,将导致大学生失去对传统民族体育的学习兴趣,对民族体育文化传承也是不利的。

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中都包含着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例如,板凳龙活动中贯穿的五行思想,代表着人们祈愿五谷丰登、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拔河活动也蕴含着生殖繁衍、丰收增产、祭祀祈雨等文化内涵,因此教学过程中重视传承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内涵,对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尽可能保持其传统性、多样性以及原生态等,遵循可接受、科学健身的原则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其落实于教学过程中[3]。

(二)强调文化教育以及理论知识

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哲学文化、审美、健体、智育、德育等多种文化教育功能,教学开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学习理论课,还需要重视深入了解其文化内涵,从而弘扬民族精神并进行文化传承。

以中国武术的教学为例,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技术知识以及理论知识的教育,还应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中国武术强调厚德载物,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过程中,强调学习武术礼仪,学习器械之前,先对学生进行器械礼的教育;学习拳法之前,先对学生进行抱拳礼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刻渗透文化内涵教育,学生向他人递送器械时,指导学生双手捧剑,剑首向左并横递,不仅为受剑者右手持剑提供便利,也避免了呈剑者右手持剑行刺之嫌。

对学生讲解气功、舞龙等极具文化色彩的项目时,也随时重视对学生进行文化教育的渗透,促使学生了解到传统民族体育活动的博大精深,教师不仅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技法的教导,还应指导学生感悟民族传统体育,使其了解这些活动背后的风俗习惯、经济以及政治等相关知识,从而增强其民族自豪感以及自信心。

四、结束语

民族传统体育教学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点,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必须能够将这一特点进行体现,不仅要重视对学生技法的教导,还应重视介绍相关背景知识以及其中的丰富文化内涵,使学生获得传统文化传承,并将这种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平静.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与文化传播[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06):127-128.

[2]咸云龙,虎晓东.西北民族地区高校校园特色体育文化建设[J].湖北体育科技,2018,37(12):1105-1107+1122.

[3]刘晓峰.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文化的现状及价值分析[J].知识经济,2018(24):140+142.

猜你喜欢

民族传统体育高校体育教学文化传承
吉林省区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研究
民族传统体育与跳跃投掷类游戏
试论如何在古代汉语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浅析网络技术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发展
试论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
关于传统戏剧文化传承的思考
浅谈大学校园设计中的文化传承意义
文化传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