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体育教学中大学生体能素质的培养途径探析

2019-09-10陶燕

体育风尚 2019年7期
关键词:培养途径

陶燕

摘要:近年来,高校大学生的体能状况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高度关注的焦点。大学阶段,是当代大学生人生阶段中发展智力和体力的重要阶段,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现代化的思维和素质以及坚强的体魄的关键时刻,而大学的体育课程的基本教育目标就是科学有效地发展大学生体能素质。本文就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大学生体能素质下降的原因进行分析,针对大学体育教学培养学生体能素质提出一些有效的对策以及建议。

关键词:大学体育教育;学生体能状况;体能素质培养;培养途径

大学生体能素质的优劣关系到学生的未来发展,并且与国家的伟大复兴事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现如今许多数据显示,当代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对比往年正在下降,因此大学院校应当要在基于“以人为本并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提高大学生的体能素质,并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的能力。

一、大学生体能素质日益降低的原因

(一)大学对待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足

学校对待体育教学的工作不够重视,体育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一直以来,体育教学都不为人所重视,尤其到了初高中后,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大幅度地削减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因而导致学生的体能素质开始下降。另一方面由于有关体育教师的相关的规章制度并不健全,导致部分体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二)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不强

当代大学生们由于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又没有升学压力,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的休闲活动,课外锻炼的时间相对就减少了,并且学生们已经习惯初高中阶段的缺乏体育运动的状态,这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锻炼价值重视不够。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度不高,也是因为一般而言都是男生在体育锻炼参与热情方面要强于女生。大学生们尽管知道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能的有效方法,但是学生们对于体育锻炼发展体能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即使部分大学生有体育锻炼的意识,但大多数都是漫无目的,只有少数大学生的锻炼有明确的锻炼体能的目的。

(三)体育教学模式单一

教学模式的单一,导致了学生们逃避体能类项目的学习。目前的体育选项教学项目过于关注单一项目技能的学习,大部分大学体育课的可供选择的内容基本是以运动项目地技术教学为主,并且学生一旦选择了某一项目,不管该项目对于学生的体能素质地提高是否有效果,在本学期内就一定要进行这一项目的学习。然而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选课时,往往会选择一些轻松并且1容易通过地考试的项目进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体能素质自然也无法得到提升[1]。

二、大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能素质的途径

(一)强化高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对体能素质重要性的认识

高校应当观测落实政府制定的体育发展政策,摒弃“强调专业学习忽视体育锻炼”的片面观点,提高体育学科在大学学习中的地位。其次,高校应当加强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对提学教学工作的检查力度,确保学生能够得到优质的体育教育。最后高校也应当顺应社会的发展需求,积极对体育教学工作进行改革、创新,完善体育教学工作。

(二)改革教学模式,开设基础体能课

受到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影响,高校的体育教学课堂上形成了多种教学模式共存的现象。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终身锻炼的习惯。其次在开设选项课的同时,要重视基础体能课的开展。基础体能课有利于学生打好运动基础,为提高身体机能素质和身体器官的协调发展打好基础,从而具备从事各专项运动能力。通过基础体能训练以及与学校体育教学课堂相结合,既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能发展、又能够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其次,要构建完善科学的学生体能发展评价体系。在评价大学生体能时,必须考虑学生的个人情况,采用多方不同评价方式,才能够做到对学生体能状况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2]。

(三)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

高校开展的课外体育,在体育项目的可选择性上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与需求,大力开展那些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学生又十分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体育活动的内容也应当尽量做到丰富多彩,注重培养大学生通过运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的意识认知。接下来,高校要注重加强对于体育教学课堂以及体育活动的组织以及管理,设立健全的体育俱乐部组织结构,采用课内外相结合的体育俱乐部管理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愉快的体育氛围。高校的体能测试的管理制度也需要完善,教师要认识到体能测试的重要性,体育课堂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加大高校体育经费的投入

高校的体育教育课堂需要与体育相关的配套设施的帮助,高校体育部门要做到科学安排,和合理规划现有的体育场地以及設施,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体育活动场所,完善的体育运动设施。并且学校要做到转换传统观念,加大投入体育经费,以及做好合理的未来体育发展规划,多向学生开放免费的体育运动设施,并督促体育教师加强对可与体育端来你的监督和指导。

三、结束语

毛泽东曾讲:“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也在很早之前就提出了“生命在于运动”的至理名言。可见一个强健的体魄对于一个人有着多么重要的意义,尤其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因而高校应当做好对学生的体育运动进行引导,帮助并协助大学生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从而使得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高效率、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陈海龙.从大学生体能测试改革反思大学体育教育的问题[J].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6(10):206-206.

[2]张富胜,刘晓东,敖慧敏,高克琳,周芳如,屈恒,刘钰晴,池爱平.不同民族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体能的比较[J].青少年体育,2018,No.64(08):123-124.

猜你喜欢

培养途径
初中体育中规则意识培养途径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