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实施现状及改善策略研究

2019-09-10钮传庆

体育风尚 2019年7期
关键词:改善策略实施健康教育

钮传庆

摘要:当下的教育环境中,学生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后,面对着巨大的升学压力,从学校到家长甚至学生自身都开始自主的压缩体育锻炼的时间,为其他科目的学习和复习腾出时间。此时学生的健康状况在高中阶段遭遇心理和身体的双重压迫,导致学生心理承受度低、身体素质大幅下滑,无法承担强大的学习压力,反而造成了成绩的下滑。如此恶性循环对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教育效果都带来负面的影响。因此有必要重视高中阶段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本文阐述了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在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高中体育教学中改善健康教育的主要策略,目的在于提升学生健康思想意识,保持良好的身心健康状态,投入到高中的学习中去。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教育;实施;改善策略

体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体育健康教育,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在2007年就已经提出:我国加强青少年体育教育的总要求就是“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2010年教改方针更是在此强调“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各级学校纷纷投入到健康教育的研究与落实中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一、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概念和重要性

根据体育课程的定义,高中体育健康教育是指通过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中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系统性组织教育。高中学校在进行体育教育时务必始终围绕“健康第一”的原则进行备课。学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健康知识和技能才能自主的提升身体素质,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从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体育老师在进行体育健康教育前,首先应该明确当今社会对于健康的定义。不能局限在无病就是健康的狭隘观点中。特别要重视对亚健康的认知。真正的健康意味着学生具有良好的生理状态、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仅仅进行身体锻炼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人体是由九大系统构成的复杂机体,任何一个系统出现问题都可能影响学生的健康。因此,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育健康教育的复杂性和难度,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卫生组织对于健康的定义和维度都已有明确的指出、可以作为体育健康教育的标准。

其次,高中教育者不能忽视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内在统一,将两者割裂开来。第一,体育教学和健康教育的目的一致,均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第二,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互为补充。体育教学以活动和锻炼为主要内容,而健康教育则是理性的说教。双方目标一致,一动一静之间恰好可以弥补双方的不足。第三,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可以互相转化,体育锻炼通过对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技能培养最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终身的健康意识。而健康教育通过让学生明确健康的概念和知识,最终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一)内容缺乏针对性

目前,高中阶段体育教学的内容普遍比较单一。基本是以跑步、篮球、排球、足球或者选项活动为主。主要原因在于高中体育教师受体育学科中心的影响,对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对体育教学的理解局限在竞技运动项目上。由于课程内容过于单一,形式不够新颖,课堂氛围沉闷,学生的上课积极性也得不到提高。同时,课程改革以来,体育教师获得了更多的自主选择课程内容的权利,也愿意进行健康教育,但由于对健康教育的理解把握不足,导致在选课时随心所欲,课程内容重复,不能将体育课程内容与健康知识理念很好的结合起来。这就使得健康教育的研究成果得不到落实。

(二)教学条件不足

目前高中学校对于体育设施的建设和师资力量的引进普遍弱于其他学科。这和体育教学自身的特点有关。体育场地往往占地巨大、建设周期长,耗资更大。例如篮球馆、足球场。体育器材的成本和消耗费用比其他学科多很多。特别是体育教师的专业限制强,一般只擅长一到两个专业,对于其他新兴的运动形式如武术、散打、舞蹈、瑜伽等很难再涉猎掌握,而聘用多名体育教师分别授课也不现实。其次,体育老师往往对学科专业外的领域涉猎不到位、学习能力不够。对健康教育理念的领悟和把握度相对较低,难以落实健康教育到实际。再者,体育教师队伍普遍缺少创新精神、更注重练习考核而不是学生的需要和精神满足,这和其自身受到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不无关系。

(三)教育形式单一

目前在體育教育中贯彻健康教育的形式比较单一,往往是在竞技项目结束后进行总结反思,由体育老师直接公布其想要传递的健康知识或理念。体育教师的主导性太强,学生缺乏参与性和积极性。对宣传的健康教育接受度也不高。高中阶段健康教育的开展还远远不够满足培养学生健康素质的需要。

三、高中体育教学中改善健康教育的主要改善策略

(一)构建开发式的体育健康教学内容和模式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涵盖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方面。体育教师在设置课程目标和内容时应该参照上述体系进行。但在落实到具体教学实践时,课标并未进行明确规定。因此,体育教师有很大的自主性。体育教师可以灵活的构建课程内容体系。以健康教育的目标,结合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和青少年身心特点,有针对性的选择教学内容。并把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作为重点。例如可将带有明显地域特色的扭秧歌带入课堂训练中,锻炼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在教学内容的呈现方法上,要把从过去的传授竞技技术为主转变为传授锻炼身体的方法和手法为主。以运动时需要的营养为例,教师可以让肥胖体质的学生选择低脂类、低糖的食物;想要增肌时,可以选蛋白质较多的食物。这样既可以满足学生追求美的需求,又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健康教育。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但不应该局限在教室中,而是应该将其融会贯通到运动参与中去。以运动后的放松为例,教师可以在高强度运动后传授放松方法,并告诉学生所放松的部位在运动中的发力作用,讲解运动后酸痛的产生原理。既讲解了人体力学的健康知识也使学生劳逸结合得到了放松。

(二)构建灵活的体育健康教学策略和课堂组织形式

教学策略在运用过程中应该以教育目标为准则,一切手段的目的都是为了使学生们参与到健康教育学习中来,并学有所成。所以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设计。

构建灵活的课堂组织形式主要依靠教师角色的转变。需要教师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和师本位的传统思想,贴近学生内心,了解学生的需求,做为引导者鼓励着存在而不是鞭策者。适当放宽对学生的约束,根据实际情况鼓励学生建立互助小组或俱乐部,进行不同的体育项目上来,例如跳皮筋、转呼啦圈等。不使用同一僵化的标准约束学生个体,而是将重点关注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性中。

(三)构建一流的体育教师队伍,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健康教育的需要对体育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标准的要求。因此,体育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学习吸收健康教育的理念和知识,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具体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首先转变教师角色。从课程的执行者转变为决策者,自主的设计课程内容和形式,传递自身教育理念。其次,教师应平等地参与到健康教育的教学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需求并参与到课程设计中来。以此真正满足学生实际需要。最后,教师与学生应该教学相长。在体育课程中重视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在于学生愉快的互动氛围中更好的加深对健康教育的渗透。实现自身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与此同时,学生参与性提高更有利于达成教育目的。

四、结束语

“以健康为第一”的健康教育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必须承认,现阶段高中体育教学中,健康教育尚未得到很好的贯彻。体育教师队伍还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认真贯彻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教育理念,认真学习、加强队伍建设。并在实际工作中将体育教育和健康教育融合在一起。与此同时,培养将体育和健康教育融为一体的新型师资队伍,未来高中体育健康教育必将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济宇.体育教学应重视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J].安徽教育,1995(06).

[2]王国栋.初中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教育现代化,2016(40).

[3]冯在兵.体育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微[J].成才之路,2019(06).

猜你喜欢

改善策略实施健康教育
关于高校行政管理现状的思考与研究
授权理论在使用无创呼吸机COPD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健康教育在烧伤护理中的应用
糖尿病足的预防及护理方法初步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