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负重抗阻力挥拍在网球教学击底线球稳定性的应用

2019-09-10王永建

体育风尚 2019年7期
关键词:网球教学稳定性

王永建

摘要:在网球运动项目中,网球运动员必须拥有良好的专业技术及其稳定能力才能承受并精准的回击快速来球,运动员本身也要有具有一定的协调能力、爆发力及其稳定能力才能有效地回击。

本研究以负重抗阻力挥拍在网球教学击底线球稳定性的应用为研究课题,对实验对象在负重抗阻力训练前后击球稳定性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明确负重抗阻力汇票训练对底线击球稳定性的影响,了解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的效果,为体育学院网球专修学生的击球稳定性训练研究提供真实参考依据。实验结果表明,经过 12 周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后通过 ITN 国际羽毛球水平等级测试中的底线击球精准度测试方法,实验组学生在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前后的击球稳定性均有非常显著的提高。

具备良好的负重抗阻力能力是网球运动员们提高网球的击球稳定性的原因的之一,特别是在竞技比赛中,对网球的击球稳定性尤其重要。

關键词:负重挥拍;网球教学;底线球;稳定性

一、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对负重抗阻力挥拍在网球教学击底线球应用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了一些结论和建议,为以后学校训练及运动员提升个人实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

(一)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原理

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是指在训练过程中,给主动力施加一个反方向、适当的力,让练习者借助外力的作用达到“超量运动”,实现“超量训练”借以发展专项素质的一种训练方法和手段。网球运动是一项隔网对抗性的“速度—力量”型项目,对运动速度和爆发力等素质要求非常高。势大力沉的发球、快速敏捷的步法移动,强劲有力的正反手抽球对赢得比赛起到关键的作用,也是网球运动的发展方向,所以选手自身具备的专项素质对运动成绩主导作用。在网球运动训练中,为克服技术提高的“瓶颈”和成绩的“高原现象”,通常采用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以达到“超量训练”的效果,借以提高练习者的专项素质和成绩

(二)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方案

力量与速度之间既有关系但也存在各自不同的机制。那些认为力量越大速度也就越快的认识都是片面的,力量与速度不能划等号。挥拍时的速度对于少年网球运动员来说比力量更为重要。因此要着重训练迅速挥拍的能力,训练的方法是:第一,上肢徒手模仿练习:每8-10次一组,每次3-5组,每组之间要充分休息,否则就会容易疲劳,达不到专项训练的要求;第二,上肢徒手抗阻模仿练习:练习的次数,组数应根据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来安排,而且一般要用弹性好、阻力较小的橡皮条;第三,持拍接抛球快速挥击练习:要求抛出的球不仅要便于击打抛的频率也要变更,做的次数与频率与上肢徒手练习一致。

三、负重抗阻力训练对底线击球稳定性的影响

(一)击球稳定性概念

稳定性指在测试仪器中计量随时间变化而稳定能力的不变化。“如果稳定性要以定量的表现,则主要是确定数量特性随时间变化的联系。一般都用以下两种计法:一是数量形式的变化某个在规定的量所需要的时间,二是用数量特性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所发生的改变量的形式进行定量”。

(二)负重抗阻力训练前底线击球稳定性结果分析

根据 ITN 国际网球水平等级测量中的击球底线精准度测试:正、反手底线击直线球10个,正、反手底线击斜线球 10个,来测试学生击球的稳定性。注:P<0.05表示差异显著。

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前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的击球稳定性能力测试结果从表1可以清晰的看出:在对照组学生与实验组学生的正、反手底线击直线球和正、反手底线击斜线球的稳定性能力上均无太大差异性。从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底线击球稳定性测量结果来看,实验组基本技术的与对照组的击球稳定性能力上无明显差异,完全符合本论文实验对象的要求。

(三)负重抗阻力训练后底线击球稳定性结果分析

根据ITN国际网球水平等级测量中的击底线球精准度测试,正、反手底线击直线球10个,正、反手底线击斜线球 10 个,来测试学生击球的稳定性。

由两组实验对象的底线击球稳定性测量指标结果来看,实验组击球稳定性能力的提高比对照组更为明显。通过训练可以看出,实验组只有底线反手斜线击球,呈现出显著性的提高,其余的都有非显著性的提高,其中底线正手击斜线球、底线反手击直线球这几项呈现非常显著性的提高,说明了实验组的击球稳定能力基本技术的稳定性都有很大的提升,从而说明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法比常规普通训练法的效果更为明显。(见表2)

实验组学生与对照组学生的击球稳定性测量结果指标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学生的正、反手底线击直线球和正、反手底线击斜线球的稳定性均比对照组要稳定性更为突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前后的底线击球稳定性测量结果看出,实验组的底击球稳定性的提高比对照组更加显著。通过训练可以看出,实验组只有底线正手击球,呈现出显著性的提高;对照组则其中底线正手击直线球、底线反手击直线球和底线正手击斜线球这三项呈现显著性的提高,说明了实验组的底线稳定性击球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实验的结果是实组的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方法提高得对比显著,从而说明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法比常规普通训练法的效果更为明显。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方法对击球稳定性的提高优于常规普通训练法的原因从负重抗阻力能力来看,实验组的负重抗阻力能力也均优于对照组,并且每次击球间隔的时间更短,球与球之间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强。(见表4)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实验组学生在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后地击球稳定性有均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而且提高幅度均大于对照学生组。

2.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法在提高学生击球稳定性的影响上比常规普通训练方法提高更为显著,此方法更适用于网球专修教学训练。

3.实验组学生在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后静态和动态负重抗阻力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学生。

(二)建议

1.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法在提高学生击球稳定性的影响上比常规普通训练方法提高更为显著。

2.在网球专修课中可以把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法运用到准备活动中,让它与传统的训练方法相结合,让网球专修的学生能够更好的提高击球的稳定性。

3.在网球专修课的训练与教学中,应该分配好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与普通训练的比例,适当合理的运用负重抗阻力挥拍训练法。

参考文献:

[1]朱中尧.网球选项班学生力量训练的研究[J].体育师友,2016,39(02):21-23.

[2]彭国雄.网球步法移动对技术掌握的影响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2(04):79-81.

猜你喜欢

网球教学稳定性
独柱墩桥梁上部结构抗倾覆稳定性分析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电网稳定性预测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不确定时滞系统的整体控制稳定性分析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非线性多率离散时间系统零动态的稳定性
任意切换下的连续非线性切换系统的输入—状态稳定性分析
游戏融合至网球教学中对策分析
高校网球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
三维摄影摄像法在高校网球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