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2019-09-10汪旭

体育风尚 2019年7期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院校改革

汪旭

摘要:高校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实现对学生的全方位培养是高校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的考验。本文对“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和高职院校在目前公共体育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并对“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途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立德树人;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

如今,我国在高等教育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在社会转型过程中,许多人原有的价值观发生了深刻改变,对社会的整体价值导向产生了一些影响。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阵地,怎样使课堂教育发挥引导作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推进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是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

一、“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的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上的作用是突出的,每年我国的高职院校都在为全国各地的企业输送着大量高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但是高职教育在不断发展过程中,其中一些高职院校过分强调职业能力和专业技能,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了学生的职业性培养,导致学生综合素质不断弱化,人文素质教育备受冷落。这慢慢与社会对人才需要的标准不相符合。在目前的高职教育中,“立德树人”理念的执行,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1]。

公共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实现“立德树人”教育根本任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立德树人”,即是指教育事业培养能力、传授知识仅仅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去。教育最根本的核心是德育,教育最根本目的是培育学生的良好品德。在高职院校的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既响应了国家对“立德树人”理念的号召,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独特性的体现。每个高校都要以“立德树人”为终极目标来谋求发展、培养人才。

体育课程是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载体。学生通过接受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从而达到促进身体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是高校体育课程的主要内容;目前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教学缺乏办学的独特性和符合高职院校自身的办学特点,只是照搬了本科院校的体育教育模式,所以迫切需要深入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德育建设从而使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得以改善。如今,高等职业教育面临人才培养定位、办学竞争和招生压力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党和政府对高等职业院校体育工作也非常重视,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学要在各种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形成与自身特征和发展相符的课程体系,制定适宜的体育课程目标,推进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改革必须要做的工作。

二、“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计缺乏灵活性

公共体育课程中课堂教学灵活性不够,侧重于对学生进行术科训练,课堂理论教学开展很少,这些形成了公共体育课程设计的主要问题,这也是使“立德树人”理念无法更好地融入到体育课程中去的主要原因[2]。与此同时,体育教师在平时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中,理论学习就是系统的将课堂理论灌输到学生的大脑中,对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研究少,这种照本宣科的方式,缺乏灵活性,所以导致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根本没办法开展。

(二)教师模范作用缺乏

敬业爱生、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是高校教师基本道德规范包含的重要内容。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水平,做到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标兵,做学生学习的表率,使对学生积极的带动作用发挥更明显。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对学生的德育发展的要求和关注度较低,他们比较倾向于对学生进行运动指导和体能训练,而忽略组织学生进行德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所以阻碍了德育教育在体育课程中的开展。

(三)教材陈旧,大纲设计不科学

“立德树人”理念作为一种新的思想理念的提出,对高校的体育教材设计和教师备课都有一定的影响,各个高校也在所需的教材中进行了理念的融入,但是问题仍然是存在的,一些高职院校体育教师害怕浪费时间和精力,对课程教材不及时更新,使教材的内容缺乏时效性和创新性,教材所传导的思维模式滞后,传授给学生的思想也就比较原始,无法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从而“立德树人”理念也就没有植入教学过程中去[3]。同时,公共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设计比较理想化,使学生的德育教育很难落到实处,这些进而导致了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中德育教育开展并不顺利。

(四)实践教学缺乏方法

在高职院校公共体育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团结协作能力、竞争意识、责任感等德育方面的培养一般比较少,经常采用老师先演示,同学再进行模仿的方式开展日常的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操练一般就是按部就班,比较单调,缺乏方法性,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甚至一些学生会感到厌倦和疲惫,这自然无法开展公共体育课程中的德育教学,还有可能影响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三、“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途径

(一)科学合理设计课程

由于父母的溺爱、生活条件优越,现在的大学生独立性差并且缺乏顽强的意志力,人生目标不明确,性格比较自私自我,所以,教师在课程设计中应有针对性的科学合理制定课程计划,循循善诱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道德规范教育。同时,使术科和学科教学合理分配,确保课堂灵活性,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这些都是高职院校教师在公共体育课程设计中应注意的地方,也可在课程中多运用丰富有趣的方式进开展德育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参与性,进而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二)提高教师师德修养

高尚的思想道德素养,扎实深厚的专业技能、理论基础,强烈的敬业精神这些都是作为教师的基本素养。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体育教师需提高自身的教人育人能力,使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心理品质得到增强,从而使“立德树人”理念在体育课程中广泛实施。体育教师忽略自身德育知识的积累和学习,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像素质教育不足,说服性不强和缺乏德育指导等等,所以,体育教师应不断加强德育知识的学习,把提高自身修养作为日常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开展,以达到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德育意识。

(三)更新体育教材,合理设计教学大纲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根本参照。新的教学理念的推陈出新需要体育教师摆脱死板陈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教材内容[4]。对于“立德树人”理念,体育教师也应通过有效整合将新教材中涉及的此部分内容合理有效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为了将道德教育成分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教学大纲,确保教学大纲与“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完美融合,使德育教育做到切实可行,真正落到实处。

(四)改进实践教学方式

取消传统的演练教学和按部就班教学模式,创新和实践新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仅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责任意识,促进德育的开展。比如“班内小组”教学就是一個很好的形式,它将全班人员分成几个学习小组,指定小组长负责小组管理工作,通过一些课堂比赛,奖励每组成绩较高同学,这样使各小组组员间的竞争意识得到了培养,各小组还可以组成团队进行班级比赛从而提升各小组的凝聚力和团结意识。组织小组体育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遵规守纪意识,同时也提升了道德水平。

四、结语

目前,“立德树人”理念下的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的改革仍需要教育工作者的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立德树人”任务实施要有效利用公共体育课程这一重要载体,在这一基础上,通过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对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进行改革创新,促进高职院校学生的德育发展,进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广国,李旭龙,徐坤.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6):184-186.

[2]李英豪,郭丽艳.“立德树人”理念下高校学校体育的价值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6,6(31):44-45.

[3]曾博艺.基于立德树人理念下的体育教学改革[J].高考,2017(27):272-272.

[4]韩有桧.浅谈"立德树人"理念下高职院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v.26;No.302(1):94-96.

猜你喜欢

立德树人高职院校改革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